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7,(25):98-100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Ⅰ期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本院收治的上肢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软组织缺损部位不同分为手掌部组和手指部组,各30例。患者均采用带蒂皮瓣Ⅰ期修复手术。观察两组术后皮瓣成活的情况,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皮瓣改变情况以及供受区的功能情况。结果:手掌部皮瓣的总成活率为96.67%,手指部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软组织缺损时使用带蒂皮瓣Ⅰ期修复术能够有效地增加对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1):78-80
目的:探讨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创伤性指端缺损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术后23例皮瓣色泽红润,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正常,成活可靠。2例术后23 d出现不同程度皮瓣远端局部色泽暗红,予以皮瓣局部部分拆线减张、抬高患肢、保温、活血及抗血管痉挛等处理。其中1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仍然少部分坏死,手术再次处理愈合。随访25例,优22例,良3例。结论:加强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护理,有利于促进皮瓣愈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欧冬全 《矿产勘查》2011,(5):30-31,34
目的探讨应用带同指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营养血管丛皮瓣移植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示、中、环指端缺损不同的创面设计相应的带同指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营养血管丛皮瓣移植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结果 17例患者术后皮瓣动脉供血良好。前期11例未结扎浅静脉的皮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回流障碍,主要表现为皮瓣肿胀、紫绀,张力性水泡形成,经创口部分拆线、针刺放血、肝素盐水湿敷等处理,3 d后皮瓣颜色逐步转至正常,成活良好。而后期6例结扎浅静脉的病例术后皮瓣肿胀程度明显的减轻,无紫绀、无张力性水泡的形成,顺利愈合。17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6~24个月,皮瓣弹性良好,耐磨,颜色与周围皮肤相近,皮瓣的保护性感觉功能恢复,静止两点辨别觉6~9 mm。根据手外科协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手功能优15例、良2例。结论带同指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营养血管丛皮瓣移植修复示、中、环指指端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肢体主干动脉、创伤小及可恢复感觉功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术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93例接受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术术后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包括术后的一般护理、术后皮瓣的观察与护理、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等。结果 293例患者腹部皮瓣全部成活,3周后断蒂,伤口Ⅰ期愈合,痊愈出院。无合并肩、肘关节功能障碍病例发生。结论加强对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术术后的护理,可减少皮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采用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术后的皮瓣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指腹正确的护理对皮瓣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诊开展V-Y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2013年我科对37例(共43)缺损指端进行V-Y皮瓣修复,本组病例37例43指,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222013年我科对37例(共43)缺损指端进行V-Y皮瓣修复,本组病例37例43指,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2260岁,平均42岁;左手15例,右手22例;仅拇指指端缺损者11例,仅食指指端缺损者9例,仅中指指端缺损者7例,仅环指指端缺损者4例,合并食、中指指端缺损者4例,合并中、环指指端缺损者2例;其中挤压伤23指,切割伤12指,撕脱伤8指;患指创面在指腹或指端,缺损创面(0.8×1.060岁,平均42岁;左手15例,右手22例;仅拇指指端缺损者11例,仅食指指端缺损者9例,仅中指指端缺损者7例,仅环指指端缺损者4例,合并食、中指指端缺损者4例,合并中、环指指端缺损者2例;其中挤压伤23指,切割伤12指,撕脱伤8指;患指创面在指腹或指端,缺损创面(0.8×1.01.5×2.5)cm;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8小时内就诊,就诊前均未接受特殊处理。结果对所有病例随访41.5×2.5)cm;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8小时内就诊,就诊前均未接受特殊处理。结果对所有病例随访420个月,平均10个月。2例患者(4指)皮瓣感觉稍迟钝,无异常疼痛感,其余指端外形恢复尚满意,感觉恢复良好,指关节屈伸功能近正常。结论采用V-Y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手术简便易行,符合指端修复的就近原则,且术后患指感觉、功能、外形恢复理想,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急诊行指端缺损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2):67-75
目的:探讨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近2年来本院接收的60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行游离皮瓣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局部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带蒂修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0.0%,研究组为75.0%,对照组为85.0%,三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皮瓣修复治疗时,应以患者拇指缺损程度及医疗水平为依据选择最佳修复方法,尽可能恢复患者拇指功能及外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2):13-17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10月本院收治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以皮瓣供区为依据将患者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和D组,A组采用前臂掌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B组采用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C组采用腕前区游离静脉皮瓣修复,D组采用指背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每组25例。采取相对应手术方法进行移植手术,观察各组患者的出血量、感染率、Ⅰ期愈合率、皮瓣成活率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等,并对术后生活质量进行随访,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24 h内平均出血量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t=13.25,P<0.05)。同时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亦显著高于C组和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9,P<0.05;t=10.36,P<0.05)。B组和C组术后感染率为0,显著优于A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0.38,P<0.05;x~2=20.38,P<0.05)。B组Ⅰ期愈合率最高为96.00%,显著高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2,P<0.05;x~2=7.61,P<0.05;x~2=6.29,P<0.05)。同时B组皮瓣成活率最高为100%,显著高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0,P<0.05;x~2=5.91,P<0.05;x~2=6.29,P<0.05)。B组患者手部功能评价为优20例,占80.00%,显著高于A、C、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21,P<0.05;x~2=11.87,P<0.05;x~2=11.02,P<0.05)。同时B组患者中无一例患者手部功能评价为差,结果显著优于A、C、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0.38,P<0.05;x~2=30.01,P<0.05;x~2=20.38,P<0.05)。B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A、C、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9,P<0.05;t=6.59,P<0.05;t=7.34,P<0.05)。结论: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由于其"类生理性皮瓣"的血运特征在本研究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皮瓣成活率高、手部功能恢复较好等优势,对于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3)
目的:观察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和前臂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采用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和前臂软组织缺损的40例患者。结果:39例患者皮瓣一次性顺利成活,1例发生血管危象,修复效果优良率达85.00%,治疗后患者手部功能显著优于治疗前。结论: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和前臂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4)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穿支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积极治疗后,65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3%;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8):154-155
目的:探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未采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临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临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从而促进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的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24):44-45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切口处发生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100例,根据切口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对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进行修复,对照组予以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小腿皮瓣供区损伤程度,治疗后血管危象、皮瓣远端皮肤浅表坏死、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危象、皮瓣远端皮肤浅表坏死、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近端距离外踝尖距离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是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及钢板外露的较良好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27):102-105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整形外科缝合技术治疗头皮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7例头皮缺损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整形外科缝合技术治疗。手术共分两期进行:一期将皮肤扩张器置入邻位头皮下,定期注水扩张;二期取出扩张器,行头皮扩张皮瓣转移覆盖头皮病变切除后的缺损创面,采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进行修复。结果:本组7例头皮缺损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整形外科缝合技术治疗,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2个月,平均7个月,根据张浩等对皮瓣修复术后疗效的评估方法进行评定:本组病例评分均在8~10分,皮瓣外形、色泽、质地满意;根据贾明等对头部修复区毛发生长情况满意度评分方法进行评定:本组病例评分均在5~10分,修复区毛发生长自然,与周围毛发衔接良好,美学效果满意,无毛囊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整形外科缝合技术是治疗头皮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5):80-81
目的:探析四肢皮肤缺损应用游离胸脐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48例四肢皮肤复合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A组应用游离胸脐皮瓣进行修复,B组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二期手术修整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二期手术修整率为8.3%,明显低于B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B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脐皮瓣应用于四肢皮肤缺损中皮瓣成活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外观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7):37-40
目的:介绍带蒂阔筋膜张肌皮瓣与髂腹股沟皮瓣联合移植治疗手部及前臂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手、腕及前臂部广泛皮肤套脱伤的患者,4例手部洞穿伤患者,2例全手逆行撕脱伤患者,急诊一期采用带蒂阔筋膜张肌皮瓣与髂腹股沟皮瓣联合移植修复皮肤缺损。髂腹股沟部供区创面直接闭合,大腿部供区创面取全厚层皮片植皮覆盖。术后半个月拆线,并进行皮瓣夹蒂训练,术后3周根据皮瓣夹蒂训练情况酌情断蒂,断蒂时将皮瓣内的腹壁浅神经、股前外侧皮神经分别于受区皮神经吻合。断蒂术后12个月分期皮瓣修整。结果:13例皮瓣全部存活,受区、供区伤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22个月分期皮瓣修整。结果:13例皮瓣全部存活,受区、供区伤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26个月,皮瓣柔软,质地良好,皮瓣温痛感觉良好,外形无臃肿,无坏死及破溃;总优良率为84.6%。结论:带蒂阔筋膜张肌皮瓣与髂腹股沟皮瓣联合移植治疗手部及前臂复杂创面,相对其他带蒂联合皮瓣移植患者手部体位较舒适,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32):50-53
目的:探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足趾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足趾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趾背缺损4例,趾端缺损6例,趾腹缺损5例。切取面积2 cm×3 cm~4 cm×5 cm。供区行游离植皮。术后予抬高患肢、保暖、抗感染、抗痉挛、抗凝、镇痛等治疗,随访2~12个月。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无明显臃肿,无色素沉着,弹性好,患肢无跛行,穿鞋或行走均不受限制,对患者进行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评分),分值在80分以上。结论: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解剖比较恒定,有良好的血运,是一种修复第一足趾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的局部解剖及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利用上肢血管铸形标本、前臂取皮手术标本、新鲜废弃手部标本及活体手部体表测量标本等进行应用解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按掌侧、背侧及环状缺损3种类型选取皮肤缺损型断指病例18例19指,分别设计指侧方岛状皮瓣、前臂微型游离静脉皮瓣及前2种皮瓣之联合皮瓣3种术式进行再植修复。结果 19指及皮瓣均成活;患指长度无明显短缩,外观良好,移植皮瓣质地良好;患指功能TAM评分:优7指,良9指,差3指,优良率为84.21%。结论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可灵活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皮肤缺损型断指的再植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