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8)
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课程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文章在分析思政教师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思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文章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第二学期开设的《建筑结构与识图》这门课程为例,深挖章节内涵,提炼德育元素,开展思政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专业课教育与思政课教育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在高职院校中,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可以确保课程实效性,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开展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将职业素质教育逐步渗透进教学内容,并且使其特征体现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这一途径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为国家与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在本文中,分析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探究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社会的发展对国民思想道德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推动者,更需要树立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也成为了高校教学中的重点。然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提高高校学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实践教学备受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研究者们的关注。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思政教学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成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和社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个人所学知识及社会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此文章可以对我国高校思政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
"互联网+"不仅改造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两个"人"的要素: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产生着既深且巨的影响。无论从现代教学理论的演化,还是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来看,师生互动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可行路径。"互联网+思政课"尚处于探索期,思政课教师可以从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实效的评价的全过程,运用师生互动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吸引力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5)
美育是审美教育与情操教育、心灵教育的统一体。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张力中有着相通之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解决以往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覆盖面不广、流于表面化、缺乏有效实施途径等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要主动创新教学路径,以"互联网+教育"为导向,将美育贯穿其中,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7)
在学校教学中,音乐教育也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课标要求"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通过具体的音乐课阐述音乐在教学中的德育、美育。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3)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本文从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入手,通过思政课课内、课外两个实践平台,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契合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3)
课程思政注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强调价值引导,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大学四年的公共基础课,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教学始终,更好的发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育人功能,推动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作为教师,其在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德育这一根本,培养"四有"人才。美术教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笔者从教材内涵、课型、教学手段三方面有机地在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