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38MnVS6非调质钢在温度为950~1200℃、应变速率为0.01~5 s-1进行热压缩试验,获得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动应力曲线。根据经典应力-位错关系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分别对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两阶段建立流动应力模型,然后统一表示为完整的38MnVS6非调质钢高温奥氏体流动应力模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模型中各参数。所建立的流动应力模型可以用于38MnVS6非调质钢热锻造过程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一种汽车转向节用非调质钢38MnVS,对非调质钢转向节的各项性能进行了分析及应用。结果表明,非调质钢38MnVS转向节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可满足转向节的技术要求;同时高性能非调质钢的应用,简化了生产工艺,大幅度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MSC. 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利用其二次开发功能,结合38MnVS6非调质钢等温转变曲线,建立了38MnVS6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38MnVS6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温度和相变的耦合计算。通过模拟,得到了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温度和组织的分布和演变情况。计算得到的组织转变情况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这对优化38MnVS6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工艺参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35MnVS非调质钢连杆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非调质钢35MnVS和调质钢55钢在生产轿车连杆进行的金相组织、结构、性能等方面的对比,说明用35MnVS生产汽车连杆具有较好的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刘江  徐皓  杨德行  徐逸非 《锻压技术》2022,47(1):180-184,202
对38MnVS非调质钢活塞进行锻后冷却处理并探讨了不同冷却工艺对非调质钢活塞的影响规律.首先,分析了不同冷却速率对非调质钢活塞的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可知,在冷却速率为50~90℃·min-1下,非调质钢析出珠光体及铁素体时各方面的性能最优.然后,利用分选装置对非调质钢活塞锻件进行预选,挑选出达到合格锻造温度的活塞...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38Mn VS6非调质钢感应淬火过程中的组织和冲击性能变化。利用冲击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计和热分析仪等观察、测试了不同温度处理后38Mn VS6非调质钢的冲击性能、冲击断口形貌、硬度、显微组织和奥氏体转变温度。结果表明:感应淬火使38Mn VS6非调质钢表面获得马氏体硬化层,硬度高于550 HV0.3,能有效提高工件表层的强度和冲击性能,其中,38Mn VS6非调质钢冲击吸收能量的提高主要与其裂纹形成功的显著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49Mn VS3非调质钢曲轴在发动机台架试验过程中发生断裂。对失效曲轴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宏微观断口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曲轴轴颈处硫化物级别较高且存在穿越渗氮表层的硫化物,导致曲轴早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9.
以丰田IMV皮卡转向节的热锻工艺为研究对象,采用Deform-3D软件对38MnSiVS5非调质钢转向节的热锻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该转向节辊锻毛坯头部直径的尺寸设计对成形载荷、坯料成形充模效果的影响,研究了阻力墙在热锻成形过程中对锻坯中金属流动和充填的作用。模拟结果表明:适当增加辊锻坯料的头部直径有助于金属充模,但直径过大会导致成形载荷急剧上升;为了促进转向节头部5个叉的成形,并避免辊锻坯料直径过大,有必要通过设置阻力墙迫使金属向合理方向流动。热锻成形试验表明,优化工艺后的转向节成形锻件的充填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塑性工程学报》2016,(6):112-118
以热压缩实验所得38MnVS6非调质钢微观组织演化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了38MnVS6非调质钢Φ90mm棒材往复热轧过程三维热-力-组织多场耦合有限元模型。微观组织演化数学模型通过MSC.Marc子程序与轧制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相耦合。计算并分析了38MnVS6非调质钢棒材10道次往复热轧过程中轧件的温度、再结晶分数以及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分布和演化。结果表明,由于截面尺寸较大,轧件的温度场具有不均匀性,进而导致微观组织场的不均匀性。轧制过程轧件表面温度及轧制后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实验值和模拟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非调质钢的特性及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非调质钢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及在汽车上的应用。说明非调质钢具有切削加工性能良好,可实施焊接和表面处理,节约能源、简化生产工序、大幅度降低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汽车产量的逐年提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国际标准ISO14000提出了产品全寿命周期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评估机制(LCA),汽车作为一个能耗产品不仅在使用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引起关注,在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及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将会作为考核指标,正引起汽车企业的极大关注。非调质钢由于其独特的工艺性能,产品锻造后不需后续的调质热处理工序就能达到调质钢的性能,从而可降低能耗。目前在日、美汽车底盘及发动机锻件上广泛使用。本文分析了非调质钢特性及在汽车锻造零部件应用中所展现的力学性能及疲劳性能与金相组织、锻造工艺的相关关系,并列举了非调质钢发展趋势和微合金化理论  相似文献   

13.
王建中 《热加工工艺》2003,(6):65-65,69
用非调质钢35MnVN替代45钢制造汽车离合器盘毂,探讨了锻造工艺对35MnVN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切削加工性能与台架扭转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35MnVN能满足离合器盘毂性能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49Mn VS3钢的变形-连续冷却膨胀测定,结合金相-硬度法得到试验用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49Mn VS3钢的Ac1、Ac3分别为741℃、803℃。当冷却速度为0.5~5℃/s时,得到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冷却速度为7℃/s时,主要为细长的针状铁素体+块状铁素体+珠光体+少量贝氏体;10~15℃/s时发生贝氏体转变;15℃/s出现马氏体转变;冷速为20~40℃/s时,则只发生马氏体转变,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硬度呈先缓慢增大后线性上升。  相似文献   

15.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30Mn VS非调质钢连铸坯的高温塑性,通过扫描电镜对拉伸试样的断口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应用金相显微镜对不同测试温度断口附近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分析了各温度区域变形断裂机理。结果表明:30Mn VS非调质钢的第Ⅲ脆性温度区间为650~930℃,塑性温度区间为930~1300℃。因此,该钢连铸坯在实际矫直过程中,过矫直点温度应高于930℃。  相似文献   

16.
控锻控冷对非调质钢38MnVS5的组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模拟实验技术研究控锻控冷工艺对38MnVS5微合金非调质钢组织的影响。试验工艺参数包括变形量、热变形温度以及锻后冷却速率等,并观察晶粒和组织照片。结果表明,变形量为70%、终锻温度850℃的奥氏体晶粒细化最明显;锻后冷却速度越大,铁素体含量下降,铁素体尺寸越细小。  相似文献   

17.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非调质钢49MnVS3进行双道次压缩试验,研究其静态再结晶行为。采用0.2%补偿法计算了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分析工艺参数对静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建立了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非调质钢49MnVS3进行一次与双道次压缩工艺参数相同的单道次压缩试验。对试样进行金相分析建立了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为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冷却速度对微合金非调质钢36MnVS6钢组织、强度以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冷却速度直接影响铁素体+珠光体的晶粒度和组织强度。提高冷却速度有助于加速铁素体形核,实现晶粒细化。冷却速度控制在1.5℃/s得到细化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铁素体不仅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同时在奥氏体内析出形成晶内铁素体组织,随后析出的珠光体团也得到充分细化。冷却速度继续提高到2.0℃/s形成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组织,冲击性能降低。最佳的冷却速度控制在1.5~2.0℃/s。  相似文献   

19.
非调质钢在汽车曲轴、连杆锻件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调质钢是伴随国际上能源短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节能钢,其性价比远优于传统合金结构钢,可广泛用于装备制造业.本文以国内某锻造厂为例,介绍了非调质钢在汽车锻件中的应用,并分析非调质钢锻件的性能要求以及锻造工艺对非调质钢锻件质量的影响,最后对目前非调质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魏晓晓  唐新民 《热处理》2010,25(6):56-58
转向节是汽车的关键零件之一,在服役过程中将承受弯曲力、扭转力和冲击力等,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试验表明,该转向节采用F40MnVS微合金非调质钢制造,并提高其受力最大部位的锻后冷却速度,不仅其综合力学性能可达到要求,还省略了调质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