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苷型大豆异黄酮酸水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盐酸甲醇溶液的浓为2mol/L,水解温度为80℃水解时间为60min。水解前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13.86%、G:23.48%、De:0.22%、Ge:0.02%,水解后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nD(未检出)、G:nd(未检出)、De:14.01%、Ge:23.45%,水解充分。  相似文献   

2.
弱碱水解丙二酰基型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碱法将丙二酰基大豆异黄酮水解为葡萄糖苷型大豆异黄酮。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碱水解条件为:PH=11.0,水解温度65℃,水解时间1h。水解前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分别是:D:16.12%,G:14.49%,MD:33.62%,MG:35.77%,水解后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分别是:D:46.86%,G:47.34%,MG:5.80%,MD:nd。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建立大豆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确立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盐酸浓度为2.0 mol/L,水解温度为80℃, 水解时间为1.5 h;采用ZorbaX 80A Extend-C18 4.6×150 mm 4 μm色谱柱,MeOH-1.8%冰乙酸水溶液(35:65,V/V)为流动相,MeOH 35%-50%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nm等色谱条件下测定甙元含量,并通过换算因子计算大豆异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4.
试验利用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处对豆浆进行水解处理,将结合型大豆异黄酮糖苷转化为游离型苷元。选大豆为原料,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考察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三个因素对豆浆中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选取不同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3因素3水平进行中心组合实验,建立豆浆中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的多项式回归预测模型,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028 U/5 mL,反应时间1.64 h,反应温度53.82℃,在此条件下制得豆浆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明显提高。测得大豆苷元(De)、黄豆黄素(Gle)、染料木素(Ge)的浓度分别为39.434±1.410μg/m L、4.626±0.462μg/m L、45.851±2.098μg/m L。而大豆苷元(De、)黄豆黄素(Gle)、染料木素(Ge)浓度的响应面预测值分别为40.905μg/m L、4.263μg/m L、48.441μg/m L,测定值与模拟值接近。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能明显提高豆浆中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主要靠异黄酮苷元来发挥,该试验研究在豆浆中添加苦杏仁β-葡萄糖苷酶对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影响。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方法,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组合为:加酶量为1.4 U/5mL,酶解时间40 min,酶解温度46.0℃。测得染料木素(Ge)、黄豆黄素(Gle)、大豆苷元(De)的含量分别为(38.643±2.03)、(5.119±0.275)、(36.954±1.67)μg/mL。  相似文献   

6.
利用液质联用及串联质谱法对黑豆、黄豆及青豆等8个大豆样品进行了大豆异黄酮分析,结果表明:染料木甙(G)及丙二酰基染料木甙(MG)在8个大豆样品中均为主要的大豆异黄酮组分,两者之和平均占到了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50%以上;其次为大豆甙(D)和丙二酰基大豆甙(MD),两者之和平均占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38%左右;黄豆黄甙(GL...  相似文献   

7.
发酵处理对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与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发酵大豆食品———豆豉与酸豆乳作为试验对象 ,通过与对照品比较 ,发现发酵处理对大豆食品中的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不大 ,但对其异黄酮的组分有较大的影响 ,发酵处理使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 β 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 ,从而使发酵制品中的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增高 ,而糖苷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选择了常温、超声波技术、80%甲醇水溶作为大豆异黄酮的前处理条件,所选检测色谱条件为;流动相:MeOH:0.3%H3PO4=48:52(测定游离型异黄酮所用的流动相条件);MeOH:0.3%H3PO4=30:70(测定糖苷型异黄酮所用的流动相条件);柱温:25℃;流速:0.7mL/min;检测波长:260nm。该研究对于大豆异黄酮的提纯与品质控制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橡胶籽β-葡萄糖苷酶对豆浆中大豆异黄酮的影响。试验表明,响应面优化水解反应的最佳组合为:加酶量4.34 U/5 mL,反应时间2.50 h,反应温度44.98℃。根据最佳水解工艺,测得的大豆苷元(De)、黄豆黄素(Gle)、染料木黄酮(Ge)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7.633±1.71, 6.212±0.53和54.337±2.11μg/m L。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大豆中六种异黄酮成分,同时比较了不同浓度乙醇制备样品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中极性异黄酮含量高,低极性异黄酮甙元含量低。测定大豆中异黄酮含量的乙醇浓度最好控制在60%-80%。色谱柱采用日本岛津公司的Shim-Pack CLC ODS柱(150×6.0mmID5μm),流动相为MeOHHACH2O(303.566.5),流速为0-8.5min时1.0ml/min,5.8-47min时1.5ml/min,柱温为50℃,检测波长为254。  相似文献   

11.
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的醇提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用原料14倍质量的70%乙醇在70℃提取1h。在此条件下,大豆苷元的提取量为13.75μg/g,染料木素的提取量为19.24μg/g。  相似文献   

12.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豆试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采用岛津LC-10AtvpHPLC仪,紫外检测器(SPD-10Avvp),波长 254 nm,色谱柱:Inertsil ODS-3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5% 醋酸溶液30%~70%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50℃条件下,测定水解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地的大豆中异黄酮含量为 1.40 mg~3.30 mg/g,大豆胚芽中异黄酮含量最高,为13.18mg/g;其它豆类,如红豆、绿豆、青豆、豌豆等异黄酮含量为0.37mg~1.2mg/g,此测定法能为大豆的选育种、栽培及大豆异黄酮含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乙醇为溶剂,对豆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对豆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均有影响,豆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60~70℃,回流时间为3~4 h,料液比在1:12~1:16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一种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为溶剂,分别以大豆、大豆芽为原料研究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对大豆及大豆芽中异黄酮的提取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豆芽中异黄酮含量比大豆中高。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从大豆、大豆芽中提取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分别为温度80℃、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时间2h,乙醇浓度70%、温度80℃、芽长6mm、料液比1∶14,在此条件下异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1854、2105μg/g,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提取法,利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对黑豆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因素及最佳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对黑豆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微波功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 L)、60%乙醇、微波功率为300W、微波处理2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黑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得率为0.488%±0.01%。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旨在优化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从发酵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是:60%乙醇,料液比200g/L,室温下提取60 min,提取2次.此条件下异黄酮提取总量为2855.485 μg/g.  相似文献   

17.
固态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异黄酮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能分泌β-葡萄糖苷酶的少孢根霉RT-3作为菌种对豆粕进行发酵生产大豆异黄酮甙元。少孢根霉RT-3最大生物量的液态深层发酵工艺:接种1.5g少孢根霉于pH值4.5的黄豆芽培养液100mL,含麦芽糖3g、1%硫酸铵和0.4%尿素,37℃振荡培养24h。固态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异黄酮甙元最适工艺:灭菌豆粕在室温加50%灭菌水拌匀,加适量麸皮作碳源,再拌匀;用乳酸酸化发酵基质,再补水25%,混合均质,接种少孢根霉RT-3,于37℃发酵36h。  相似文献   

18.
李笑梅 《食品科学》2010,31(16):29-32
以大豆为原料,异黄酮含量、豆腥味及芽体形态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感官评价及化学检测方法,对大豆最佳萌发工艺条件及萌发过程中发芽大豆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萌发最佳工艺条件为:萌发温度24℃、萌发相对湿度85%、萌发时间96h,此时发芽大豆(干基)异黄酮含量3.616mg/g、感官评价几乎无豆腥味。在120h 萌发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脂肪、蛋白质、糖类物质、灰分含量下降;VC、氨基酸态氮、异黄酮含量明显增加;游离铁、钙、镁含量增加幅度较小;此外豆腥味随萌发时间的延长始终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更高含量的大豆异黄酮苷元,同时改善豆浆的风味,采用糖苷酶(R.B1L型和R.CL型)对豆浆进行处理,而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检测大豆异黄酮和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豆浆中的大豆异黄酮苷元总量增加了7.289μg/g,比对照组提高了35.7%;豆腥味化合物己醛和2-戊基呋喃减少了10.8%,香气化合物正己醇和反-2-壬烯醛增加了10.88%。说明酶制剂为改善豆浆的品质和风味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