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9,(6)
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影响下,法律素养成为每一位社会公民最基本素质,同时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也成为了依法治国的必备要求。笔者认为,现阶段法律教育应该以法律信仰教育重点核心内容,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进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本文对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几点思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本文主要以分析中职法律教学中的公民意识教育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中职法律教学现状,首先分析中职法律教学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价值,包括适应社会民主发展的变化、满足法制教育的需求,其次从完善公民意识教育资源、强化公民教育的沟通与交流、创新公民意识教育的教学手段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中职法律教学中的公民意识教育有效方式,进一步提高中职法律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涵会随着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弘扬,有利于大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3)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担负着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现阶段由于社会、学校、文化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都有所欠缺的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将二者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0):257-258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公民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一项基础工作。大学阶段是决定能否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的一个关键时期。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采用灵活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思政课堂这一渠道突出思政课程中的法治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7):186-187
美国、日本两国公民教育中的社区参与对于培育认可国家和社会的积极公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日两国社区在健全法律的保障下,充分发挥其组织联结作用,调动了社区内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公民参与到其教育活动的实施中来。通过社区实践活动,公民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反思能力大有提升。借鉴其经验,我国有关部门应完善社区参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团体的建设,提高公民的责任感和主动参与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政治社会化就是通过一定社会主导文化的传播将一个社会人转变为政治公民的过程。大学生作为未来生活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主导者,理应在这一过程中起引领和率先模范作用。不过,受社会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难以将国家和法律赋予的公民身份转化为内在的、深层次的、正确的公民身份自我认同。揭示政治社会化视野下大学生公民身份自我认同规律,探索提升大学生公民身份自我认同的对策,对推动当代中国社会文明与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36-37
红色资源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丰富、价值巨大的鲜活教材。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有利于净化大学生心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情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三观"的养成。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主要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进入课堂教学、进入课程教材、融入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152-153
法治教育就是将"依法治国"方略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公民进行教育和宣传,这是实现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效途径之一当代中国社会,大学生是一个重要而且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7):62-64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权责、公民道德、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公民意识主要包括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是自身发展和学校德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存在着主体意识淡薄、国家意识模糊、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有着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因素。针对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和增强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