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广东省标准DBJ/T 15-92-2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修订背景、原则和依据,并对相关概念予以说明.采用"二阶段、二水准"的性能设计方法,承载力计算式按抗力大于设防烈度地震效应组合表达,以可计算验证的方式保证"中震可修"目标的实现;采用改进后的抗震设计谱,避免了原《规程》抗震设计谱长周期段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结构的优化设计应从与业主及建筑师的沟通开始,并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强调在建筑方案阶段结构师就应介入其中,并实现结构概念设计的理念。结构的概念设计是优化设计的基础,合理的墙体布置是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是优化设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PKPM电算结果的周期和周期比、弹性层间位移角和弹性层间位移比、刚度比、刚重比、剪重比几个反映结构整体性能的参数的分析,从而对结构整体合理性做出了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就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中的八大比值(限值)的控制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便对结构电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5.
6.
某公寓楼的抗震加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31(2)
对某公寓楼在首层柱混凝土强度不足情况下的加层进行了抗震加固设计.首先,分析了直接加层结构计算模型的动力特性.确定需加固部位,进而进行加固设计;最后,验算加固后加层结构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现行规范的各项要求,可为类似工程的加固设计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层间剪力位移比"的计算方法对侧向刚度规则性的判断存在局限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为了解决侧向刚度规则性判断的问题,提出了"层间剪力位移角比"的侧向刚度计算方法,结合算例可以看出,对于以弯曲变形为主的结构,此方法结构概念明确,得出的结论符合工程经验,是对规范方法的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剪重比的了解以及对其相关影响参数的调整比较,在设计中能尽可能的快捷准确的控制结构的剪重比,使得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9.
板式转换结构转换层位置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设有不同位置转换层的空间结构分析,论述了转换层设置位置对板式转换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由于转换板自身大质量和刚度的影响,提出了转换层位置较高时,只有对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和层间位移角比的"双控制",才能避免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地震剪力的突变。该控制方法可供设计板式转换结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楼层剪重比不小于最小剪重比λmin是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在设防烈度6度、7度地区,经常出现结构楼层剪重比小于最小剪重比λmin的情况而需要调整剪重比使其满足规范要求。论文分析了规范规定最小剪重比的必要性,评述了在实际结构设计中采用的调整剪重比的方法,指出调整剪重比应结合结构层间位移角综合考虑,以便在保证结构抗震安全的基础上取得较好的结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12.
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对带板式转换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论述了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对板式转换高层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考虑到转换板自身大质量和刚度的影响 ,首次提出对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和层间位移角比的“双控制”概念。给出了七度抗震设防区 ,双控参数的取值范围 ,供工程设计及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PKPM软件的计算结果,结合规范条文的要求,对计算结果的判读、控制与调整时主要应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06)>的学习,结合实际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探讨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结构体系的界定,最大高度与抗震等级、结构的计算与分析、轴压比的限值等等,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高层建筑设计中建筑物高宽比限值、结构刚度与侧向位移限值、转换层上下层刚度比、水平加强层的作用与设置、轴压比限值与短柱、端部暗柱面积的取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梁式和厚板两种转换形式出发,分析和比较这两种转换层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差异性,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在分析两种转换形式的结构时,主要研究转换厚板和转换梁的布置对整体结构动力特性及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影响.厚板转换结构的数据来源于本人毕业论文分析所得到的数据.而梁式转换结构采用的计算模型,也将采用与本人毕业论文中所厚板转换结构模型相同平面布置的模型,除了转换层部位外,其他楼层的结构布置与厚板转换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框架加少量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分析,指出层间位移角的控制应采用分级控制值,即层间位移角的控制值根据剪力墙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来确定,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砂石骨料日益短缺、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对生态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在结构工程中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为“再生混凝土”)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结构设计人员对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关键参数的选取方法不明确,大多沿用普通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参数,这给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埋下了安全隐患。文章基于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上海12层框架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及解决方法,结合近年来对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提出安全、可靠的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及非线性分析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力学参数、本构模型、阻尼比参数等输入参数,以及轴压比限值和层间位移角限值等控制指标,并讨论了设计软件的选取,为推广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板柱节点拟静力试验的研究成果,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板柱节点层间位移比与重剪比之同的相关关系,分别给出了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板柱节点不配置抗冲切钢筋时,具有95%保证率的的层间位移角与重剪比关系曲线,提出了与1/100及1/50层间位移角对应的、可不作抗震弹塑性变形验算的重剪比限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