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细纱机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的方法与效果.通过在FA1516型细纱机实施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合理配置前纺工艺,纺制出质量较好的JC 11.7 tex紧密纱,并与进口网格圈紧密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成纱质量明显高于传统环锭纱;与进口网格圈紧密纺相比,其成纱条干、纱疵质量稍优,强伸性能相当,3 mm有害毛羽稍差,但较多地保留了1 mm~2 mm毛羽,有利于改善布面风格.认为:在FA1516型细纱机上进行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是可行的.实际生产中,应注意优化配置前纺各工序及紧密纺工艺,以获得较好的纺纱质量,更好地满足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纺纱质量档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全聚纺与网格圈型紧密纺的装置结构及其成纱机理。采用全聚纺装置、三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装置、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装置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分别纺制精梳纯棉7.4 tex、11.7 tex、19.4 tex纱线和紧密赛络纺18.2 tex、11.7 tex精梳纯棉纱线,并对纱线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聚纺相比三罗拉、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在加工高支纱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探讨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的纺纱效果.阐述了空心罗拉紧密纺机构原理以及在FA506型细纱机上实施改造的方法,并与普通环锭纺、三罗拉紧密纺、四罗拉紧密纺进行了纺纱对比.结果表明,该改造方式成纱条干好、毛羽少,强力稍低于网格圈式紧密纺.认为,该改造方式具有成纱质量较好、运行成本较低的特点,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两种集聚纺装置纺制牦牛绒集聚纱和赛络集聚纱的成纱性能。分别采用网格圈式和空心罗拉式集聚纺装置纺制牦牛绒20.8tex集聚纱和16.7tex赛络集聚纱,并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纺制20.8tex牦牛绒集聚纱,两者毛羽水平相当,空心罗拉式集聚纺所纺纱强伸性能显著提高,条干均匀度略好;纺制16.7tex牦牛绒赛络集聚纱,空心罗拉式所纺纱强伸性显著提高,毛羽明显减少,条干均匀度显著改善。认为: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纺纱品种和质量要求,合理选择集聚纺装置和赛络纺工艺,能够纺制出性能较好,质量满足要求的牦牛绒纱。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4罗拉紧密纺的SX2-6833E新型上销,在运行稳定性、工艺调节等方面与传统上销进行了对比分析。在4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改造的EJM128K型细纱机上纺制CJ11.7 tex和13.1 tex 65/35 T/CJ纱,并对所纺纱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上销相比,SX2-6833E新型上销有利于降低纱线条干CV、CVb和成纱粗节、细节,成纱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系统的优点,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四罗拉紧密纺精梳棉纱的4个关键工艺参数——吸风负压、隔距块、网格圈目数、前胶辊加压量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CJ7.3tex纱的合理工艺配置。  相似文献   

7.
网格圈目数与纱线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紧密纺网格圈的作用及网格圈目数对纱线性能的影响.对CJ 27.8 tex、CJ 18.2 tex、CJ 14.6tex、CJ 9.7 tex、CJ 7.3 tex 5个品种进行了网格圈目数与成纱质量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目数较大的网格圈对于纺制线密度较小的纱线有利,目数较小的网格圈对于纺制线密度较大的纱线有利.中等线密度的纱线对于目数不同的网格圈有较好的适应性.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所纺纱的线密度及用途灵活掌握,合理选用,以提高质量.节省电耗,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系统的优点,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四罗拉紧密纺精梳棉纱的4个关键工艺参数——集聚负压、钳口隔距和前中罗拉隔距和前胶辊加压量——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CJ9.7tex纱的合理工艺配置。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系统的优点,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四罗拉紧密纺精梳棉纱的4个关键工艺参数——集聚负压、钳口隔距、前中罗拉隔距和前胶辊加压量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纺制CJ9.7tex纱的合理工艺配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全聚纺和网格圈紧密纺包芯纱的性能特点,在一定的工艺设备和实验条件下,分别在经全聚纺和网格圈型紧密纺改造的QFA1528型细纱机上纺制CJ14.6 tex+44 dtex和CJ18.2 tex+44 dtex棉/氨纶包芯纱,并对成纱条干、毛羽以及强伸性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聚纺包芯纱条干CV、断裂强力略优于网格圈紧密包芯纱,粗细节、棉结情况大体相当,而网格圈紧密纺包芯纱毛羽较少。  相似文献   

11.
探讨空心罗拉式集聚纺包芯纱的工艺优化。选用吸风压力、细纱捻系数、钢丝圈号数、氨纶丝预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通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选出JC 14.8 tex(44.4 dtex)、JC 11.8 tex(44.4 dtex)两种棉氨纶包芯纱较优的纺纱工艺,并与同号网格圈式集聚纺棉氨纶包芯纱、传统环锭纺棉氨纶包芯纱进行了质量对比。认为:空心罗拉式集聚包芯纺采用优化后的工艺配置可纺制出质量较好的棉氨纶包芯纱。空心罗拉式集聚纺包芯纱和网格圈式集聚纺包芯纱的质量都明显优于传统环锭纺包芯纱。两种集聚纺包芯纱条干及强伸性能接近,3 mm毛羽数量基本相当,但空心罗拉式集聚纺包芯纱短毛羽数量相对较多,可在减少有害毛羽的同时,较好地满足某些织物保持手感柔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四罗拉紧密纺精梳棉纱关键工艺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四罗拉紧密纺精梳棉纱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分析了四罗拉紧密纺系统的优点,在EJM128K-SM型细纱机上进行了四罗拉紧密纺的改造,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四罗拉紧密纺精梳棉纱的四个关键工艺参数——细纱捻度、前胶辊加压量、网格圈目数、吸风负压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CJ 9.7 tex紧密纱的较优工艺配置为:细纱捻度1 155.6捻/m、前胶辊加压量160 N双/锭、网格圈的目数3 600目/cm2、吸风负压2 800 Pa。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空罗拉式集聚纺改造装置的特点及使用效果.分析了现有网格圈式聚集纺存在的缺陷以及中空罗拉式集聚纺改造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进行了纺纱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空式罗拉式集聚纺纱效果与网格圈式集聚纺纱效果基本相当.认为:中空罗拉式集聚纺装置对各类紧密纺纱号均有较强的适纺性;由于无网格圈及相关小部件损耗因而运行比较稳定,运转成本低,能耗较少,成纱质量较稳定.且对运行环境及清洁工作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14.
分析网格圈式集聚纱和中空罗拉式集聚纱络筒后的毛羽变化情况.测试了两种集聚纱络筒前后毛羽的外观结构和毛羽增长率,并从其成纱原理上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纱线线密度为9.7 tex时,中空罗拉式集聚纱的毛羽增长较少;纱线线密度为14.6 tex时,两种集聚纱的毛羽增长率相差不大;纱线线密度为30 tex时,中空罗拉式集聚纱的毛羽增长明显大于网格圈式集聚纱.认为:两种集聚纺筒纱毛羽的变化与两种集聚纺集聚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经过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改装的EJM128K型细纱机上,采用V型牵伸分别纺制9.8 tex 65/35T/CJ和CJ14.6 tex纱线,探讨四罗拉紧密纺V型牵伸的性能、特点,并与直线牵伸进行对比。认为:在四罗拉紧密纺上采用V型牵伸可以有效改善纱线条干,减少纱线毛羽,同时增强细纱机的品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窄槽式负压空心罗拉紧密纺系统-全聚纺,并对该系统的结构组成、成纱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通过在三家不同纺纱企业进行纺纱实验对全聚纺与网格圈型紧密纺成纱质量进行对比,指出:与网格圈型紧密纺相比,全聚纺成纱条干有所改善,在有害毛羽减少效果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可保留丰富的短毛羽,成纱强力稍有降低,即成纱综合质量较好。同时,全聚纺系统运行维护成本低、能耗小,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集聚纺纯棉精梳细号纱使用钳口压力棒时对成纱质量的改善作用,对比分析在应用四罗拉负压集聚纺纱装置的BS516型棉纺环锭细纱机上,纺CJ 5.83 tex纱的2次试纺、6个方案的数据,以及纺CJ 9.72 tex纱2次试纺、不同机台各2个方案的数据。结果表明,在合适工艺配置条件下使用钳口压力棒对集聚纺细号纱成纱质量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8.
负压式紧密纺纱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析负压式紧密纱的总附加成本和投资回收期。通过计算负压式紧密纺纺制18.2tex、14.5tex、9.7tex、7.3tex等品种的运行成本和总附加成本以及CJ14.5tex紧密纱的投资回收期,指出:紧密纱的吨纱总附加成本随着纱线线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吸风电机电费消耗占运行成本的2/3;紧密纱实现优质优价是缩短投资回收期,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紧密纺纱技术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提高紧密纱线质量,针对在生产Modal 14.8 tex紧密纺品种时出现的问题,对影响负压式紧密纺纱机成纱质量的集聚张力、钢领钢丝圈配套、负压值、网格圈及细纱有关工艺进行了优选试验,使紧密纺成纱质量得到提高,并加强了紧密纺对新型纤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探讨四罗拉集聚纺生产纯纤维素纤维纱的技术措施。针对四罗拉集聚纺生产纤维素纤维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采取原料检测把关、合理选配纺专器材、优化集聚纺工艺和强化设备管理等措施,使得莱赛尔7.8tex集聚纱、莫代尔7.4tex集聚纱等品种的成纱质量水平有较大提高。认为:根据原料性能优化配置网格圈等器材,调整好负压和动程等工艺,强化设备管理,能够改善纯纤维素纤维集聚纱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