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6):119-123
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指明了方向,山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融入山西优秀传统家训的教育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机制,精心设计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场景与实践场景,通过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思想深处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5)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孙子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强新时代高校孙子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度,推进新时代高校孙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创新新时代高校国防孙子文化建设平台,不断拓宽高校孙子文化教育方式,探索新时代孙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3):190-19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巨大变革,传统"课堂灌输式"思政育人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探索新媒体视阈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型应用将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1)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想利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必须要充分把握好文化的力量,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合理运用以文化人的实践路径,做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自信,并且将这种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思政工作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之首,全面抓好思想引领工作,始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建设中,可以开辟思政工作的新思路,提升思政工作的效能,占领思想意识形态高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功能与职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众多,内容丰富,资源充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地位极为关键。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不足才能得到有效弥补与提升,更有效的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定性功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
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亮点在于开辟独具医学院校办学特色的第二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是高校在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基础上的有力之举。而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可以从构建大思政格局、培育学生传承革命精神、聚焦医学人文、提升教师素养等方面着手,全面发力,着力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优秀的医学学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7)
<正>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各个阶段的教学,达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效果。小学思政课要有效实现启蒙学生道德情感的目标,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熏陶。一、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目标是努力的方向,更是前行的领航仪。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3):103-109
"立德树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理念,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根本任务。在研究中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从强化师生认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构建思政课立德树人过程性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推动高校思政课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针。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门思想理论课,它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生命状态是决定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思政课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思政课中渗透生命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活力和生命质量,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的教育价值。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