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3)
"互联网+"背景下,平面设计专业在课程体系、对社会的认识及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互联网+"时代下,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建立"专业+工作室+项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培养出平面设计专业的新型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2.
拔尖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途径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水利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等水利院校亟需探索一条有效的拔尖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途径。国外知名高校人才培养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和教育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需要基于中国水利人才培养客观实际进行合理优化。全新的水利人才培养途径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国外高校人才培养经验,从"学科联动、师生互动、国际驱动、企业牵动"四个方面着手,有望为水利工程建设培养更多拔尖创新型水利人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
该文论述了现阶段国内高校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方法难以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局限与不足;阐明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对企业和包装设计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发展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最终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设计竞赛、学术交流和课外学习等方面探索出一套适合国内高校的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
在21世纪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广西高职教育紧跟国家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培养创新型职业技术人才。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制度,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保障。文章从学生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教学评价制度三个方面对高职广告专业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未来只有拥有了大量创新型人才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前进。在创新型人才作用不断凸显的背景下,作为担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重任的企业应如何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基地建设正在不断的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实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和谐、持续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在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下,结合理工科本科教育的特点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培养要点。对理工科的基础课程工程制图的教学改革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改革和尝试。从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整合了工程制图的教学内容,扩充教学媒体和手段,创建一种多位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4)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各高校都在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可以使高校培养出更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高校应当构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均衡得到提高。高校应通过拓展人才培养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应用和创新能力。高校应当通过不断的探索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发展经济、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我国培养出的大学生虽然品质优良、基础知识扎实,但大多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可以通过对以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的总结,进一步阐述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论基础及意义,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些方法和途径,为今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6)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急需拔尖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需要改革教学体系;建立具有创新型的师资队伍;与企业合作,构建"产学研"实验室。只有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1)
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围绕这些新问题,要树立既具有国际视野,也要适应我国传统经济发展的家国情怀,有担当和创造未来的我国人才培养新理念。以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探讨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合作与共享等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