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17):120-121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贯彻司法民主和司法公平公开的重要制度设计,但实践中仍存在着相关立法的缺失和规定的不完善、"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现象广泛存在、人民陪审员管理机制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法官和当事人对人民陪审员要求差异化等问题。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必须确立人民陪审员制度在现行宪法中的地位及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人民陪审员权利和义务、降低人民陪审员的年龄限制、加大对陪审员参审的支持力度、强化人民陪审员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
2018年我国正式颁布了《人民陪审员法》标志着人民陪审工作随之进入了新历程,但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中,针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陪而不审"的现象、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的职权配置上都存在诸多争议和实践困境,本文从保障公民司法参与的角度出发,在正确理解司法民主的前提下,为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提供区分事实和程序、发挥庭前会议作用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2)
人民陪审员是"无袍法官",本文笔者将结合家事审判的特点来阐述激活人民陪审员制度,对家事审批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5)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促进司法民主、保障审判公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司法改革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十八届六中全会后,依法治国被推上新的历史舞台,通过陪审员制度来维护法律主体的权利已势在必行。然而近年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毁誉参半,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未来的人民陪审制度应更加制度化、平民化、常识化,在保障任选机制的同时,改变启动机制,践行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5)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指审判机关在对案件进行审判时加入非职业法官作为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与法官或审判员一同审判案件的审判制度之一。笔者拟从陪审制度的基础性内容为最初分析点,对新的人民陪审员试点制度在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及其这一制度如何在此阶段的实行过程中陆续发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7)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初衷是让普通人民群众参与到发庭审判中,促进司法民主,司法公开。但是实践中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现象使得陪审制度流于形式。本文从陪而不审的角度,为人民陪审员发挥其实际效益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0):50-51
安康市汉滨区法院作为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团"制度试点单位,经过7年的试点,在实施方案制定、人民陪审团成员人才库筹建、工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人民陪审团审判的启动机制单一、人民陪审团成员组成不适当、人民陪审团意见仅为合议庭裁判时的重要参考、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赋予当事人选择人民陪审团审判的权利、完善人民陪审团成员遴选、将人民陪审团意见作为合议庭裁判时的重要依据、创新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机制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多规合一"是针对我国目前空间治理制度过于"分治"的状况,以"合治"为目标的空间治理制度改革。本文从土地产权的赋予过程入手,指出我国的空间治理制度现阶段具有"分部门"、"分阶段"、"分层次"的特征;运用道格拉斯·C.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一个空间治理制度演进的理论框架,指出"相对价格"变化和"偏好"改变是现有制度往"合治"方向演进的主要动力;借助这一框架,对我国"多规合一"工作的一些现有制度安排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最后,对我国近期空间治理制度的演进可能方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3)
我国现有制度造成了民事案件逐年增多,案件类型错综复杂,而相对于当事人之外的案外人合法权益也被侵害。2007年我国《民事上诉讼法》的修订,主要致力于解决"执行难"和"申诉难"的问题,对执行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进行了一定的完善。法律的完善确立了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具有中国特色,对保障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规定的理解,并与国外案外人救济制度进行比较,对我国案外人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8)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我国为提高大学生就业和促进农村发展而实施的一种双赢战略,该战略自实施以来,在有些地方取得了一些成功,然而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我国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村官"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法对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我国基层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最终试图为我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完善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