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现代主义建筑思想解放运动的一面旗帜,《现代建筑语言》七项原则曾对当时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解读中国当代建筑大师王澍传统建筑语言的现代表达,重新审视了现代建筑七项原则对于当代建筑设计的积极意义;同时通过深入剖析王澍建筑语言与七项原则的差异"尊重历史、传承传统技艺、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出现代建筑七项原则所倡导的"从零开始、机械生产、不计消耗"在不同国情、不同文化背景的当下已不适用;进而提出:中国当代建筑语言需坚持传承传统、彰显个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当代建筑师只有把握好当代建筑体系和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才能兼备"现代"与"当代"的双重视野,保持动态开放的创作思维,砥砺前行,共建未来。  相似文献   

2.
《建筑》2017,(23)
<正>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建造技艺高超,以"香山帮"为代表的江苏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不仅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也是当代城乡建设创新发展的历史文化根基。为认真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和要求,抢救性记录、保护和活化传承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相似文献   

3.
景泉  贾濛  周晔 《建筑技艺》2020,(7):66-71
传统绿色营建理念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根植于天地四时的宝贵建筑实践经验,而我国现代绿色建筑理念及技术却始终无法真正从中汲取营养,导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当代绿色建筑实践的影响甚微。针对这一问题,指出绿色建筑必须合理回归建筑历史文脉,重视传统绿色营建方法的现代转译,以"节地、节能、节材、节时"为理论依托,结合绿色建筑工程实践,揭示现代绿色建筑与传统营建方式之间的深层关联,提出基于传统绿色营建理念的当代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作为活跃于法国现代主义建筑时期的建筑师之一,费尔南德·普永和与其同时代的设计师柯布西耶持有不同的设计理念。他在广泛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并积极探索现代建造技术的同时,仍始终努力寻求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关联。回看历史,在当代建筑师既需要从传统建筑中汲取营养,又需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的时代背景下,费尔南德·普永诸多落成项目的技术超前性,以及其设计与传统建筑紧密的关联性,都值得被当代建筑师们研究和学习。"Climat de France"是普永在19世纪50年代于法属阿尔及利亚规划和设计的三大住宅区之一,本文以其作为分析对象来研究费尔南德·普永的"城市集合体"理念。  相似文献   

5.
百年对话——历史与现代虹口,黄浦江与苏州河相拥之地,与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隔江相望。如果说,鳞次栉比的陆家嘴诠释了"现代城市",那么,虹口无疑是"历史城市"的缩影。虹口地区历史建筑林立,传统商业荟萃,浓墨重彩地刻画出城市的历史脉络。我们的课题并不是在"历史城市"中建造"仿历史建筑",而是在"历史城市"中建造"超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6.
孙启甜 《山东建材》2014,(10):68-73
无论是在历史悠久的内城、葡萄酒农场又或者是在多瑙河的“彼岸”:维也纳拥有众多的建筑高峰。当代建筑和历史建筑鳞次栉比地共同坐落在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7.
王龙 《福建建筑》2013,(4):46-48
一个包容的世界是差异性和多样性并存的世界,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下,新建筑如何面对传统建筑;对比现代生活方式,如何从当代的视角理解和体验传统;如何体现土楼的历史信息和时间感。这些问题也许可以通过差异性的现代表达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8.
吴淞潮 《城市开发》2023,(6):117-1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作出过重要指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泉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还是著名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也以其众多的侨乡而闻名。在2020年底,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在泉州调研时强调,要“加强科学规划建设,既保护好传统文化、生态环境,又建设好现代化城市,形成具有闽南特色的整体风格”“地方传统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努力把这些富有特色的符号更好地体现在现代建筑中……营造知侨爱侨护侨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重要的历史载体。在当代,传统建筑和街区的保护更新及结合传统的现代设计中都需要梳理面对历史的态度和方式,如何以恰当的建筑语言导引一条"诚"载过去之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既往实践中我们引入和复制了大量的西方模式,造成水土不服和诸多破坏性的建设。而事实上如何面对历史传统,东西方建筑具有跨文化的差异。文章探讨了东亚和西方建筑文化发展中关于建筑记忆、物质和精神统一性的不同态度,以及所引发建造观念的差异,提出当代中国在遗产保护和设计中如何表达东亚思维与审美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从事建筑设计二十余年来,对建筑创作的认识一直是惑解交织的:如"历史或传统的文化价值对现在还有哪些影响"、"如何使建筑成为环境(城市或自然)的一部分"等。通过创作研究及实践,感触最深的是看到当代各种建筑文化思潮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深刻影响,在这里建筑艺术更多地表现为象征性、抽象性、隐喻性和建筑立面(表皮)的独立性特征;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现代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也会随之相应改变,并且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就使得研究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回顾历史,我们知道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社会历程,审视当下,我们清楚处理好与环境自然的和谐关系决定了现代建筑的理想未来。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日新月异、急剧变化的后信息时代,站在现代和历史之间的人们既希望从传统中找回精神的家园,以弥补快速发展带来的心理失落与不安;同时又满怀着激情和野心,试图运用当代技术和审美来重新诠释历史,使之适应现代生活。这种矛盾性表现在文化与艺术的各个方面如文学、绘画、音乐甚至广告艺术等,在建筑领域,大至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发展、城市设计,小到建筑单体设计、历史建筑修复以及室内设计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2.
崔倩  蒋林晓 《重庆建筑》2021,20(5):19-21,31
重庆高校历史悠久,现存大量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的室内环境现状和保护更新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重庆市历史建筑——重庆交通大学青楼为例,对高校历史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进行测试分析.将使用者舒适度调查问卷结果与室内热环境测试仪器HOBO U12 Logger测量结果对比分析,评测重庆高校历史建筑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另外,通过对历史建筑"青楼"与现代建筑"创新创业园"同期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在相同的室外环境且单一因素作用下,历史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受室外环境影响较现代建筑明显;相比仪器测量的具体数值,历史建筑内使用者对室内热环境舒适程度主观感受敏锐度偏低.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今丰富多彩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舞台上,凡严肃的、负责的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新之路。这是一条艰辛的路,需要把来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文明与源自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的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的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一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不重视研究本土数千年源远流长建筑历史文化的思想倾向,却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本期"建筑治愈城市"的题目,既包涵着空间尺度上的转移,也意味着面对当代城市问题时人们态度的转变。传统与现代是两种文明的冲突。历史环境中讲究的场所感,对气候和土地的敏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现代城市中的路网、分区、快速交通,是不以具体文明为标志的产物。在农耕文明社会中,最优秀的传统之一是对土地差异的精细划分与理解,而当代城市建设往往以牺牲地形地貌为条件。那么,能不能回到微观的"建筑"层面,重新思考现代性与具体性的契合呢?面对城市和乡村的大迁徙,面对集体意识的流变,再去讨论城市环境的存续,是否应该建立起一种既不完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浪潮下,建筑文化面临着"国际化"、"同质化"、"单一化"的问题,如何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探讨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是当代中国建筑师急需思考的问题。日本和中国虽有着类似的经历,现代日本建筑师们在探索"现代的"、"日本的"的建筑设计手法等方面成果巨大,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文章通过研究隈研吾在中日两国的所有建筑作品,分类整理分析作品中的传统自然材料及运用手法,进而比较其在中日两国不同的建筑环境下如何运用相似的建筑材料进行建筑地域及时代性的表达,试图找到材料与建筑、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时代的关系,为探索当代中国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也为中国建筑师回归传统建筑文化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仿古建筑由来已久,"仿古建筑"这种称呼的时间却并不长,关于仿古建筑的系统论述也并不多见。文章首先从历史文化古城建设出发,对历史文化古城中现代仿古建筑存在的价值展开论述,对历史文化古城的发展与现代仿古建筑形式的基本定位进行了透切分析;然后强调现代仿古建筑形式设计与应用应遵循对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的原则,深入研究历史遗存建筑的时代风格及营造特点,合理采用结构形式及建造材料;最后对现代仿古建筑形式设计与应用的领域,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仿古建筑的营造方式,单体传统建筑的修复、改造和重建的基本要领,仿古建筑形式设计的关键部位、表现手法与传统意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刻地阐述。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历史街区的更新和改造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在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层面,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以传统封闭庭院为基本单元的建筑空间与新的城市功能不匹配;二是原有外部场地景观空间缺少有效连续的协同整合。以建筑学背景深度解读了2015年度英国《建筑评论》举办的"ARMIPIM未来建筑"国际设计竞赛作品"空中庭院——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通过对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的改造和更新重新思考了历史街区的现代表达方式,并从建筑和景观2个层面的空间设计进行尝试和突破。街区的更新改造不再局限于"修旧如旧"的照搬传统街区和建筑格局,而是在新建区域内以现代建筑的抽象设计语言创新性地表达和升级传统建筑空间形制,并通过外部场地的景观空间设计对整个街区进行整合与织补。  相似文献   

18.
介绍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国宾馆方案的设计思考过程,尝试以现代建筑语言阐述对传统的理解,在历史城市与遗址公园之间、大遗址与新建筑之间的制约关系中寻找设计线索:从历史古城和传统建筑中解读空间文化原型;从高端体验式酒店的空间诉求和文化诉求中实现历史与当代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及了作者对于现代与传统的一些困惑,试着抽象地、历史地去理解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关系。 眼睛常常会触及这些词语:现代与传统、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建筑与文化等等;如此频繁的刺激人的耳目它让人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倦感和困惑。于是问自己,中国建筑的现代化和中国传统建筑遗产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中国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关系应该如何去看待?不确定能否找到一个答案,只是想理清一下颇为混乱的思绪,暂时整体地和简单地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20.
《砖瓦》2020,(10)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不仅是古代优秀历史文化的延续,更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且不同时期优秀的历史文化都具有独特性。如果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满足当代人们建设需求,还增添建筑文化优美色彩。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使得现代建筑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更加凸显,建筑装饰在不同时期发挥多样化的功能,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如何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并且还能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