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东官地村水田井灌区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利用水田工程投资与经济效益、同地块水田经济效益之比,水田与2012年新建水田井灌区的旱田经济效益之比进行比较发现,发展水田井灌具有投资少、还本年限短、粮食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而且可治旱治涝、改变农作物结构。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洞庭湖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治涝工程建设,有效地提高了治涝能力,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环境效益。本文从影响成涝面积的水情、雨情等主要因素,修正历年涝灾统计面积系列入手,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各时期生产水平的分析,求得全湖区治涝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3.
辽河流域防洪体系治涝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河流域各历史时期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洪涝灾情、水利工程建设状况等条件,通过综合分析论证.对该流域治涝系统工程减免水涝灾害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与评价。治涝经济效益计算与分析分两个时段进行,1949.1990年及1990.2005年,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前者采用最大3日降雨频率与灾害面积曲线法;后者采用实际年系列法。整个计算过程中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分析结果表明,后一个时段多年平均治涝效益明显高于前一个时段的,说明辽河流域治涝效益自20世纪90年代后呈上升趋势,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丹阳市历来重视水利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初步建立了以讲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防洪、灌溉、排涝、治渍等多功能为目标、固定资产近亿元的水利工程体系。1988年,全市工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 于1981年3月14日召开了本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听取了关于中国水利学会“三大”的情况汇报,讨论通过了1981年的活动计划,将围绕全区调整时期水利建设的各项任务,开展水库控制运用、牧区水利、水资源与水利化区划、水利经济效益、改土治碱、水工建筑物抗冻害等方面的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的“治涝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方法”,是进行治涝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如研究涝区分区规划、选择治涝设计标准、确定治涝工程布局及规模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意见。本文提出的“分析计算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确定治涝工程规模的水利计算成果为依据,使治涝工程规模与效益密切联系,互相对应,使分析计算建立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对推荐公式及其有关的因素均作了论述,并有一计算实例可供进行这一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旱田治涝和以稻治涝的区别及可比性.通过投入的对比,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认为以稻治涝更适合三江平原低湿地和低产田治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一改以往以种植水稻为主,转变为以大农业和“城市菜篮子工程”,或以“三高”创汇渔业为主的结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而城市化也给农业治涝区带来一定程度的城市化水文效应,从而对农业治涝标准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对三个典型农业治涝区农业治涝标准的经济评价,提出珠江三角洲大农业治涝宜采用10年一遇最大24 h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 2天排完的治涝标准;对农业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农业治涝区,宜采用10年一遇最大24 h暴雨 1天排完的治涝标准。  相似文献   

9.
张健 《山西水利》2010,26(4):1-2
<正>近年来,山西省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全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和生产坝4万多座,其中骨干坝1 100多座。大大小小遍布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淤地坝与坝滩联治等综合治理工程相配套,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这些工程已拦蓄泥沙21亿t,成地10.47万hm2,出现了一大批治一条沟、增一片地、改善一方环境、富裕一方百姓的好  相似文献   

10.
土工合成材料(Geosynthetics)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土工材料,它具有用途多、施工方便和造价便宜等优点,因而在水利电力、铁道、公路、建筑、海港以及治金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岩土工程在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进展,所发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越来越为人们注目。现对这种新型材料作一简要介绍,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70年来,江苏省长江水系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水利投资效益,文章从防洪效益、除涝治渍效益、供水效益、其他效益等方面进行测算。基于还原理论量化防洪、除涝减灾效益,基于效益分摊思想量化灌溉及工业供水效益,增加收益法计算水土保持效益,采用节约劳动力指标和健康效益指标计算农村饮水安全效益,探索测算水产效益,系统分析了建国70年来江苏省长江水系水利经济效益。计算结果能较好反映建国70年来江苏长江水系水利治理综合效益。本次计算方法的改进创新点,为今后水利投入、效益分析方法研究及水利统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湖南省洞庭湖区1994~2000年防洪治涝规划报告(近期治理第二期工程)》,内容包括规划缘由,防洪大堤加高加固,蓄洪堤垸安全建设,河道整治,城镇防洪,防汛通讯报警系统,治涝排渍和水利结合灭螺,并对工程的经济效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钱塘江河口为游荡性强涌潮河口,历史上曾用"以宽治猛",致使主流频繁摆动、河床冲淤变幅极大,相应潮汐变幅也很大,许多河口资源不能利用。建国后,一方面对古老的明清海塘进行加固维修,提高防洪标准;另一方面进行了治江缩窄工程,固定了90 km长的摆动河道,改善了两岸平原的排涝、通航、水资源利用条件,同时保护了涌潮景观和明清古海塘风貌,至2010年获得了12.6万hm2(189万亩)土地。据经济效益评估,海塘维修工程的效益费用比为11.3~4.3,土地的效益费用比为11.4~15.4,表明钱塘江河口治理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蔡其华 《人民长江》2008,39(24):1-5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归纳总结了几十年来在防洪保安、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依法推进水行政管理、水利科技创新与治江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与治江经验。针对新时期的治江形势与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研究解决好长江治理开发中的内在矛盾,阐述加强了治江工作的紧迫性、战略性和高瞻性要求,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治江工作的重点,以及实现治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即统筹安排,实现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工程的协调发展,依法行政,着力强化流域水行政综合治理,破解治江技术难题,建立并完善科技支撑与技术保障体系等重大治江战略布置。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目前尚未建成完整的防洪(潮)工程系统。总体性排涝设施不完整、不配套、标准低,这给城市的总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市市政管理局根据市政府的要求,于1994年编制了《广州市城市排涝总体规划》。该规划的方针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遵循以自排为主,调蓄相助,泵排为输的原则。规划实施后,老城区和新城区的治涝设计标准可达到20年一遇不受淹,可以免除涝患取得治涝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张红艳 《陕西水利》2013,(3):152-153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一期工程于2007年在略阳县开始实施,至2009年,通过连续三年不间断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还增长了林草面积,增加了基本农田面积,有效改善了防治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效益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本次"丹治"一期工程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太湖流域水资源调控管理与"引江济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时两年的"引江济太"调水试验起到了"以清释污""以动治静"的作用,提高了太湖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解决流域水质型缺水突出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污染源治理和污水处理.在治污没有根本解决之前,需建立权威的协调管理体制和有效运行机制,使"引江济太"这一辅助性工程措施继续进行下去,并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治太骨干工程基础上,规划建设流域水资源的调控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挂治电厂属于湖南省调调度电厂,机组并网状态下AGC投入导致负荷不断变化,发电方式的不确定性导致无法精确判断水位超限时间,无法发挥水库最大经济效益。本文建立了挂治水库调度Excel模型,可以直观地反映不同发电计划方式下挂治上游水位的变化,还可便捷计算出整个调节过程中的耗水率。通过模型研究不同运行方式下挂治电厂耗水率的变化,并比较三种水位控制思路的发电效益,得到了机组最优水位控制方案,为挂治电厂经济运行提出了具象性的指导意见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提出2035年要全面建成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当前浙江省水安全保障能力还不够,还需"补短板、强监管、走前列"。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协调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综合水问题应坚持"系统治理"方法,统筹推进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为此,文章分别从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20.
绥德县青草岭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绥德县青草岭项目区按照自上而下的坡面防冲和自下而上的沟道控制的整体思路,采取了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因地制宜,因地设防措施布设格局,坚持治沟与治坡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水土流失治理。通过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总结出了一些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特点,成为今后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