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宜兴有“竹的海洋”的美称.竹文化与紫砂艺术相结合不是偶然的,以竹入壶,自古众多.竹文化内涵丰富,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及伦理情操,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作竹壶者无数,人们都将自然的竹塑造的别致生动,而富含趣味,形式内容不拘一格,表达的情感也不一而足,随心所欲的自然形态,恰到好处的组合,都显示出制壶人的技巧与审美的不俗。  相似文献   

3.
自然竹节形态的紫砂壶,一直是人们喜爱的紫砂壶形,笔者创作的《圆竹》壶,古朴雅致,带着时代审美的新颖感觉。在壶中笔者巧妙地将圆与竹融合在一起,以圆器的基本形体,加上竹的自然形态,经过适度的夸张和变形成为《圆竹》壶。  相似文献   

4.
强德俊 《江苏陶瓷》2007,40(4):43-43
阳羡虽古有"陶都"之名,然亦有"竹海"美名。陶都多竹,故紫砂艺术造型中亦多有竹型茗壶造型。竹型茗壶已成为紫砂艺术中的经典造型体系,而其步入紫砂造型艺术行列,虽然与陶都地域多竹  相似文献   

5.
周莹 《江苏陶瓷》2013,46(4):31-32
在传统的紫砂造型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各类完美的器型,它们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经过数百年来人类社会在文化艺术上的进步,很多器型不断地得到反复提炼修改,日臻完善,虽古犹新,供我们在借鉴中汲取营养。其中花货中的竹形壶形制多样、千姿百态、各有所长。宜兴紫砂在明代出现了圆形的竹形壶,其代表作为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其造型是仿自然界的一束竹柴,刻划精细入微、神态毕肖。清代的圆形竹壶有陈荫千的"双竹提梁壶"、  相似文献   

6.
竹是自然界的精灵,与松、梅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竹经历自然界的风霜雨雪仍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竹可入画、入诗,也可入壶.自明代起,竹的形象就被紫砂艺人应用到了紫砂造型设计上,明代万历年间的陈仲美制有"束竹柴圆壶".明代以后,竹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名家辈出,如清代的邵大亨、杨彭年、杨凤年,近代的赵松亭、范大生、冯桂林、李宝珍等.他们的作品有圆壶、方壶、四角抽方等,成型和装饰的技法有繁有简,但都形象生动,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塑造了竹的精神风貌.这些竹壶在成型与装饰的技法上都给予后人以艺术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周强 《陶瓷工程》2013,(11):55-55
自然竹节形态的紫砂壶,一直是人们喜爱的紫砂壶形,笔者创作的《圆竹》壶,古朴雅致.带着时代审美的新颖感觉。在壶中笔者巧妙地将圆与竹融合在一起.以圆器的基本形体,加上竹的自然形态.经过适度的夸张和变形成为《圆竹》器。  相似文献   

8.
在紫砂壶的艺术创作中,应用树枝的形态变形制作的紫砂壶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松、梅、竹等树枝、树干经过紫砂的艺术变形制成壶器后样式古朴美观,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例如"梅桩壶"、"岁寒三友壶"、"松鼠葡萄壶"、"松段壶"等。松、竹、梅等树为长青、长寿的象征,寓意美好,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翟喈 《江苏陶瓷》2012,45(6):34
人文宜兴,素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之美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千年传承的紫砂艺术文化、习文重教的良好风气塑造出了人文宜兴大雅之性。江南水乡,山水之中又有了"竹的海洋"之誉,宜兴南部山区林木荫翳,更以"岁寒三友"中的"竹君子"为最。竹子坚韧不拔的高贵品格,清奇俊秀、疏朗颀长的形态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良工巧匠以此为题材,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清代乾隆年间吴骞《阳羡名陶录》中《阳羡茗壶赋》曰:"竹节之清,清贞莫比。"将传统紫砂文化艺术创作中对"竹节壶"在创作中的应用作出了极高的评价,竹文化为创作"大圆竹壶"(见图1)提供了创作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0.
《趣竹壶》用竹子和松鼠为元素,展现出浓浓的田园情趣。壶型近似于仿古,扁平的空间、丰满的轮廓,营造出的气韵尤其高雅。压盖非常圆润,竹子的使用在此壶中非常普遍,壶身上的贴花、壶盖上的点缀以及壶把上的竹节,都是对竹的美好阐述。  相似文献   

11.
高湘君 《江苏陶瓷》2011,44(2):34-34,3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代表着高风亮节的精神修养,它与松、梅一起并称"岁寒三友"。陶都宜兴富有"竹海"美誉,竹与陶一直以来就是宜兴的地域景致,在宜兴数百年的紫砂艺术发展史上,以竹为题材的历史茗壶屡见不鲜。竹型茗壶伴随着紫砂艺术史发展前行,经历了不断创新发展的艺术成熟过程。在明清紫砂艺术鼎  相似文献   

12.
刘祥娟 《江苏陶瓷》2013,(6):34-34,36
如果说道法自然是要寻找最适合紫砂艺术的诠释,即使有形象的因素,也有经过高度抽象的概括.在形象的形体美中,人们所看到的、体会到的乃是生活的趣味,是不可名状的审美意味.本文以紫砂“雅竹壶”为例,阐述了紫砂“雅竹壶”的制作、装饰和竹文化的寓意.  相似文献   

13.
宜兴是紫砂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紫砂壶以其自然质朴的泥料、绚丽多彩的泥色、千变万化的造型、与众不同的工艺、温润古朴的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宜兴又是竹的海洋,茫茫竹海,绵延无际。利用竹子做成的器具更是美轮美奂。而能吧"陶"和"竹"结合得天衣无缝、惟妙惟肖的当属宜兴紫砂竹型壶了。  相似文献   

14.
江南宜兴,不仅人文荟萃,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素有"竹的海洋"之称.历代的紫砂大师都曾以竹为题,留下他们珍贵的存世作品,或飘逸、或简洁、或挺拔,令人难忘.如明代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材质为紫砂泥,呈米黄色,砂质隐现,造型以年久风干的竹柴组成,刻划精细入微.整体于平实中见优雅,器型象真而悦目,这是陈仲美的佳作之一.清代蒋万泉制作、陈曼生铭文的"竹节壶",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陈凤年的"竹段壶",范恩章的"高竹鼓壶",近代冯桂林的"五竹壶"、"四方竹段壶",吴云根的"竹段壶"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至于现代,以竹为题材的名家大师作品更是玲琅满目、枚不胜举.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文化不仅在书法、绘画、诗词中表现出了韵美意清,而且在以陶瓷文化为代表的手工工艺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紫砂壶艺中更是喜闻乐见。紫砂壶是宜兴紫砂陶艺术的杰出代表,紫砂艺壶历史悠久,艺人辈出,品种万样。一把艺壶,能陶人性情、怡人心灵、给人启迪。壶艺作品除了讲究泥料、工艺外,更注重造型美学价值,追求古朴大气,重传统而不失新意,这样的紫砂作品才会自成一派,才会  相似文献   

16.
《禅心佛竹壶》壶身挺拔,刚柔并济,内蕴深厚。整件作品的主旨还是围绕"竹"作题材,竹中含情,竹里吟禅。这种风韵妙不可言,触动情怀。壶身装饰的竹节形状,优雅洗练,衬托了壶中的万千风情。  相似文献   

17.
文化符号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内被赋予了相对稳定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象.竹被中华文化赋予象征宗教观念和理想人格、表现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功能后,中华民族的内在情感、观念常借竹而得以象征与表现,竹因而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符号.本篇以紫砂“竹语壶”为例,探析紫砂壶里蕴藏的竹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艺术作为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门类,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成为考量紫砂壶作品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春竹壶"为例,叙述了壶型设计和意蕴,我们不难发现紫砂壶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贵妃竹》有节有理,段节竹把,整体风格明快,衔接自然。以竹入壶,壶胎清雅悠然。壶之嘴、把、钮皆做竹节状,壶流竹枝绵延至壶身,灵动轻巧。在昏黄的灯光下散发着清幽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正紫砂壶以素面素心的造型特征著称于世,它充分展现出紫砂这一材质所蕴含的纯朴、典雅、精致、含蓄的肌理之美。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艺人也逐渐在创作中注入新的元素,比如在壶的表面进行装饰等,以适应不同人群对壶的审美需求。因此,不同的紫砂壶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而"笑樱竹壶"(见图1)的审美特征便是结合了传统的"笑樱壶"造型、竹子装饰以及君子文化的深邃内涵等,它的审美多元,充分展现出紫砂艺术的独特魅力,现主要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