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1)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的关键。依法治校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教育培养机制,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7)
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向青年学生普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大责任。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之所以会产生职业倦怠,与教学观念的保守密切相关。如果高校能从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有利教学的环境,帮助思政课教师完成从灌输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将会改善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并最终达到缓解乃至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目的,最终使我国的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1)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使高校优质课程实现了共享,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可借鉴或直接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的优质课程。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须由理论型教学向实践型教学转型,思政课教师须由理论课教师向学生导师转型,以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3)
师生互动是教育本质的要求,师生的良性互动是西藏高校有效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前提。西藏高校思政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严重不足,课下互动范围有限且缺乏边界意识。因此,西藏高校思政教师应转变教师观,主动向学生学习;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合作,打造多种便于思政教师与学生课下进行有效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文章从价值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进行了以下探讨:首先分析了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其次分析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困境,最后提出高校应畅通供需对接的教学互动通道、创新多元化思政教学模式、搭建校内外协同合作的思政教育平台、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及对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反思,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103-109
"立德树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理念,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根本任务。在研究中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从强化师生认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构建思政课立德树人过程性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推动高校思政课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
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学生们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工具,因此网络教学成为当今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需要网络的支持和参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是对传统的思政课的改进和提升。本文主要介绍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期待改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
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课题组对当前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社会、教师自身、学校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策略,为全面推进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3)
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它既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要想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有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教学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教师队伍。但是在一些民办院校中,教学重点侧重于专业课教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从关注思政课教师成长、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制定长效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等方面,就如何加快推进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0)
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高校教师专业化和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这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特征、面临的困境与对策,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策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高校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打造研究生思政示范课,发挥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发挥关键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三个面向",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优化思政课教学实施环境,发挥高智慧教育生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2)
"互联网+"不仅改造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两个"人"的要素: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产生着既深且巨的影响。无论从现代教学理论的演化,还是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来看,师生互动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可行路径。"互联网+思政课"尚处于探索期,思政课教师可以从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实效的评价的全过程,运用师生互动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吸引力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
在高校中,思政课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的素质水平对于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两学一做"的精神内涵,然后分析了"两学一做"以及师资队伍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以期高校能够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能够让大学生接受到最优质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真正实现“课堂革命”,必须探索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课堂模式。首先厘清高校思政课内生需求,在此基础上把生态教学思维融入思政课堂,以问题设计为核心,以生态主体享有“获得感”为中心,构建“问题式”生态课堂模式。该模式更能充分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的“获得感”,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2):131-13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使命。但在当前高校的"原理"课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现象普遍存在,思政课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话语权的掌控者,使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被遮蔽,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效果。要想切实增强"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重视课程教学主体性和深刻理解主体性的理念,分析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加强课堂理论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利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3)
信息化时代给高等学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移动"云教学"顺应时代变革诉求,为创新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平台。以蓝墨云班课为代表的移动"云教学"平台在课堂的使用,使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具备了可操作性。通过课前学习督促、课中深化拓展、课后巩固提升的信息化模式的创新探索,提高了思政课程育人的精准性,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3)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本文从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入手,通过思政课课内、课外两个实践平台,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契合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其教学亲和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主要包括教师个人层面和教学活动层面,如何提升教师个人亲和力和教学活动亲和力,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7)
自问世以来,慕课推动了网络教学的变革,受到世界各地高校的普遍追捧。但是,慕课的实质是西方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进行隐性的意识形态输出,这对高校的思政教育产生了冲击。高校应积极应对,采取适当措施,形成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1)
思政课作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摒弃以往的固化教学模式,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活动,提升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鲜活性,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本文主要针对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