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0)
第三方支付作为新型支付方式已成大势所趋,由此相关犯罪也不断出现。对这类行为进行定性时,应从第三方支付的性质出发,不可都认定为盗窃罪,而应区分对待,认定为诈骗罪或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8)
科技的发展为法律带来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实际案例,阐述了偷换支付二维码取财行为在顾客和商家都不知情的前提下,属于一种秘密窃取财物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同时,提出了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区别、偷换支付二维码取财行为的犯罪程度定性等内容。通过论述以上分析内容,来为司法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盗窃罪的行为方式逐渐多样化,使很多盗窃行为在司法实践中造成认定困难、争议严重的窘况。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我国盗窃罪的行为方式已趋向多样化。首先公开窃取财物的行为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关于将公开窃取财物的行为定性为盗窃罪的行为方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论文赞成将公开窃取财物的行为定性为盗窃罪。其次,针对《刑法修正案(八)》增加的扒窃、入户盗窃和携带凶器盗窃,本文在尊重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同时提出建议,完善盗窃罪的行为模式,以更加符合司法实践情况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我国盗窃罪的完善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5):187-188
盗窃罪、诈骗罪和抢夺罪作为常见的财产型犯罪,在现实生活中其犯罪行为常常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化,进而对同一犯罪事实的定性时常出现争议。本文通过司法实践中两个典型案例的讨论,试图理清三者之间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1):171-172
本文通过A公司装卸员于某"偷梁换柱"卖油一案,简单阐述了盗窃罪、诈骗罪以及职务侵占罪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4)
快递员利用经手邮包的便利条件窃取包裹内财物的行为,若仅仅是对财物有所接触,没有监管与独立支配的权限,不能认定为利用职务便利,应定性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如何定性,考验着立法者和司法者的智慧。本文梳理了目前实务中处理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几种主要观点,包括以盗窃罪论处、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论处、以侵犯通信自由罪论处,分别进行了分析,最终认为以盗窃罪论处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是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正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盗窃罪”与“破坏电力设备罪”两罪的分析比较,对当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偷盗路灯设施行为的定性定罪问题谈了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
盗窃罪作为一种古老且常见的侵犯财产类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盗窃行为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对盗窃罪是否应限定为秘密窃取产生了质疑。本文认为盗窃罪的秘密性是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等其他财产类犯罪的本质要件,也更符合我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5)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相关界定模糊不清,导致实践中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法律适用存在罪行倒置、重罪轻判等问题,这将不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有效打击犯罪行为。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犯罪行为越来越多,因此更加有必要对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为此可以从合同构成要素、诈骗行为是否与合同有关、涉案财产来源以及犯罪主体四方面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