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的油气勘探历来因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而受到制约,多年来一直没有突破.其中以塔里木盆地西南黄土覆盖地区最为典型,该区受巨厚黄土覆盖及复杂地腹构造的双重影响,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地震单炮资料信噪比极低,地震剖面成像差,难以满足构造解释、乃至储层预测的需要.文章以塔西南巨厚黄土覆盖区的宽线观测、大基距组合接收、组合激发及配套采集技术的攻关研究为例,通过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参数、覆盖次数对比试验、分析等,提出了合理的采集技术方案及配套措施,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满足了地质解释需要,同时总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巨厚黄土覆盖区山地地震采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伊犁盆地北部山前构造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造成干扰波发育,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难以见到有效反射,偏移成像难度大,导致了地层分布不清,构造难以准确落实,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程。为此,开展了地震勘探宽线组合采集技术攻关,主要包括组合检波器参数设计、组合基距的设计、覆盖次数设计、宽线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等,形成了一套适合伊犁盆地北部山前构造带地震采集技术,提高了北部山前构造带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准确落实了地层构造,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库车地区宽线采集技术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地表和地下构造复杂、地震记录波场杂乱、资料信噪比低的问题,通常采用减小道距与炮距、增加接收道数来提高覆盖次数,但由于激发和接收条件难以改善,同时干扰波难以有效地压制和削弱,即使成倍地提高覆盖次数,二维地震采集对剖面品质也无明显改善。通过对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在查明地震信号信噪比低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在观测系统设计时采用宽线采集技术,在野外施工中采用准确的近地表模型技术、分区埋置改善检波器接收条件技术、激发药量选取技术、控制环境噪音技术等方案。现场采集试验表明:与单线同区老资料对比,首次获得了较好的深层中生界地震反射,新生界的地层反射资料有明显改善,构造面貌更加清楚、构造高点断层分布情况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4.
广西桂中山区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大部分为碳酸盐岩直接出露,岩溶、裂缝发育,导致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地震波场复杂,构造成像困难。通过攻关试验,宽线观测方法利用相邻道的面元叠加信息,有效压制了各种干扰,剖面品质有较大改善。桂中山区特殊地震地质条件下的弯宽线采集技术,是压制干扰、提高剖面信噪比的有效方法,实际生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采集效果,可在类似的低信噪比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古生界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古生界地震资料一直是地震采集的难点,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中古生界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和攻关。中古生界勘探由于地下复杂,且激发和接收条件较差,导致资料信噪比低,品质较差。在分析影响资料品质原因的基础上,对中古生界野外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炮间距、排列长度、覆盖次数和宽线采集方法对中古生界成像和信噪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宽线加大基距组合技术在喀什北区块复杂山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喀什北区块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端,地表起伏剧烈,地腹构造高陡、断裂发育。地震勘探难点主要表现在表层结构复杂、次生干扰严重、激发接收条件差、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困难等。针对这些问题,在喀什北区块采用了"宽线加大基距组合"的新采集方式。宽线加大基距组合技术采集得到的地震资料与常规地震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新的采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覆盖次数,压制了干扰波,剖面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为构造解释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发现、落实构造主体和部署未来的钻探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复杂山地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西部复杂山前带是国内油气勘探重点地区,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具有地形起伏大、表层结构和地下构造均复杂的特点,存在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构造主体地震成像差。为此,以提高地震原始资料信噪比作为核心,采用高精度遥感信息中的正射制图、地表相对湿度、地表地质解译、地表松散度、地表导电率、坡度及DEM数据体定量优选激发接收点;建立表层调查控制点密度测试标准,“循环迭代式“调查流程,有效提高表层结构建模精度;根据表层结构模型逐点设计激发参数,改进钻井装备确保在高速层中激发;在厚黄土、陡构造、巨厚砾石、表层风化严重等信噪比极低地区,采用宽线采集技术。应用上述配套技术在西部地区复杂山地进行地震采集,使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和关键构造部位的地震成像质量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准确落实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四川盆地地震勘探的基础上,着眼于海相地层的采集技术研究.四川盆地地表出露着不同地质年代的碳酸盐岩地层,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散射严重;目的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叠加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重点结合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勘探的研究成果,着重研究讨论了四川盆地地震采集方法的适用性,通过特定的激发、接收及观测系统设计,对四川盆地典型地区进行了采集试验,大大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对地下断层、地腹构造的识别能力.研究表明:采用小道距、高覆盖次数、长排列接收,激发接收工艺优化是解决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勘探采集资料品质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宽线大组合地震接收原理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信噪比地区,其地震资料虽经过多轮勘探但地震剖面品质没有明显的改善,这其中的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干扰波十分发育,造成采集到的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达不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对信噪比的要求.为了获得这些地区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在系统研究了宽线及大组合地震接收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接收线距、接收线数及组合接收面积等关键参数,提出了宽线大组合地震接收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新疆库车凹陷和阿木特地区,分析了宽线大组合地震接收原理的效果和适用范围.研究表明:宽线大组合地震接收技术是抑制地震资料噪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该技术可在其他低信噪比和干扰波发育的复杂地区地震勘探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下扬子地区广泛分布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高,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但该区构造复杂,地层褶皱发育,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造成页岩气勘探、开发难度大。基于对工区现有资料的分析,通过正演模拟对采集参数进行精细论证,设计出宽线(3线2炮,60m炮距)大组合(Crossline方向)地震数据采集方法,所采集资料信噪比大幅提高,有效反射的波组特征明显,构造清晰,剖面品质提高。模型正演和实际应用都证明该方法是下扬子构造变形区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改善成像效果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中存在着地表及地下条件复杂,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以及静校正问题突出等难题,同时地下多为高陡复杂构造,资料成像也很困难。针对这些难点,在目标技术设计,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激发参数的优化及静校正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结合地震剖面确定空间采样间隔和勘探区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采集技术预设计及激发位置的选择;采用多种震源联合激发和引入山地三维静校正模型高速参考面等一新的观点,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设计,观测系统选择,激发参数选择及静校正技术等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尹成  赵虎  李华科  董良国 《石油物探》2011,50(3):288-294
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及西部前陆盆地边缘探区,均面临着地表起伏剧烈和地下构造高陡的双复杂地震勘探问题。为了准确勘查地下构造形态,野外地震采集中应尽可能降低起伏地表的复杂性及优选最佳的激发参数,从而获得高信噪比的地震单炮记录。在保证沟谷平坦区有利激发的前提下,通过最优化反演进行弯曲接收排列的设计,使得最终得到的二维地震剖面具有直线反射面元的特征,通过加入局部宽线的采集措施,使弯线地震采集的每个中心面元的覆盖次数和炮检距能够均匀分布。进行了四川盆地东北部镇巴地区复杂山地不规则观测系统的设计和属性分析,证明了基于CMP直线分布的不规则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厂油田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厂油田的地下地质构造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无法满足当前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研究。基于马厂构造的地质构造特点,对观测系统的各类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并根据目标区实际地质构造特点,采用可变面元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高密度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正演模拟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采集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老资料有显著提高,特别是中、深层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地下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埋藏较浅,断裂发育,圈闭破碎,以往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需要,为此,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正演模型对观测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然后根据论证结果和勘探目的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在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采用高密度采样、连续采样和对称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与老资料相比,新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主频由30 Hz提高到45 Hz,频带宽度拓宽了15 Hz,层间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15.
也门71区块地震资料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门71区块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异常复杂,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尤其是山地资料更是如此。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给地震采集带来施工和技术上的困难。为此,通过分析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及以往资料质量等,对71区块地震资料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优选观测系统、激发因素,采用混合震源采集、弯直线施工,地震资料品质大幅提高,该项目的成功经验也可为类似条件区的地震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南方黔中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学武 《石油物探》2007,46(5):514-520
南方黔中地区地表出露不同地质年代的碳酸盐岩地层,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激发和接收条件差;溶洞、裂隙发育,散射严重;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目的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适合于黔中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地震资料采集方法。对采集因素——道间距、最大炮检距、覆盖次数、激发井深、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检波器组合方式等进行了细致分析,确定了小道距、长排列、高覆盖次数、深井饱和药量激发、多串检波器组合接收的采集方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采集方法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提高了断层和地腹构造的成像效果,可以满足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勘探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柴达木盆地复杂山地地震勘探多年攻关效果不佳问题,改变攻关思路,采用三维设计理念,利用宽线采集方法,通过灵活多样地选择施工机具、精细表层调查技术、高速层追踪岩性激发技术、因地制宜地选线选点技术、复杂区钻深井工艺技术、检波器埋置工艺接收技术、静校正技术等一系列实用物探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基础工作,严格野外施工,大大提高了单炮资料信噪比,改善了剖面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攻关效果。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地区山地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精细查明川东北地区地下裂缝发育带和高陡复杂构造,针对该区碳酸盐岩出露、沟河发育、砾石区分布广等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开展了采集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山地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的技术和方法,即①采用大排列片、宽方位三维观测系统,以获得更多方位的裂缝地震属性信息;②科学选择激发井深和药量,做好野外激发的阻抗耦合和几何耦合工作,特殊地段采用水中激发和组合井激发方式,以确保整个工区的激发能量和频率的一致性及资料的完整性;③通过研究地层吸收和衰减规律,合理选择检波器的埋置方式和组合参数,以提高记录的分辨率和信噪比;④利用高精度数字卫星地图进行地面物理点设计,以保证实测点位的精度和观测系统属性的一致性。采用以上技术在川东北地区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主要目的层的分辨率和信噪比较高,视主频达到了60-80Hz,层间信息丰富,能量强,构造特征、波组关系以及膏岩层和地层陡翼特征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