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
赋予被害人上诉权能够完善被害人当事人诉讼地位,弥补公诉力不足,保障被害人权利。我国法律未赋予被害人上诉权,针对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无法实现和权利不能保障的问题,可以从赋予被害人上诉权,设立被害人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的前置程序、增加近亲属为被害人上诉权主体、完善被害人参加庭审的程序规定、扩大被害人上诉权的对象到裁定书、规定被害人的上诉期限为10日、允许强奸案件的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6):118-119
我国民事诉权保护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自我国"起诉难"产生,到我国的进行了立案制度的改革,正意味着我国的民事诉权理论的不断的丰富。民事诉权正是由于其实用性的特征,被认为是民事诉权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诉权的保护被认为不仅包括对民事诉权的制度保障,还包括从正面促进诉权的行使。民事诉权的合法要件即是民事诉权能够行使所必需的,其也是民事诉权保护理论中应当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7):94-9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9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9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这是在刑事案件,尤其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案件中,被害人提起诉讼,主张权利的法律依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相对于一般民事诉讼有其特殊之处,实体上是因犯罪行为引起的损害赔偿,程序上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由同一刑事案件审判组织一并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6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刑事司法解释已有规定的以外,适用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表现上有法律复合性的特点,既要遵循刑法规范中附带民事的规定,又受民法法律规范的调整。刑法规范中,附带民事规定,具有盖然性。实践中,应将民法规定用到诉讼中,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证据、先行给付,诉讼保全,调解、和解、撤诉、反诉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6)
<正>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这条规定确立了检察机关对捕后羁押必要性进行继续审查的制度,即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确立,是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重要举措,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内在要求,是破解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一捕到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8)
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审判的"采埃孚"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中,明确了母公司与关联公司基于同一知名(指为公众所熟知,下同)字号(商号,下同),两者之间因投资关系而形成了许可与被许可的关系。而根据字号权自身的地域性的属性,其没有许可的正当性基础。此外,母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的许可关系,也会导致实践中的母公司与关联公司诉权问题产生争议。本文结合相关判例、法律规定以及理论研究提出知名字号可许可的正当性基础以及基于字号的双重性身份,母公司与关联公司均可获得独立诉权。  相似文献   

6.
《建筑》2023,(4):96-97
本案为(2022)最高法民再96号民事裁定。相关焦点问题是:出借资质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承包人是否有权起诉发包人结算工程款。最高人民法院裁定认为,从法律规定上,并未就出借资质的承包人的诉权问题作出禁止性规定。根据建工合同纠纷解释第一条规定,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作为合同相对人,不管是出借资质还是其他原因,仅涉及合同无效的认定,并没有因出借资质就不能起诉发包人结算工程款的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在刑事诉讼实践过程中,由于现行法律规定不详,遇到被告人具有前科劣迹的情况时,难以判断是否应当影响定罪量刑。本文通过探讨"前科"的定义,前科与"犯罪记录"的关联与区别,前科是否可以作为量刑依据,前科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及展望等方面来研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0)
在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物业管理条例》,首次在立法层面上提出"业主委员会"。纵观各层次的法律规范,有关业主委员会的法律规范有很多,但是关于其法律地位立法者选择了回避。由于法律没有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性质,从而导致其是否具有诉权不得而知。尽管现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赋予了业主委员会作为原告的一定的诉权,但是各级各地法院仍有不同的裁判意见,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日益频繁。笔者认为,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的关系应该一一对应,即实体法与程序法在主体制度上要平衡,在2017年《民法总则》的出台以及《民法典》制定的背景下,应该赋予业主委员会"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2018年10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此次新增添的制度。其作为特殊程序编中的第五章,彰显了该制度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该制度作为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调整。其中规定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设立了特殊情形下被告人无法到场并通过除被告人口供以外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形成的证据链条认定有无犯罪事实的审判程序。实际上刑事缺席审判作为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新增制度,在理解、适用以及制度设计本身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有必要予以进一步阐释研究。只有科学合理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才不会对被告人的权利造成损害,才能推进刑事诉讼进程,实现刑事诉讼目的,从而完善现代刑事审判制度,使其成为对席审判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4)
诉权又可称为起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的、平等的权利。民事诉权作为广义诉权的一种,在社会经济结构、国家政治体制、人们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背景下,新类型民事案件日益涌现,民事诉权的实践与保护也相应的遇到了新式挑战。本文试图从民事诉权保护的问题出发,通过法律规范、当事人等方面对诉权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