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离子团束-飞行时间质谱(ICB-TOFMS)系统制备了聚乙烯(PE)晶态薄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样品结构,得到了结晶完善的晶片和(010)面的晶格结构条纹像。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分析了这种样品的表面结构,观察到了PE(001)和(010)面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2.
用离子团束-飞行时间质谱计(IC-TOFMS)沉积系统制备了有机功能薄膜,它们具有完善的晶体结构,其中C60-TCNQ和Ag-NM具有电学双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PEG端基引入双键,合成了制备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基体材料单体——二甲基丙烯酸多缩乙二醇酯(MEO_nM)。并研究了MEO_nM与甲基丙烯酸锂(MALi)的共聚、成膜反应,制备了单离子导电的共聚物薄膜。该薄膜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又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最高室温电导率可达10~(-6)Scm~(-1),100℃时可达10~(-4)Scm~(-1);而且在直流电压连续作用下,电导率-时间稳定性好,是理想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本文还研究了影响共聚物薄膜导电性和成膜性的因素。并采用DSC、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分压强质谱计需求的迅速增长和飞行时间质谱计的新发展,研制了一种新型小飞行时间质谱计。在质谱计管的长度仅为25cm,质量范围可达1~1800原子质量单位时,对28N2 和129Xe 的实测质量分辨本领(m/△m)50%H分别优于200和300。可以预期,一种具有更高性能价格比的新型分压强质谱计将会沿此方向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微型气体分析仪的研究进展和设计思路.该分析仪计划应用于深空探索任务,以飞行时间质谱计为核心,配置了进样系统和抽气系统,应用了场发射离子源和离子反射镜技术,具有质量小(整机小于9 kg)、功耗低(整机功耗小于20 W)、测试质量数宽(amu=1~1000)、质量分辨本领强(大于400)、响应速度快、μs级...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45#钢衬底上制备纳米碳管(CNTs)-(Ni-P)复合材料。探讨了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工艺条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确定了制备CNTs-(Ni-P)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碳管的结构;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纳米碳管形貌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复合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同时还对纳米碳管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明显好于未镀及单纯镀镍材料。  相似文献   

7.
大质量数四极质谱计主要用于密闭有人环境中微量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基于质量数范围1~1 024 amu、绝对分辨本领1 amu的需求,进行了大质量数四极质谱计关键参数设计分析,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四极质谱计的质量数范围覆盖1~1 024 amu的设计参数,最佳分辨本领可以达到1 amu以下。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基底上纳米银颗粒薄膜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且该薄膜具有成为高敏感性压阻应力/应变传感材料的潜力。本文采用银镜制备法在聚酰亚胺(PI)和聚乙烯(PE)上合成了纳米银颗粒薄膜,系统研究了该薄膜制备工艺、结构特性、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考察了材料“浸泡”时间及聚合物材料前处理等因素对材料表面吸附纳米颗粒含量的影响,研究了 “浸泡”时间对纳米银颗粒粒径大小、颗粒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聚合物基体的颗粒特性对薄膜二维导电渗滤,压阻特性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浸泡”时间能够增加纳米银颗粒粒径大小,提高银颗粒的含量及分布均匀性;在相同的制备条件下,PI基底较PE基底对纳米银颗粒具有更加优异的吸附效果;在PI 和PE基底上的纳米银颗粒薄膜均表现出显著的压阻性能,且电阻对应变的敏感性随应变的增大及银颗粒含量的减少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真空》2015,(6)
本文提出利用氦质谱检漏仪测量聚合物薄膜渗透性能的方法,即通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酰亚胺(PI)等三种聚合物薄膜对氦(He)的渗透率的测量,结合菲克定律计算相应的薄膜渗透率,并分析比较三种薄膜对He渗透率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聚合物薄膜(PET、PDMS、PI)对氦的渗透率分别为:1.07×10~(-7)Pa·m~3/s、2.01×10~(-6)Pa·m~3/s、1.04×10~(-5)Pa·m~3/s,由于玻璃转变温度的差异,三种薄膜渗透率的大小如下:PDMSPIPET,玻璃转变温度最高的PE下对He的渗透率最小。本文测试方法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为5.79%,且该测试系统进行薄膜渗透性的测试具有测量时间短,操作简单,结果精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红荧烯(rubrene)即5,6,11,12-四苯基并四苯,是一种重要的小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以制备红荧烯有机场效应管和太阳能光伏器件。本文首先对传统的热蒸发真空系统进行改造,使之能蒸镀有机薄膜。在一定的蒸发温度下,经过不同蒸镀时间蒸镀红荧烯薄膜,蒸镀时间分别为5,6,7,8 h,获得了具有多晶结构的红荧烯薄膜,并对其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晶结构的红荧烯薄膜首先在硅衬底上生长,非晶红荧烯薄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多晶结构的红荧烯从其中形成。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3种网状聚合物冠醚;聚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聚一缩二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和聚二缩三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实验表明,NPCE与金属盐络合后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并络合金属直 多,了子价态越高和阴离子体积越小,则压电性能越好,电导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对一些元素的出现电势谱(APS)进行了比较测定,给出了8种元素的APS相对灵敏度因子,那些具有较高空态密度的元素,如镧系元素、锕系元素和3d过渡金属中的大部分,其APS灵敏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电流变体中电压阀值(Ec)产生的机理,我们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测试方法-饱和电压法,并用此方法明确地证实了电压阀值(Ecl和Ec2)的存在,同时对此作出了解释,而且,我们还对两种典型的电流变模型在不同电流变体中的适用性作出了定义,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分别出了两对应于电压阀值Ecl和Ec2的序参量φ1=1.5和φ2=4.5。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83年就从含碳的烟雾中发现C_(60)的存在,但是在1990年5月份之前,人们对这种固体的状态了解甚少。近来用自制的真空充氦放电装置制备得到C_(60_和C_(70),并且用核磁共振、红外谱等方法在室温下测得了C_(60)的有关信息(另文发表)。本文主要报道用自制的C_(60)在超高真空环境蒸发到GaP(111)表面上.并原位做紫外光电子谱(UPS)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用改进的介电松弛谱仪(精度 2‰)测定了 VDF(52)/TrFE(48)和VDF(47.5)/TrFE(47.5)/HeFP(5)在-120—140℃,10~(-2)-10~4Hz 范围的复数介电常数。介电松弛研究结果显示5mol%的 HeFP 导致三元共聚物 T_c 下降(30℃),非晶松弛强度减弱,T_g 降低(3℃),并引起局域松弛活化能升高(10.1kJ/mol),松弛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16.
对甲基苯乙烯阳离子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EC1/SnCl4/CH2Cl2/Bu4N^ Br^-/-15℃体系进行了对甲基苯乙烯阳离子聚合。分别研究了Bu4N^ Br^-浓度、溶剂极性和单体浓度等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基苯乙烯聚合速度非常快,5min即能完成反应;溶剂极性对聚合速度影响较大,溶剂极性降低,反应速度减慢。在 纯的非极性溶剂中,聚合物为多峰分布;在纯CH2Cl2中,Bu4N^ Br^-用量从0.005mol/L到0.05mol/L对对甲基苯乙烯的聚合无影响。在极性较低的体系中,Bu4N^ Br^-对聚合影响很明显,聚合速度显著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交窄;在本聚合体系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向单体的链转移,不是活性聚合。  相似文献   

17.
高层钢结构地震反应控制的MTLD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高层钢结构MTLD地震反应控制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建立了结 构-MTLD系统的动力方程。根据导出的结构-MTLD系统动力放大系数计算公式,通过数值分 析,研究了MTLD系统各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MTLD系统最优设计参数。给出了 MTLD系统优化设计步骤和结构-MTLD抗震设计具体方法。最后给出了30层钢结构MTLD 地震反应控制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运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MR)预测理论,对爆破振动质点振动速度进行预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与RBF神经网络、传统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运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理论预测方法能较好地预测爆破振动速度,对研究爆破振动特征及灾害控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依据DSC升温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熔融,重结晶,利用只有1个最大值的初始晶体熔点分布函数和结晶生长速率函数建立了PET的DSC过程模型,计算了模拟HOLDSWORTH的3组实验结果。理论曲线和实验曲线较好的吻合说明PET熔融双峰起因于初始晶体的熔融,重结晶和再熔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关电容取代电阻的原理以及由有源RC滤波器向开关电容滤波器(SCF)转换的原理;运用状态变量法电路对MF10通用二单元开关电容滤波器进行了应用设计,最后指出了开关电容滤波器共有的一些特征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