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1)
近年来,我国影视行业涌起"IP"热潮,通过改编各式各样小说用作影视拍摄剧本的影视剧等改编方法层出不穷,但是由于改编原著小说存在不同形式的改编方法,使得侵犯原著作者改编权的案件也逐步增多。本文从影视行业IP热中原著方与改编方的著作权纠纷案件入手,分析造成这些纠纷的原因,重点将原著方、改编方的权利与责任作为研究主体。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0):292-29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文本改编电影逐渐成为一种电影类型,文本改编电影,会有变化。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从叙事方式,叙事要素,叙事时空等方面来探讨,从文本到电影的嬗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小说《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作品完成后,因先在网络上拥有了大量"粉丝",才出版成小说在市面上广泛发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该故事凭借其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和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收到广大读者的热捧,且该小说在无意间为拍摄电影做铺陈,凭借人物形象和场景营造上优异的画面感,为以画面见长的张艺谋的电影提供了最初的触动和必要的过渡。本文将以电影《山楂树之恋》为例,从三个方面,分别是:改编人物的对比、改编意象的对比、改编情节的对比,来分析张艺谋电影中对于小说文本的改编艺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91-92
电影《一九四二》是根据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而成,电影忠实于原著小说,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民族灾难的再现、对乡土情怀的流露、对国民性的叩问、对生存与希望的思考、对人性与尊严的拷问等。在叙事手法上,电影的叙事视角和叙事线索有所变化,情节有所增删,人物设置也有较大的突破。在改编的基础上,电影运用了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和原汁原味的河南方言,增加了黑猫、风车和"圣经"等意象。电影的改编,在成功地表现灾难主题的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文章从IP化营销的视角来研究老字号品牌的创新发展及方法。文章从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通过IP联名营销、打造IP舞台及故宫IP授权三个方面的深度分析,来探寻IP赋能营销创新的路径及方法。其次,提出打造老字号IP形象完善品牌建设,促进品牌文化传播的构想。研究最终提出"IP化营销"与"自营IP"两种路径并行的原则,通过新营销模式能促进老字号实现品牌新用户、新产品、新营销的升级发展,旨在对正置蓬勃发展阶段的IP新营销及老品牌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5)
电影是如今已经普及的一种娱乐艺术体现方式,在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今天电影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有许多都是根据英美名著改编的电影作品,大学生在观看名著电影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增强学习英语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1):134-136
1950年,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由柯灵改编,黄佐临为导演搬上荧幕。电影版《腐蚀》对小说原著做了诸多改编。原著的赵惠明"大女人"性格,被编成了"小女人";狱中小昭时隔三年重逢前女友赵惠明"旧情复燃"时的柔情、迷茫,被电影过滤掉,小昭被塑造成对赵惠明及其背后的特务系统嫉恶如仇的革命者形象;赵惠明和小N(电影中的安兰),摆脱特务系统后,踏上了归家、寻亲之路,电影版《腐蚀》则将其设置为在革命者小昭、顾恺(小说中的K)引导下,走入了解放区的"革命之家"。文华影业公司1950年这部改编电影《腐蚀》,既属于文华人对于市场、艺术、革命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可以作为考察1950年新旧政权交替之际,私营电影公司适应时代潮流,进行自我改变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5):117-122
文化"乡愁—复兴"情怀是白先勇进行文学创作与文化实践的驱动力。比较分析电影版与戏剧版《花桥荣记》改编之得失,探讨《花桥荣记》的改编应呈示人物在离散与怀乡主题背后的文化无依感、在文化复兴的层面理解荣记米粉店这个活动空间对于人物的意义,把握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日渐解体的担忧,为白先勇小说的改编与研究提供另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8)
资金对于电影的生产、发行、放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文革时期,虽然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但在电影资金的使用方面却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极度奢侈浪费的现象。"四人帮"通过对资金在制片上的控制,不仅使其电影内容单一化,还减少了电影的生产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在无其他电影可看的情况下只好反复观看当时仅有的八部"样板戏"、以及少许的"重拍故事片"和"阴谋电影"。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
从莫言小说《白棉花》到电影《白棉花》的改编,文本上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差异。小说《白棉花》延续莫言的整体写作风格,透露出一种激情澎湃、情感张扬的内在生命力。主人公们贫穷落后,却骄傲的拥有青春。而电影迎合大众审美趣味在小说的形而上意义上作了降低。本文通过比较两个文本间的差异探讨小说《白棉花》电影改编的意义及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