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一号构造上盘主要含油层油砂山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表明,英东油田主力含油层上油砂山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上油砂山组(N22-Ⅴ-N22-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局部发育少量河口坝微相和席状砂微相;下油砂山组上段(N21(K3-K4))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亚相的过渡沉积,而下油砂山组下段(N21(K4以下))为滨浅湖沉积,主要发育滩坝和滩砂以及滨浅湖泥微相。沉积演化模式总体表现为湖退进积型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2.
汪明伟  王宝红 《广东化工》2013,40(18):25-26,31
八面河油田北部沙河街组四段为一套滨浅湖亚相沉积,根据岩心观察分析和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精细划分出滩主体、滩边缘、坝主体、坝边缘、砂泥混合滩、碳酸盐岩滩与滨浅湖泥坪等7个微相,其中以滨浅湖泥坪沉积为主,物源主要来自南部。平面上非均质性较强,以带状砂体为主,局部为"土豆状"砂体;从综合系数(ZK)看,小层层内属中-强非均质性;利用普通薄片、阴极发光、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与分析,微观上表现出中-低渗中-细喉型吼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微咸水~半咸水湖泊环境,存在浅湖和半深湖两个沉积亚相。浅湖亚相中的砂坪、颗粒滩等有利微相带主要位于构造西部,而在构造主体和东部不发育,沉积相控制了油气的富集。油田含油储层主要发育在N21中上部到N22上部,岩性复杂,属于碳酸岩、碎屑岩、膏盐类物质混合沉积的岩类。含油储层碳酸盐为主,次为碎屑岩,碳酸盐岩中的优质储层主要是颗粒灰岩和藻灰岩,碎屑岩主要发育在浅层的I+II油层组,以薄砂条的形式存在,含量少,但较好的改善了储层物性。油田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属于中低孔-特低渗。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强,注水开发中必须依据储层特征进行井网的优化和部署。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子长东部气藏山23段的沉积微相特征,以便进一步指导生产实践,通过岩心识别、粒度特征分析,结合测井相特征,从单井相、剖面相到平面相对该区山23段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了利用建模软件进行了储层物性的相控建模。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特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储层物性较好的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分流间湾微相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47-大70井区太原组10口取心井的精细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录井测井资料,识别出岩石学特征,层理构造,测井相的一些标志,进一步分析了太原组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太原组主要为障壁型海岸沉积,包括潮坪、障壁砂坝、泻湖、潮汐三角洲4种亚相,障壁砂坝、砂坪、泥坪、涨潮三角洲、退潮三角洲、泻湖、沼泽7种微相。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研究区各类相标志资料——岩心、古生物、电测曲线资料,判定延气2井区山2段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间湾沼泽等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为研究区最主要的储集体,是山2段油气勘探及开发的优势相带,其主体呈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展布,其中山2-3亚段水下分流河道砂最发育,厚度大,且横向分布稳定,连片性好。  相似文献   

7.
盖帽碳酸盐岩是沉积于新元古代冰碛岩之上的微晶碳酸盐岩沉积。在华南地区,以陡山沱组底部碳酸盐岩为代表。笔者通过对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认为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是稳定的灰泥球粒微晶灰岩经过后期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形成。原岩缺乏可靠的冷隶碳酸盐岩的微相特征,从碳酸盐岩微相角度上并不支持其甲烷渗漏成因,同时微相类型表明九龙湾剖面陡山沱组沉积是一种台地前斜坡沉积。  相似文献   

8.
ZC油田ZSC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主要含油层系为长6。在分析测井资料、岩性和物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点(单井剖面微相)-线(连井剖面微相)-面(沉积微相)的顺序,对研究各期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研究。在沉积微相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利用最大单渗砂体划分有利沉积微相带的方法,更准确地反映该小层的砂体展布和特征。分析各期沉积微相展布图特征,发现分流河道均沿北东-南西向分布,且从长622期到长4+5期,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经历了湖退-湖进-湖退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段是河岸地区开发中的一个主要接替层系,在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环境、岩心观察、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对该区储层岩性、沉积构造及测井曲线特征等相标志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单井相分析基础上,进行连井对比,分析认为,河岸地区沙一段主要为浅湖-半深湖-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交替沉积环境,划分出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支流间湾、前缘席状砂、远砂坝等沉积微相。并对该区内微相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沉积微相带与储层物性及含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结合地震、岩心、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板桥油田沙河街组储层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属于重力流水道沉积、滩坝沉积。可划分为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漫溢、湖相泥、砂坝中心、砂坝侧翼、滩砂及浅湖泥等八种微相,明确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为后续的开发调整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研究区杜家台油层沉积环境研究,论述杜家台油层的沉积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建立相应的测井相识别标志。锦98块杜家台油层为滨浅湖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类型有扇三角洲相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分支间湾微相和滨浅湖相。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和姚家组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和姚家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泊相与三角洲相2种沉积相类型,姚家组仅发育三角洲相一种沉积相类型。区内青山口组主要存在3种类型的储层砂体: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三角洲前缘远砂坝砂体和浅湖砂体;姚家组砂体类型有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决口扇、天然堤与远砂坝砂体。含油性分析表明,浅湖沉积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河口坝微相发育区应是油气富集区,是今后该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在了解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的情况下,结合岩心观察、测井等资料,通过岩心特性、沉积构造特征及测井相分析,分析了文南沙二下亚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沉积展布特征,确定了文南沙二下亚段为一套间歇性扩张背景下发育的季节湖-三角洲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侧翼、支流间湾沉积微相,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微相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是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的主力储集层。  相似文献   

14.
苏西W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主要从有效砂体的厚度比例、单砂体分布规模、有效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三个面认识该区盒_8、山_1、山_2段的有效砂体展布规律;并从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组合类型和孔隙结构等方面揭示该区的储层特征。研究认为:盒_8下亚段和山1段有效砂体在全区大面积分布,连续性较好;山_2段有效砂体分布范围广,但整体厚度较小;盒_8上亚段有效砂体欠发育。盒_8、山_1、山_2段储层均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溶孔+微孔型"孔隙组合在研究区最为常见,其次是"溶孔+微孔+粒间孔型"孔隙组合;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大孔隙、小喉道、孔喉连通性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地震是引起惠民凹陷基山砂体堆积的直接动力因素,并对其地震成因进行了分析,从地震识别特征、沉积构造、沉积结构、剖面等多方面分析了其地震成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金湖凹陷西斜坡紧邻三河次凹,资源潜力大。近年来,该区相继发现了多个含油气区块,已成为金湖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战场。本次研究以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测井、录井等综合资料,系统研究该区阜宁组主要储集体的沉积特征和平面展布规律。研究表明:阜二段为滨浅湖-半深湖相沉积,主要发育砂滩、砂坝、生物滩、浅湖泥4种微相,在局部地区发育残留水下河道砂;阜三段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相沉积,主要发育前缘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前三角洲泥4种沉积类型,同时,在临近半深湖区还发育少量浊积扇沉积。  相似文献   

17.
以子洲气田山2段储层的测井资料及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相资料,从层内、层间及平面的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认为,山2段储层内普遍存在隔、夹层,通过对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研究,认为该储层的主力层山2^3段层内非均质较强,山2段储层具有较大的分层系数,存在层间隔层,主要为泥质隔层,分布不稳定,具有层间差异性;山2^3段储层的各小层砂体连通性受沉积微相控制,山23段砂体连续性较好,物性分布稳定,平面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心分析、录井、测井以及电镜薄片等资料,在岩石相-测井相相关性分析基础上,识别并划分鄂尔多斯盆地史家畔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编制相应沉积微相展布图。通过长4+5油层组小层砂体沉积特征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长4+5期研究区处于较强湖泛区,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河道砂体分布较好。尤其是长4+5油层组的分流河道微相作为最佳储集层,有利于油气富集,是下一步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构造背景、岩心、古生物特征、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井区长4+52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白于山井区长4+52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和支流间湾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的相层序。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大陆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造山带纪录了板块汇聚的历史和碰撞造山的过程,因此,造山带的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经久不衰的重要领域。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造山带研究的基础上,对造山带主要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造山带主要分为转换挤压型、俯冲控制型、仰冲控制型以及碰撞控制型等几类,并总结出了各类造山带特征及其差异,以求为今后造山带研究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