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20,(3)
对于"片面共犯"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片面共犯"的单向意思联络是否符合共同犯罪之共同故意。本文从共同犯罪的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入手,深入研究片面共犯理论依据,明确共同犯罪故意的真正含义,进而说明"片面共犯"虽是单向意思联络,但其符合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1)
意思联络是共同犯罪行为人在犯意联系上的相互联络和沟通。意思联络是一种认识因素,是产生共同故意的基础,在共同犯罪中处于核心角色。我国共同犯罪理论中单向意思联络的片面共犯和共同过失犯罪被排除在共同犯罪之列,但实践中大量司法案例表明片面共犯和共同过失犯罪存在意思联络的合理性,也应该被纳入共同犯罪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5)
共同犯罪中由于犯罪的整体性以及各个共犯人的主观认识、行为的不同,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也比较困难。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鼓励犯罪行为人迷途知返,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4)
刑法中的错误问题既会涉及到犯罪的既遂或未遂,又会影响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共同犯罪由于涉案主体多,人员又有分工,共犯中的错误问题则更为复杂,同时这个问题也与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共同犯罪中错误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8)
从近几年的刑法发展来看,我国受到德国、日本刑法学的严重影响,大部分的学者认为,在我国刑法的共同犯罪规定中,应该采取德、日的共犯从属性的规定,但是这些学者却没有看到我国刑法与德、日刑法,在判定共犯罪时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由此,本文主要针对这类问题进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5):187-188
共同犯罪中止成立的特殊形态包括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的中止形态。共同正犯成立中止不仅要积极采取措施中止自己的行为还要将这种采取积极措施的范围扩大到全体共同犯罪人,被教唆者新的犯意引起的危害结果不影响教唆犯成立中止,帮助犯中止要达到有效性需从精神层面或者物质层面消除对其他共犯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志高 《建筑人造板》1998,(4):35-36,39
本文介绍了指接集成材工业的现状,指出了指接集成材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指接集成材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指接集成材不能再盲目发展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1)
在刑法领域,共同犯罪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实践操作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在共同犯罪的认定方面产生了不小的阻碍,所以本文通过对姜某、徐某等四人在逃脱传销网点所产生的共同犯罪案件进行分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共同犯罪有关的一些理论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纯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问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无身份者教唆、帮助有身份者实施纯正身份犯的情形,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纯正身份犯的情形和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纯正身份犯的情形。本文借刑法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从共同犯罪和身份犯的基本理论出发,解释特定身份对纯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的影响程度,分别讨论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分别在三种不同情形下的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共犯从属性的研究是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起,这是刑法学上所说的共犯理论相关原理,近几年又引起了热议,我国刑法不采取这一学说,采取的是不区分正犯与共犯的法律体系,因此共犯从属性说在我国没有存在基础,但是司法实践中却屡屡有适用共犯独立性学说,因此我国学界对此展开的研究褒贬不一,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