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4,(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类似"影子银行"的机构、业务、职能、活动等一系列机制已经形成。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厘清影子的定义,基于对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运行模式、作用、风险和监管等情况的分析,提出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货币政策框架;建立直接全面的监管机构等监管对策以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有效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性的发展和社会对资金的多样化需求增加,中国式影子银行独立于监管体系之外而不断发展壮大,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规模不断提高,甚至超过了人民币贷款增速。但是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风险,甚至是系统风险,从而威胁到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应健全金融立法,构建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0)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不断创新,近年来影子银行的出现带来的金融风险无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所谓的影子银行就是那些游离和活跃在银行的监管体系之外,可能会引发相关系统风险和监管套利等一系列问题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因为其极高的杠杆率、不透明的场外交易和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零售模式等特点,并且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监管,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从而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的法律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3)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实现长足发展,局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危机时有发生,人们逐步关注和重视影子银行问题。本文着重从如何看待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构建风险识别机制和梳理及分析监管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需要构建一个有效风险识别机制和系统地建立对影子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较快,其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影子银行所具备的高杠杆性、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会使其积聚的风险在爆发时传染至商业银行,最终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稳健性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可能均对银行稳健性存在影响。本文将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及银行稳健性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中,选取2004—2017年我国126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降低银行的稳健性水平,且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稳健性水平的削弱作用更为明显;资本监管压力的增强会提高银行的稳健性水平,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更强的提升效应;而当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时,资本监管压力则可增强影子银行对银行稳健性的削弱作用。鉴此,本文提出规范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持续完善差异化监管及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9)
"影子银行"作为近些年提出的新概念,不仅作为金融危机的诱因,而且给监管造成不小的难度。在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着其特有的特征,而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给我国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定义影子银行的范畴,通过分析其运行特征与风险,最终给出对于监管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6)
影子银行代替传统商业银行行使信用创造功能,为满足社会创造货币资金融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式影子银行与欧美国家的影子银行在银行业务与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式影子银行帮助了大量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效力,容易造成金融风险累积。我国应建立健全影子银行监管机制,促进中国式影子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5)
国内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是由于传统融资渠道单一、部分企业难以融资所致,也与银行业监管套利有关。影子银行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激励了金融业的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成效的资金支持,但是影子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弱,且有可能引起风险连锁传递,对货币政策和社会稳定有负面影响。对影子银行的管理需要从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构筑防风险机制、加强监管协调和提高社会风险意识等方面进行引导和约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追溯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子银行体系是其诱因之一的观点已被国际各界广泛接受。但是,影子银行在为金融市场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风险,本文就其风险控制和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4)
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子银行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重点研究了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和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