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流永磁伺服系统的速度和转矩控制器设计是决定稳态和动态控制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一种方法,先将伺服系统的连续域传递函数G(s)转换成离散域的D(z),然后按照最小无差拍设计原则,设计出系统转矩和速度控制器的离散域传递函数G(z)。与常见的在连续时间域内设计速度和转矩控制器参数相比,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可见,本文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动态和稳态控制的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2.
4.
5.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绕组相电流和转速强耦合特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利用非线性Backstepping方法设计了自适应积分反步控制器,在补偿参数不确定性影响的同时实现PMSM高性能位置跟踪控制。借助于dSPACE平台,将系统模型下载到实时硬件中进行在线仿真。实时在线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PMSM控制系统可以获得满意的跟踪效果,其滤波跟踪误差迅速以指数特性收敛到零,具有较好的位置伺服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6.
7.
传统高频信号注入法在获取转子位置信息时,使用滤波器会造成电流环响应与位置估计延迟的问题,而且由于大功率控制器的低开关频率、逆变器非线性因素和伴随着高频注入会带来周期性的转矩脉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一种无滤波器基波电流与高频电流分离方法,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可以将基波电流和高频电流分离,减少转子位置估计过程中的相位延时,提高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精度和动态性能;为抑制这些周期性转矩脉动,采用电流环比例积分-谐振(PIR)控制器抑制周期性谐波电流,从而抑制转矩脉动。搭建了低速大转矩PMSM实验平台,对所提高频方波注入法和PIR控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10.
针对车载伺服驱动领域对低压大转矩电机驱动系统的需求,设计实现了一种以TI的TMS320F2812及ALTERA的EPM7256AETC144为主控芯片,14位高精度旋转变压器结合轴角转换模块为位置及速度采集单元,三菱智能功率模块PM150RLA120为功率驱动单元的低压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包含DSP及CPLD主控电路、信号检测电路、功率驱动电路及相关硬件保护电路.通过一种速度分段的方法有效解决了 0.3~1 200r/min的平滑调速,并应用矢量控制算法及SVPWM技术,设计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保护方案,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高性能调速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启动制动迅速,运行平稳,抗干扰能力较强,调速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伺服驱动器是用来控制伺服电动机的一种控制器,属于伺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动机的关系就好比变频器与普通交流电动机的关系。本文介绍汇川H2U-1616MT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汇川IS500PS型交流伺服驱动器通信,采用速度控制方式实现对汇川ISMH1—20830CB—U131X型伺服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步进电动机的车载卫星天线三自由度伺服驱动控制器.针对车载卫星天线工作特点,通过旋转变压器对俯仰及方位驱动步进电动机角位移进行测量,实现两个自由度的闭环控制,提高天线的自动对星速度和精度;通过对极化的高细分驱动控制,增强天线的接收信号的灵敏度及抗于扰能力.着重阐述了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CPLD接口逻辑及旋变接口电路设计,软件设计流程等,给出了电路原理图和程序框图,并进行了系统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满足天线快速自动定位的需求,功能完善,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导致转矩脉动的因素和分析定子电流中存在着非零的去磁或增磁分量id的基础上,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用对定子电流励磁分量实施改进调节代替对定子磁链的两点式控制,改进后消除了定子电流中不希望的分量,提高了交流传动系统的效率.新系统控制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得到了改善,降低了转矩脉动,同时保留了优良的控制性能,而且系统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1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