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7)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不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62例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统计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及性生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后3个月、6个月时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促使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与产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90例,给予盆底肌肉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和对照组(76例,给予常规盆底肌肉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5.5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8):96-98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提高、疲劳度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尿失禁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7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4):40-41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改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12月于本院产检并计划在本院分娩的孕妇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或小于合理范围发生率、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新生儿结局及妊娠情况。结果:试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孕期体重增长超过合理范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体重正常及足月分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胎儿窘迫、巨大儿、产程阻滞、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体重管理可有效降低各种妊娠期疾病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6):97-9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促进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6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本院将优质护理全面应用于产科后选取2017年7-12月妇产科分娩患者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入院后行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产后3个月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患者盆底障碍性疾病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张力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用于妇产科分娩的盆底肌康复训练,不仅能促进患者盆底肌张力恢复,降低患者盆底障碍性疾病复发率,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0):26-2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优化GDM孕妇护理管理。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本院产检的392例GDM孕妇,根据孕妇接受的GDM管理模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4例孕妇接受系统化管理,对照组188例孕妇接受传统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血糖控制情况及对疾病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控制体重增长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管理可显著提高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使其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3):35-3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B group hemolytic streptococcus,GBS)带菌状况对妊娠结局及其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确诊GBS带菌的孕晚期孕妇48例纳入治疗组,根据其药敏实验结果对治疗组孕妇行针对性治疗。同期未感染GBS的孕晚期孕妇47例纳入空白组。而后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行产检并确诊GBS带菌但未进行干预措施的孕晚期孕妇病历49例,纳入未治疗组。比较三组妊娠结局、妊娠期间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出生后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未治疗组早产、胎膜早破及剖宫产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产后出血及迟发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分娩后的新生儿感染、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分娩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会导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同时引起分娩后相关新生儿疾病发生概率上升,通过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能显著改善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后情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4):20-22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312例尿失禁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实施阴道分娩,试验组162例实施剖宫产,采用会阴三维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结果:试验组BND为(2.32±0.56)cm,安静时肛提肌裂孔面积为(15.2±1.9)cm2,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面积为(20.1±4.5)cm2,对照组BND为(2.61±0.49)cm,安静时肛提肌裂孔面积为(17.3±2.0)cm2,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面积为(22.3±3.9)c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6个月排尿状况评分为(2.53±0.44)分、产后12个月排尿状况评分为(1.86±0.33)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后6个月盆底肌力评分为(3.18±0.43)分,产后12个月盆底肌力评分为(4.46±0.42)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SUI,效果理想且不同分娩方式对SUI的影响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0):50-52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临产孕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更好的开展硬膜外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将600例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镇痛组实行持续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常规分娩处理。观察并记录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妇不良反应和新生儿情况。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妊娠时活跃期、第二产程和总产程较对照组均有所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尿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孕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宫内窘迫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临产孕妇的分娩镇痛能减轻分娩疼痛,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改善孕妇的分娩结局,但有延长产程,造成尿潴留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88例足月阴道分娩产妇回顾性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予以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时盆底肌力分级、性功能[女性性功能评分量表(FSFI)]评估结果及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尿流时间(VT)、最大尿道压(MUP)]检测结果差异,记录其产后6个月内盆底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中途失联2例,对照组产妇中途失联4例(P>0.05)。产后6个月时,研究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正常率、Qmax、MUP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SFI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8.7±5.3)分vs(72.8±4.8)分,P<0.05],VT水平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予以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干预,对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性功能及泌尿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