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中呈鲜味物质,主要有氨基酸类的谷氨酸钠(MSG)和核苷酸类的5’—乌苷酸(GMP)及5’—肌苷酸(IMP)。谷氨酸钠是第一代鲜味添加剂。六十年代初,日本开始将GMP 和IMP 作为调味佐料行销市场。随后又以2.5%左右的核苷酸掺入味精,其鲜味效果提高6—8倍,在味感上还能延长鲜味时间,抑制酸味和苦味,使菜肴滋味更加鲜美可口,独具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 相似文献
2.
应用HPLC反相色谱快速测定增鲜味精中的鸟苷酸和肌苷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描述了一种快速测定增鲜味精中的5’-鸟苷酸(5’-GMP)和5’-肌苷酸(5’-IWP)的方法。样品经过简单的前处理溶解、衍生并由ODSC-18反相柱分离。流动相为0.5%KH_2PO_4缓冲液(pH4.5~5.0)。UV(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54nm。增鲜味精中的500μg/100g5’-GMP和500μg/100g5’-IMP能全部分离并定量测定。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9(5’-GMP)和0.9996(5’-IMP)。回收率达分别达102.2%(5’-GMP)和101.9%/(5’-IMP)。变异系数分别为4.7%(5’-GMP)和2.6%(5’-IMP)。 相似文献
3.
分别选用NH2柱和ODS柱,采用两种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模式,建立了调味品及其原料中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的定量分析和定性鉴定的方法。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法测定调味品中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0nm,同时分离了样品中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结果显示:在选定色谱条件下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6%~100.3%;相对标准偏差0.77%~1.67%.该方法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于调味品中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引言 植物通常是风味物质的“唯一”的天然来源。这些香气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通过蒸馏植物组织而获得的香精油和挥发油中。遗憾的是,这些挥发性组分在植物组织中含量极微。而且,在植物组织中风味物质的形成机理还有待阐明,这就排除了增加其产量的可能性。此外,植物的生长还受季节、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因而使得风味物质的生产不得不依赖于 相似文献
6.
7.
利用发酵法生产微生物肥料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关键,本文对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历程,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和用作,复合型微生物肥料的基本生产工艺及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论以期能引起发酵行业及生产厂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生物生产风味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通常,植物是香气物质的“唯一”的夭然来源。这些香气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精油和挥发油中,一般通过蒸馏植物组织而获得。遗憾的是,这些挥发性组分在植物组织中含量极微。而且,在植物组织中香气物质的形成机理还有待阐明。这就限制了能够增加它们的产量的可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0nm,同时分离了样品中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结果显示:在选定色谱条件下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6%~100.3%;相对标准偏差0.77%~1.67%。该方法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于调味品中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D-阿洛糖由于其具有的许多药物活性(包括抗癌、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高血压、冷冻保护和免疫抑制等活性),吸引了社会的极大关注.D-阿洛糖已经可以通过D-阿洛糖生产酶转化D-阿洛酮糖得到,常用的D-阿洛糖生产酶包括L-鼠李糖异构酶、核糖-5-磷酸异构酶和半乳糖-6-磷酸异构酶.描述了D-阿洛糖的性质和应用,回顾了D-阿洛糖生产酶的生物化学特性.此外还对几种D-阿洛糖生产酶的D-阿洛糖产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功能性油脂共轭亚油酸结构及其主要生理功能、生物合成机制及微生物生产共 轭亚油酸研究进展;主要对产生共轭亚油酸的各种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讨论,重点介绍利用乳 酸茵生产共轭亚油酸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固定化酶的基础之上,人们在啤酒酿造领域里,率先开发应用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法。这种生物工程新技术占地面积小,省时、省工、生产效率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生物混合培养技术生产玉米废渣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废渣是淀粉厂生产淀粉后的残余废料,其干基主要成分是半纤维素和淀粉,分别占干重的42.0%和22.9%,粗蛋白含量22.0%。本实验以此玉米废渣为唯一碳源,尿素为氮源,利用包括一株霉菌,一株酵母和两株细菌的混合菌株为生产菌株进行混合发酵,在31℃,自然PH条件下,经64h通气培养,产品粗蛋白含量由原来的22.0%提高到40.4%. 相似文献
15.
病原微生物的类型非常多元,具有可变异性的特点,很容易引发传染性、食源性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应用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能够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及时掌握食品安全问题.根据病原微生物检测过程中所应用的直接涂片镜检、免疫学技术,分析当前广泛应用的代谢学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病原微生物的高效化检验、准确性检验提供基... 相似文献
16.
17.
发酵香肠生产的微生物及进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发酵香肠是发酵肉制品中产量最大的一类产品,是发酵肉制品的代表。它是选用正常屠宰的健康猪、牛等畜肉,经绞碎后和动物脂肪、糖、盐、发酵剂、香辛料等混合均匀后灌入肠衣,经过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具有稳定的微生物特性和典型发酵风味的肉制品。接种的微生物一般为乳酸菌、微球菌等益生菌,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微生物在发酵香肠中的地位和作用 1.发酵香肠生产中的微生物(见表) 发酵香肠中的微生物种类包括乳酸菌、微球菌、霉菌和酵母,它们在发酵香肠的风味形成和安全性中都发挥了各自独特的作用。1940年,美国人L.B.Jensen和L.S.Padock在专利中第一次描述了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加工或食品保藏的历史可追遡到有史以前。最初看到的是酒。人类与酒的初会,正像传说的“猿酒”那样是由于人们偶然地口尝到果树的果实或果汁自然发酵的酒而开始的,偶然口尝酒的人没有忘记酒醉以后的舒适感觉而为寻求发酵的酒跑遍了漫山遍野。不久,研究出了把不能直接行进酒精发酵的淀粉糖化后再进行发酵的技术,这样就开始了用(士示殳)类和薯类制酒。糖化淀粉的手段有至今在冲绳和部分美洲大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