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5)
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许多企业在经营不善的状况下不得不实施企业破产。但是,企业破产需要处理好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以此维护好双方的合法权益。当然,这也是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在破产之后的最为基本的要求。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破产企业并没有在宣告破产之后对债权人的有效权益进行合理的保护,导致债权人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害。本文将主要针对破产企业债权人权益保护问题进行探讨,以此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9):163-164
民事案件作为我国日常处理案件中的重要组成之一,一直存在着民事执行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民事案件的工作效率,自21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民事案件执行中逐渐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事案件执行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更多执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民事执行难的问题以及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期望有效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确立了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虽然有效防止了夫妻双方欺诈债权人的情况发生,但是由于它过于注重交易安全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在实践中极易发生债权人与举债人恶意串通侵害非举债方利益的情形,引发不公平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
我国《民法典》推出的居住权规则对于民事债权会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在居住权规则体系下有效保护自身权益是广大债权人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银行等金融债权人作为研究视角,在分析以往"房产执行难"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在新的规则下的应对措施,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健全居住权配套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7):194-195
随着我国金融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财务报表质量的提高要求股改商业银行需要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执行尚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本文分析商业银行施行资产减值准备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8)
随着公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有效维护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公司反向人格否认制度,主要起到避免股东对公司独立地位权利的滥用,从而损害其他债权人和股东利益的作用。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公司股东通过公司独立地位,对个人债务进行逃避的情况,因此提出了公司反向人格否认制度,对股东债权人的利益进行有效保护,使社会正义和公平得到保证。但同时此制度也极可能对公司其他债权人和股东造成损害,因此也存在着一定争议。本文就此制度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并基于此制度,为公司其他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机制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295-296
本文认为,在充分保障遗产债务的债权人的正当权益的基本价值引导下,不宜给债权人遗产债务清偿请求权设置过高的门槛,应坚持遗产债务清偿请求权的行使条件为被继承人死亡事实的出现。在判定遗产债务清偿请求权是否成立时,鉴于债权人对遗产状况清楚查知的客观困难,应仅要求债权人举出表面证据,达到较高盖然性地证明被继承人留有积极遗产即可。对于清偿遗产债务实体责任财产的确定,应充分考虑继承人的正当利益要求,确认其享有对责任财产的选择权。非继承人的遗产管理人和遗嘱住行人,基于其法定遗产权利权和遗嘱执行权享有者的身份,或者说基于其依法所应承担的遗产管理和遗嘱执行职责或义务,应当成为遗产债务清偿中的正当责任主体,以被继承人的积极遗产向债权人承担遗产债务的清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5)
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势必会出现大量待履行合同,如何对其进行处理关系到债务人、债权人以及合同相对人的利益。我国破产法构建了待履行合同的相关规则,但是并不完善,存在缺乏细化标准、债权人保护不力等问题,应当确立待履行合同商业判断检验标准、增加转让待履行合同等规定,对各方利益进行衡平保护。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当同一债务人受到多个债权人追偿,除享有担保物权或优先权的债权人外,普通债权人可申请保全,查封、扣押、冻结处置查封财产。故在执行阶段中,会出现首次查封法院、优先债权法院、轮候查封法院并非同一法院,且未同时进入执行程序时,如何协调各法院对查封财产的处置权,以及当首次查封解除后又恢复情况下,是否仍为首次查封,或是自动转化为轮候查封顺位等等问题。笔者结合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及相关司法实践,逐一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探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
2013年《公司法》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取消了对公司注册资本,以及法定的股东出资期限的限制,股东在公司章程中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出资期限可以自主约定。公司资本制度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对鼓励资本投资,活跃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司股东拥有更多的自治空间,这样就导致新的问题出现,股东为了逃避出资责任故意约定过长期限,债权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在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股东以出资期限未到期为由逃避责任,这对债权人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在此情形下,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尤为重要,在当前法院执行措施下,如何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如何建立公司债权人保护相关机制,是否可以加速股东出资期限,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