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健康生态城市建设也更加重视,期望通过有效的城市规划来实现生态城市良好建设.本文从健康生态城市建设的价值入手,对健康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所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当下健康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思路,以期通过这些措施给生态城市建设带来实质性帮助.  相似文献   

2.
会讯     
<正>"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拟于2014年12月5—7日于青岛召开。1.会议中心议题及征文内容:生态城市建设的创新体系与旧城转型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与结构体系创新;生态城市建设绿色施工技术与环保材料应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优化与污水处理技术;旧城改造加固新技术与再生材料利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山体滑坡综合治理技术;建筑物灾后受损诊断、评价与修复技术;生态城市建设的其他相关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安全,特别是城市水资源安全,正面临重大考验。一方面,城市建设应本着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高速建设规划城区;另一方面,还要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可能性,道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注重解决城市排水问题,确保产业配套合理性。总体而言,现今社会城市建设者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中,注重补充与完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思路,以此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背景着手分析,并重点研究了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希望能借此提高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效率与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4.
信息     
《钢结构》2014,(10):8-8
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拟定于2014年12月5—7日在山东青岛召开。一、会议中心议题及征文内容:1)生态城市建设的创新体系与旧城转型发展;2)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与结构体系创新;3)生态城市建设绿色施工技术与环保材料应用;4)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优化与污水处理技术;5)旧城改造加固新技术与再生材料利用;6)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山体滑坡综合治理技术;7)建筑物灾后受损诊断、评价与修复技术;8)生态城市建设的其他相关工程问题。会议将邀请5位中国工程设计施工领域著名专家做生态城市建设的创新规划与实施技术的新进展报告。  相似文献   

5.
赵珂  巫昊燕 《室内设计》2013,28(4):61-65
地形复杂、生态敏感以及多地缘移民的社会融合是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云阳县城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云阳县城迁建十余年来城市建设所出现问题的全面解析,以"生态维护与培育"为第一要义,综合运用生态适宜性评价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方法,探索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地和谐的三峡库区移民新城建设的生态规划途径,构建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契合的城市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6.
封宁 《规划师》2012,28(9):89-92
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在过去十年中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在建设"富裕南宁、文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发挥了较大作用。面对内外环境和发展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南宁市坚持以城市总体规划和"中国绿城"建设规划为总领的规划框架和体系,注重产业综合发展、全域南宁规划、文化建设、邕江综合开发、城市经营与城市品牌、绿色交通与公交优先以及拓展城市新的增长极,谋划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寻求推动城市成功转型的新路径、新模式。南宁市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开展下一阶段的城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城市空间规划中既要做到发展城市建设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城市空间规划所面临的问题。传统的城市规划片面强调城市发展,传统的生态规划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两种规划各自为营,导致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矛盾。当前基于生态约束视角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已得到越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设信息》2010,(13):16-17
英国卡迪夫大学规划研究国际中心主任,天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于立在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期间,就为了解决“全球暖化”和“控制排放”的问题,向与会者介绍了国际先进的生态城镇项目,并提出中国生态城市发展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在生态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中需要创新规划体系,解决中国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立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生态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建立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从制定新的土地利用及评价标准体系入手 ,在原有土地利用建设经济性指标基础上增加土地自然生态功能指标、土地社会经济性指标、土地文化资源指标三方面内容 ,为全面剖析城市“土地”的生态综合价值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 ;在规划编制中根据新标准增加土地基本综合生态状况评析、土地利用潜力评估过程 ,以确定适地性的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土地利用方式方法、适宜的建设开发强度 ,建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更符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 ,切实发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发展和技术方法研究动态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层次介绍了国内生态规划与建设实例,分析了城市生态规划目前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的定位与内涵、内容体系、编制与规范以及技术体系创新等方面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同时对当前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导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文献调查、概念分析和相关历史研究,尝试梳理边缘区环境现象、生态源头问题认知及解题方法,重点解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要素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导向等边缘区重点研究领域,对现行程序管理与评估手段中的薄弱环节予以详细阐释。研究围绕三方面展开:(1)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品质关系到城镇生态、空间形态以及城镇化管理,规划需协调建设与非建设用地并提升保护区的复合生态服务功能;(2)自然生境与农林非建设用地为主要保护区域,跨部门构建内连城区、外接乡村腹地的绿色生态空间网络,是重要的规划手段;(3)降低边缘区规划建设影响关乎保护的长效性,需要实体空间保护规划与政策法规及管理软件支撑协同作业。  相似文献   

12.
城市边缘区自然生境的环境胁迫是城市化造成的突出问题,生境保护早在30多年前就受到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高度重视。美国的物种保护经历了特定物种实体保护和重要生态斑块保护,最后回到物种赋存生境保护,可见生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增强保护规划与提升管控实效方面,中国还有待发掘系统的应对方案。美国生境保护规划起步时间早、管理体系完善且能充分协调生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对我国城市地区全覆盖规划,特别是对提升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实效与复合服务能力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文章采用文献梳理及案例研究的方法,从保护规划制定、开发项目管控和环境影响评估三个方面剖析美国生境保护的思路和管控方法,并提出通过深度链接高层规划、审批管控流程与环境影响评估的适应性用地布局规划,及"硬-软件"要素结合的管控方法,来应对我国城市边缘区环境保护与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5年)》以构建有利于人类生命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空间为主题,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越的社会城市空间保障。其规划指导思想包括:生态保育、城市安全、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建设社会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保障城市交通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等。本文从莫斯科市的城市发展道路、城市建设格局、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规划、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剖析在经济增长和制度转型的过程中莫斯科市作为首都城市的总体规划,比较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与历版总体规划的继承关系与进步之处,并通过俄罗斯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提出的观点,较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莫斯科市未来城市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城市自然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维护城市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支撑。但快速城镇化发展会对城市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冲击。针对作为首都城乡交界区域的第二绿化隔离地区探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鸟类因其广布性、环境敏感性和易观测等特征,是研究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从综合现状本底调查与保护价值分析入手,通过GIS平台与InVEST模型,综合理论层面模拟结果与鸟类实际观测数据,对研究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估,发现其拥有较好的生态本底,其中鸟类资源尤为丰富,但受到人为干扰较大,生境呈现孤岛化和破碎化的特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构建“分级、分区、连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体系,从“核心保护”“提质增绿”“网络连通”3个方面具体落实保护规划内容,旨在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廊道处于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间能量交换的前沿,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张,对于生态廊道用地空间传统的被动保护无法保证生态廊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为此,立足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保护性开发为导向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策略,并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①实践为例,从廊道空间架构、保护性开发土地利用分级与控制、生态保护优先的产业布局及具较强可操作性的廊道生态用地空间导引等方面探讨了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郊绿色基础设施兼具城乡生态 服务与游憩功能,孤立或对立审视此二功能 会导致过度开发或机械被动保护,有机融合 则会促进城郊自然环境资源的高效保护与利 用。结合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详细阐 释了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绿色基础设 施用地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一、目标定位, 融合资源保护、生态服务、游憩休闲等复合目 标;二、现状分析,甄别绿色基础设施用地 保护要素与空间格局;三、功能设置环节,因 地植入维护要素系统自然生态过程的游憩功 能;四、用地组织层面,带动游憩产业发展的 同时提升其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四大生态 功能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紧缺,环境容量有限,如何将生态安全理念与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探索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规划思路,是上海贯彻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以上海为例,从生态视角对土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进行分析,审视以往土地使用规划的传统观念,确立城乡统筹背景下紧凑发展的规划模式;提出上海城乡一体化要从注重对城镇规模的关注转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引导城市在空间选择上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城市化的重点区域和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问题的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范,是环境伦理学范畴。城市生态规划是在大尺度上处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实践科学,需结合环境伦理学的最新理论与方法进行原则思辨。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法上应尊重自然,正确设定城市发展的限度与阈值,在城市自然生态可承受范围内,采取与环境更加包容的发展策略。要按照自然优先、代际公平、互利合作的原则重建城市近自然。按照生态承载力要求为城市的发展设定上限,在满足城市发展的同时取得环境健康的统一,同时转变增长方式,取得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这样就能够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可持续、健康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艾昕  兰亦阳  郑曦 《风景园林》2020,27(11):82-89
生态空间为城市提供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也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如何在让生态空间发挥生态价值的同时,平衡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需求成为近年来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重点。生态系统服务可以评估生态和社会价值,顺应其间的协同关系并缓解权衡有利于进行兼顾生态和社会目标的生态空间规划。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为例,分析关键性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不同区域分配优先保护特征,并通过低权衡、低协同和高协同3种情景,以不同灵活程度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目标空间分配。使用Marxan with zones模型得到满足各服务保护目标的管理区划,并比较3个情景的分区结果,验证规划体系对协同权衡作用的影响。得到了3种情景下的管理区分布:低权衡情景布局偏紧凑,实现了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最小化;从低协同到高协同情景,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协同性增加;从低权衡情景到低、高协同情景,重点保护区的面积逐渐增加,生态缓冲区增加了连接性,控制发展区和集中建设区变化相对稳定,实现了生态空间多层次空间优化。最终得到的更详细的管理区划有助于指导未来生态—社会多目标生态空间规划政策的制定:即对重点保护区严格保护,加强生态缓冲区生态整治和廊道建设,以促进生态效益协同发展。在集中建设区与控制发展区引导城镇节约集约建设,减量增绿,实现社会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和理念决定了生态保护的方法与手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经历了4个阶段,其中以维持自然为核心的物种保护法和以生态服务为核心的生态功能法是当前生态保护规划的2种主流方法。从城市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和生态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了基于生态服务-生态健康(ES-EH)综合评估的城市生态保护方法。以哈尔滨空港新城为例,选取影响重大的6个生态因子,以加权叠加法识别出生态保护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划定的10.36%的保护区保留了53.49%的生态调节、89.04%的文化服务和15.69%的生态支持功能,以及71.85%的重要生态结构和61.91%的生态高恢复力地区。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如何科学保护现存的生态资源意义重大,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及城市生态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