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秉承“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精神,西北石油人一举发现我国最大的吉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田——塔河油田,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开发的序幕。2005年起,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依靠新区大规模开展产能建设,到2010年原油产量达到725万吨,年均产量增长50万吨,实现了快速上产。进入“十二五”后,外围新区勘探没有大的突破,快速递减的缝洞型油藏能否稳产成为摆在西北石油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他们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将24%以上的自然递减率硬是降至18.3%,实现了产量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2.
一场久候不至的雪飘然而下,终于圆满了这个冬天.3月的风景,属于春天,推开黎明的窗,一树花开,点燃了萌动的希望! 是的,希望. 进入2月,国际油价持续震荡上行,且幅度不断增加,对国内油价形成强有力支撑.截至2月18日节后首个工作日,成品油零售价实现不常见的"七连涨","八连涨"也在赶来的路上.在价格上涨的同时,1、2月份...  相似文献   

3.
自然递减率是综合反映油田开发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管理的东辛、永安、新立村等主力油田经过40年的勘探开发,已经进入产量递减阶段,严重制约着采油厂的持续稳定发展。2001年,该厂大胆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和管理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和建立了自然递减分因素控制、分层次管理新模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上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实际递减率与理论递减率差异较大,油田开发后期产量预测困难的问题,应用VBA编程,建立了适用于底水油藏的生产概率模型,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油藏开发中自然递减率的累积概率分布规律。结合渤海Q油田底水油藏油井实际生产资料,分析了不同开发规模对储采比、采收率、含水率等参数的影响,考虑海上油田平台使用寿命,确定了海上底水油藏高效开发的采液速度下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自然递减规律在含水率为95%以下时基本维持稳定,当含水率达到95%时,自然递减率会迅速降低,与之前的研究成果存在差异。结合储采比、采收率、含水率、平台使用寿命等参数的影响,建议海上底水油藏应以不小于动用储量30%的采液速度进行开发。该研究对掌握油田开发规律及后期产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油田制订合理产能目标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老新油田为新沟嘴组低渗透岩性-构造油藏,具有埋深大、油层薄、物性差、变化快等特点,属低效开发单元.造成其近年自然递减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有采无注及一向受效比例高,加之油水井井况恶化使油田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地层能量下降快,水驱效果逐年变差.通过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明确老一区及老二区剩余地质储量主要集中在古进系新沟嘴组下段Ⅰ油组3号小层及Ⅲ油组1、2号小层,占其剩余地质储量的61.4%.首次提出将老新油田平面上分为9个小区进行治理,结合侧钻、转注、大修等措施,修复、完善各井区不同主力砂层的井网,改善水驱效果,从而降低自然递减.分区划片治理、先完善后挖潜是研究的重要成果,现场实施后使老新油田自然递减下降至11.38%,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7.
注水开发油田产量自然递减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注水开发油田产量自然递减率分解成含水上升因子和产液量自然递减率2个部分,研究推导出其关系公式,并制作出了相应的图版,以便于分析产液量和含水对产量自然递减影响所占的比例,从而在油田开发中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将研究方法应用于明寨油田8年产量统计分析中,确定了油田的最高综合含水率。  相似文献   

8.
从水驱油田递减率方程出发,结合含水上升率方程及相对渗透率曲线,从理论上推导出定液量和定生产压差条件下的自然递减率与含水上升率的关系表达式,使其与目前含水上升规律研究成果及相渗研究成果相匹配。在定液量的条件下,自然递减率与含水上升率的变化规律一致;在定生产压差的条件下,自然递减率主要受无因次采油指数的影响,随含水率的变化呈现出三种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天然裂缝性油藏中有效裂缝间距对水驱和二氧化碳驱设计是很关键的。递减率数据和吸渗数据可结合起来以估算有效裂缝间距 .本文阐述了精心设计的实验室吸渗试验是如何与油田匹配的 ,以及这些简单的观察数据是如何用于估算一个大的天然裂缝性油藏的裂缝间距。裂缝间距也可用水平井岩心单独估算。用递减率 /吸渗间距计算的裂缝间距与从水平井岩心所得的结果极其吻合。  相似文献   

10.
桥口油田自然递减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自然递减的主要因素是油藏的非均质性、采油速度及注采开发措施等。完善井网、合理的层系细分、调整产液及吸水剖面、动用薄差层和低渗透层等可以控制油藏自然递减。研究表明,高效的产能接替、保持切合实际的采油速度、调整合理的产液及注水结构、转移有效的开发层系是控制非均质油藏自然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南油田自然递减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油藏比较,从数值模拟、室内实验、公式推导、经济评价、理论递减等多方面、多角度对自然递减的构成从增大因素和减缓因素分别进行了剖析,阐明了影响文南油田自然递减的主要因素,论证了文南油田合理的产量结构及措施结构,提出了控制文南油田自然递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然递减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技术指标,在特高含水开发期控制好自然递减对实现产量的平稳运行和成本控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胜利油田某采油队通过实施自然递减分因素“3441”管理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油田开发过程中,自然递减的影响因素涉及到各个方面.将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自然递减诸多影响因素归纳为生产井数、含水、产液量3个方面,分析计算了港东二区六断块自然递减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了相应的开发调整方案,现场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产量自然递减类型的综合判断及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目前常用的产量自然递减类型判断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Arps产量递减理论及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通过实例说明了综合判断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同时将油田产量自然递减率分解成产液量自然递减率和含水上升因子2个主要部分,分析了产液量和含水对产量自然递减率影响所占的比例,并预测了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15.
自然递减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技术指标,在特高含水开发期控制好自然递减对实现产量的平稳运行和成本控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胜利油田某采油队通过实施自然递减分因素“3441”管理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理论分析证明:Y2 递减仅仅是 Arps 双曲递减的一个变形,并没有作任何理论上的改进;Y2 递减仍然不能计算当 Arps 递减指数 n≥1 和 n<0 时的可采储量;Arps 公式中的初始递减率 Di 和递减指数 n 与 Y2 公式中的参数a 和 b 的关系为:n=1/b,a=1/nDi. 采用这两种方法对俄罗斯的罗马什金油田的递减数据进行分析,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产能递减规律和产量递减规律是气田制定工艺生产措施的重要依据,但具有不同的意义,目前国内对产量递减规律与产能递减规律的研究有相互混淆的状况。对产量递减规律与产能递减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产能的时间递减率、压力水平递减率和采出程度递减率的工程定义。实例分析表明,采用产能递减分析气藏(井)生产动态对气田生产具有更符合实际的指导意义。图3表1参7  相似文献   

19.
用递减指数划分油气田递减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研究各种递减规律的基础上,指出油田上原经常使用的、由美国J.J.Arps提出的“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和双曲线递减”三种分类方法不够全面,它们未包括递减指数小于1的幂曲线递减规律。为此,提出按递减指数范围分类的新方法,即递减指数0同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较为精确的适用于所有递减规律的递减通式,并用实际生产数据对它们进行了有效的验证。  相似文献   

20.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的物性特征,目前通过水平井分段多级压裂对储层进行增产改造是高效开发页岩等非常规储层的关键技术。但由于流体在水平井多条裂缝同时闭合时的流动特征与单条裂缝时明显不同,导致现阶段针对压裂直井成熟的压力递减分析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页岩储层分段多级压裂后的压力递减分析。考虑裂缝自然闭合时引起的应力敏感效应和页岩储层中天然微裂隙发育的地质特征,采用双重孔隙介质渗流模型,分析压裂液在页岩储层中的滤失,并结合以弹塑性力学理论为基础的拟三维裂缝模型,建立裂缝体积守恒方程,得到针对页岩储层分段多级压裂后关井期内裂缝自然闭合条件下的压力递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储层中基质孔隙度、裂缝渗透率和应力敏感系数是影响关井时压力递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