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金平 《制冷》1998,(1):50-53
本文通过对一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方案的改进分析及计算,分析了换气次数对侧送风气流组织的影响,得出了在一定回流平均速度和换气次数下,存在一满足空调设计的最大送风距离,且这一送风距离与最大回流平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换气次数成反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技术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工程实例,比较低温送风和常规送风方式下冰畜冷空调与常规空调的经济性,指出了采用低温送风技术有助于缩短投资回收期,降低了运行费用,并借助CFD手段,探讨了低温送风时房间气流组织,温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3.
大空间分层空调不同气流组织方式下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采用分层空调的某大空间为例,模拟了全部采用中部侧送风和采用中部侧送风与侧墙孔板送风相结合的两种气流组织方式下的流场,分析了两种不同气流组织方式下流场的特点,得到了有利于大空间建筑实现节能和舒适热环境的气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4.
水平动态送风气流相较于稳态送风有潜力改善人体热舒适.为研究其对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影响,在水平动态送风条件下,以CO2模拟替代人体呼出飞沫核,利用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室内气流组织分布特性、人体呼出飞沫核扩散特性以及不同工况对于室内交叉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动态送风气流组织会加强空气在房间左右两侧的回流及气流向...  相似文献   

5.
早期的通信机房具有发热量大且发热不均匀的特点,需空调全天候不间断为其提供冷量。为了解决许多上送风通信机房气流组织差,容易产生"热点"的问题,在节能方面,通信机房在空调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节能空间,本文通过介绍精确送风技术原理,简要分析了使用精确送风改造工程对通信机房能耗降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最后通过一个改造工程实例阐明了精确送风技术在通信机房的改造上能达到节能效果,说明了精确送风技术的可行性与节能性。  相似文献   

6.
地下商场冰蓄冷低温送风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商业建筑采用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已经成为被业内人士越来越关注的一种节能形式。然而对于地下商场空调冷负荷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整体优化问题,所以针对地下商场这样的特殊场所,采用冰蓄冷低温送风的具体情况就需要进行特殊的研究与探讨。首先对地下商业建筑的负荷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接着以成都天府广场地下步行街为对象,研究探讨了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送风温度的优化选择问题,最后根据地下商业建筑负荷特点,主要考虑人员、设备和照明散热引起的传热过程,建立了采用方形散流器变风量系统结合低温送风的空调房间计算模型,对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7.
对天花板内藏直吹式空调器测试房间为模型,应用AirPak软件在制冷运行时不同送风参数下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温度不均匀系数、速度不均匀系数和能量利用系数作为气流组织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相同风量下,送风角度越小,室内温度和速度越均匀,能量利用越好;相同送风角度下,风量越大,室内温度和速度越均匀,能量利用越好。  相似文献   

8.
以某办公建筑为例,研究了工位送风对工作区热舒适的影响和节能潜力。利用CFD数值模拟,对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人员工作区的温度场、速度场进行研究,并对不同风口的耗冷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个性化工位送风在优化出风风速基础上提升人员热舒适,同时实现耗冷量降低27.6%。  相似文献   

9.
低温送风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河北保定一工业厂房大空间建筑为例,采用CFD方法,对低温送风分层空调系统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室内空调各区域排风量分配比例的变化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并从热舒适的角度得出适合大空间低温送风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0.
锦江大礼堂空调改造时受客观条件限制,气流组织设计突破舞台不能用喷口送风的界限,在采取喷口方向可调、送风量可调、储能式运行方式等措施的前提下采用了喷口送风。针对空间高大的特点,舞台和观众厅均采用可调喷口侧送风、集中下部回风、上部排风,实现了节能的分层空调气流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RNG k-ε模型对4种侧送风方式下的空调房间进行数值模拟,对室内污染物衰减结果及污染物浓度场进行分析,并通过示踪气体衰减方法计算室内通风效率.结果表明当送回风口位于同侧且在同一垂直面上时室内空气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常压热循环系统试验箱内试件模型的降温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下试验箱内试件模型的降温速率及温度均匀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模型位于试验箱中心位置时,由于试件模型的阻碍,在其上底面出现滞止区,而在底部产生高温回流区域.试件模型降温速率随离地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快,最终可在7 h内完成降温过程,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了解激光增材技术,设计一种送丝送气一体化机构,并建立相应模型。方法 通过对不同送丝送气机构进行对比分析,设计出3种方案,并通过流体模型分析保护气体氩气的流动情况,最终得出最合理的安装位置。第1种方案是采用送丝机构与送气机构对冲的两轴送丝送气设计方案;第2种方案是采用送丝机构与送气机构同路的设计方案;第3种方案是选择两路送气机构与送丝机成夹角对冲的设计方案。结果 在第1种方案中,送丝机构与送气机构的对冲会导致气流紊乱,产生气体流动扩散现象,可以明显看到有一个保护气体比较密集的区域。在第2种方案中,当送丝机构与送气机构同路时,在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防氧化效果不够好的情况。在第3种方案中,两路送气机构与送丝机成夹角对冲可以有效控制氩气的流动,提高氩气的利用率,在这里进行丝材的激光熔覆将会起到最大的防氧化保护作用。结论 通过对不同送丝送气机构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三路送气方案的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全尺寸地板送风办公房间,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当送风量和送风温度一定时,送风速度对室内流场、温度场和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送风速度小于0.9m/s时,室内气流呈置换通风状态,主动式污染物CO2呈分层分布,室内空气质量较好;当送风速度大于0.9m/s时,室内气流呈混合通风状态,不利于主动式污染物CO2的排除,但有利于排除被动式污染物苯。  相似文献   

15.
空调静压送风道合理结构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类型的空调静压送风系统进行了送风均匀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传统的空调静压送风道送风均匀性并不理想。分析了主风道内静压分布的特点,提出了静压主送风道应为变截面风道,这样才能保证主风道内的静压恒定,主风道为变截面的静压风道与传统的均匀风道不同,即使由于加工或安装的原因,使主风道的截面尺寸与设计稍有出入,但由于静压箱内的静压分布比较均匀,故仍能保证送风的均匀性,这种新型的静压均匀送风道适合于各种需要均匀送风的场合。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当若干个房间合用一个空调系统,而且各房间参数(温度与相对湿度)、热湿比和送风温差有具体要求时如何进行分区处理与确定系统送风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碰撞射流通风在定风量系统下的供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对不同送风口安装高度和送风温差下的室内温度场分布和热气流扩散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送风温差时,送风口高度越高,热气流扩散距离越短;同一送风口高度时,送风温差越小,热气流扩散距离越长,由温度分层引起的不舒适感就会减弱。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室内气流组织形式对提高空调系统的舒适性、降低系统能耗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某家具汇展中心为研究对象,建立展厅室内空气流动和换热的三维紊流数学模型,采用CFD技术对侧送侧回、上送下回和上送上回3种气流组织方式条件下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上送下回气流组织形式不但可以节省系统初投资,还可以达到更加节能的要求,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气流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某深埋维护结构空调房间的夏季工况为例,对现有送回风方式的气流组织进行研究,并提出几种改进方案。研究表明,应适当减小送风速度和提高送风温度。但两种改进方案都存在左右分层的现象,在同样的设计温度下,方案二可以提高送风温度,进而可以减少空调冷负荷,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20.
工位送风通常与背景送风相结合来消除室内余热,该方式会增加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工位区迎面送风、面部双侧送风及头腿送风等末端形式的送风性能进行研究,试图用工位送风替代背景送风.研究结果表明,迎面送风和面部双侧送风在230m3/h~270m3/h风量范围内可替代背景送风,其中面部双侧送风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