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7)
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一直是我国司法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阻碍,人民法院执行难,不仅造成了人民法院审判结果难以顺利实现,同时在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方面也未能发挥出作用。人民法院执行问题必须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立法、制度、人员等角度加以完善,才能够有效的维护法律的权威,才能够维持有序的社会生活。因此,本文从探究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内容及主要原因角度出发,联系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有效对策和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司法体系的完整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5)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作出"在两到三年期限内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庄严承诺,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在这三年里全面强化推进,在惩戒"老赖"、打击规避执行、拒不执行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本文以S市法院为研究样本,对该法院大数据背景下执行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培育的具体方法展开分析,以期为其他法院强化执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4):12-16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是我国司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缓解执行难、提高执行效率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背景之下,从协议的性质和效力出发,结合该制度的立法现状以及司法实践现状,归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完善意见,以进一步完善民事执行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2):98-99
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暴力抗拒执法等民事执行难的情形在当前大量存在,其严重损害法律权威和司法信用,侵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阻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剖析执行难的原因,拟从完善立法、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加强民事执行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1):81-82
民事执行难已然成为我国法治的老大难问题。目前我国现行民事执行制度则存在法律依据散乱、独立性不足等等缺点,进一步导致了我国执行难问题的突出。故而,从理论上分析,实务上需求,为我国民事制度的独立立法提供可行性,即使存在着与现行制度等矛盾等问题,但此种单独的民事执行立法乃是解决执行难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6)
个人破产制度在域外发达国家由来已久,是域外发达国家发展经济、解决执行难问题的一项重要机制。我国对于个人破产的研究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但较为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在个人破产领域制定较为系统化的法律,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引。因此,如何立足于我国国情以及法律体系来构建个人破产制度,进一步为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个人破产问题,有效解决债权债务关系,成为当前学界重点关注并探讨的问题。文章对此展开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丰富个人破产领域的理论研究,为相关主体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7)
随着行刑轻缓化、社会化发展,罚金刑司法适用比例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罚金刑执行也备受关注。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罚金刑实际执行到位率普遍偏低,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执行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罚金刑的适用效果。本文着眼于司法执行现状,分析罚金刑执行难的成因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以期能为罚金刑执行提供一些可参考、可吸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我国也不例外,在其他有关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基础上,颁布了《侵权责任法》,使得环境侵权在民事责任的承担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加之我国当前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存在环境侵权的外延范围窄、原告预垫诉讼费用制度不合理、诉讼周期较长、判决执行难等问题,已无法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应扩大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简化司法救济程序、完善环境侵权救济基金制度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引入惩罚性赔偿原则,完善我国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充分发挥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益于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纠纷解决及环境改善,使经济在正常的轨道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6)
送达难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送达难,使得许多案件的处理进度缓慢甚至无法审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让公民的诉讼权利受到损害,无法保障其相应的权益。对社会而言,送达难不利于实现公平正义。我国当前对送达难这一问题已经做出了相关研究与思考,也一直努力寻求其破解机制。本文将通过对当前送达制度面临的问题进行概述,对送达难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数据和资料,找出其难处所在,并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新的手段,学习地方成功经验等方式来完善我国的送达制度,使司法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充分实现公平与正义,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8):102-104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以下简称拒执罪)的立法目的在于解决执行难问题,使法院的生效判决可以及时有效地得到执行,维护司法权威。在拒执罪的司法完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始终为立法者所忽视,就是负有执行义务的行为人执行能力的考察,以及其执行能力起算时间的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