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16):217-218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建立了对小额仲裁案件以及涉及国家劳动标准的案件附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但对该项制度规定得过于简略,在操作技术层面考虑不周,尤其对该制度在仲裁与诉讼的衔接上未作详尽规定,使该制度的实际操作遇到很多困难和争议,导致其设计初衷未能进行充分有效地发挥。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法律规范框架下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在裁审衔接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成因及其在实践中引发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以期使"一裁终局"制度充分发挥其效用,从而促进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方面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7)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项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劳动仲裁。近年来,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该制度仍然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制度内容缺乏细致性,缺乏对制度内容的细化处理,导致该制度的指导意义被削弱。正因为现阶段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仍然存有一定的缺陷,我国相关部门才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3)
劳动争议处理的及时、合法、公正解决原则的实现取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高效运行。本文建议将在实践中成为解决劳动争议方式的劳动监察纳入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共同解决劳动争议。针对劳动者不了解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现象,建议通过发挥劳动监察的作用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9):143-144
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存在着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程衔接不当的问题,对司法效率的提升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尤其是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未能采取法律手段合理地保护,影响了司法部门的权威性。对此,需要加强对其的管理,针对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诉讼两者之间的关系,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模式,把劳动争议纠纷有效地解决,使各项工作都能够遵循相同的原则与制度,对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诉讼衔接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140-141
劳动争议具体为存在劳动关系的条件下,双方当事人在劳动权利以及义务方面产生的争执。一般而言,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程序就被叫作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用工关系越来越复杂,这给处理程序带来诸多问题,同时,这与当代社会用工制度不相符,所以,当前必须推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向着更为健全的方向发展,避免当事人应有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2017年修正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有限调解的原则,为在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能更好地解决行政争议。但在适用范围、程序问题上法律规定不完善或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当前行政诉讼调解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适当扩大调解的范围、程序构建等建议,以期对我国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主讲人:梁开业律师,《陕西建筑》杂志社常年法律顾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是对过去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重大补充和局部修改。两个新法的颁布施行突出了对广大劳动者权益的全面保护,进一步严格规范了用工单位的用工行为,增加了用工单位的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新法实施一年多来,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剧增,劳动者状告用工单位的案件层出不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应接不暇,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该法的规定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它财产权益纠纷 ,可以仲裁。这也就是说 ,发生了经济纠纷 ,除了到法院以诉讼方式解决外 ,当事人还可以约定采用仲裁的方式解决。仲裁程序有别于诉讼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采用的是两审终审制度 ,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还可以依法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的判决是终审判决。而根据《仲裁法》第九条的规定 :“仲裁施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做出后当事人就同一…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虽然对BOT特许协议的争议解决已经出现了仲裁的方式,但是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这种仲裁实践似乎存在着合法性危机。本文尝试从现有法出发,以法律规定为中心,通过对BOT特许协议自身性质的分析以及与政府采购合同的比较,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本文认为通过对仲裁法的解释,BOT特许协议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具有可仲裁性。  相似文献   

10.
李丽 《商品混凝土》2011,(1):6-7,11
混凝土企业与员工劳动争议时有发生,体现出企业在运用劳动法律方面的不足。笔者根据代理混凝土企业劳动仲裁的实践经验,总结劳动争议的常见焦点问题,为混凝土企业解决劳动争议及在日常管理中如何控制风险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