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0,(8)
近两年以来,"网约工"这一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相应地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由于其改变了传统的劳动雇佣模式,在劳动关系确认,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上引发了不同主体间的争议,特别是共享经济下的"网约工"与网约平台间的关系以及工伤认定和赔偿关系尤为突出。本文从代驾司机王某与某公司工伤赔偿纠纷的案例出发,结合共享经济模式下劳动的特点,明确劳动关系的主体间的关系,能否进行工伤赔偿、如何进行工伤赔偿,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司法实践中如何进行相关案件的处理,并提出关于案件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5)
在"互联网+"的政策推动下,网约车已成为当下消费者最常用的一种出行方式,这种新型出行方式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新的法律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法律问题,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了网约车新规。网约车新规的出台对于乘客的乘车安全来说无疑是一个保障,但是对于司机来讲,"双证"这个规定无疑像是一个"劝退令"。要想解决"双证"与网约车司机合法权益之间的问题,必须要分析问题的本质,充分认识网约车新政中"双证"这一规定在网约车司机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双证"政策下网约车司机权利义务规定失衡的原因,通过明确网约车司机合法权益内容、完善网约车司机维权平台等多种措施来保护网约车司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随着共享经济的崛起,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多元化劳务供给方式逐步形成,网约车应运而生。而网约车作为新型业态出现有别于传统用工方式,那么对于其劳动关系的认定也应当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当前,网约车保险的法律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网约车事故保险引起纠纷也成了各大城市普遍关注的焦点。基于此类现象,笔者通过对网约车概念、理论基础和形成过程的介绍,谈及网约车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目前网约车发展的保险困境,在哈尔滨展开网络与实地走访进行调查,在大量数据的支撑下进行实证分析,从乘客、司机的权益出发,重点研究在"互联网+"的交通分享经济背景下如何通过保险救济合理平衡各方利益,保护当事人权益。为消除网约车风险提供方法的同时,提出关于网约车的立法处理的内容,提出网约车保险的法律保障对策,为地方立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1)
文章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背景下,首先对我国网约车快速发展的原因、网约车发展阶段以及网约车带来的新变化进行了分析;然后从网约车平台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两个角度罗列出网约车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网约车平台公司对车辆的情况审查不严,对司机缺乏安全监管;监管部门对网约车的法律冲突和监管不规范。最后,结合《暂行办法》对完善网约车法律法规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对新政实施细则引发的争议和未来的走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5):24-25
网约车新政颁布以来饱受争议,尤其是对其性质的认定上,同时也有存在立法上的瑕疵的说法。通过对出租车特许经营模式的追本溯源可以对网约车采取类似模式提出疑问,而对现行规章条文的仔细推敲则可以发现其中与上位法律冲突之处,只有在对上述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可以帮助中国在对网约车的行政规制问题上获得更好的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6)
C2C模式网约车服务作为共享经济的重要产物,以私家车为载体,经过八年的市场攻坚,已成为人民短途出行的重要方式,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百姓出行的风险成本。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平台和政府管理上的缺陷。笔者将结合社会调研数据分析该模式下网约车乘客安全问题的致因集中点,并最终从法律法规、技术攻关、责任承担、审查机制和管理模式五个方向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以期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5):7-10
互联网出行平台的发展引发驾驶员与互联网出行平台多种多样的劳动关系纠纷。然而我国所应用的"三要件"理论过于僵化,司法实践对于二者法律关系认定亦大不相同。本文由四份不同的判决引出争议点,对此争议点进行概括性评价,进一步从互联网出行平台经营模式类型入手,结合从属性理论界定互联网出行平台与驾驶员之劳动关系。其后,引出网约车之本质——共享经济,指出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共享经济下新型用工模式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网约车平台整体运营效率,增加网约车司机收入,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针对网约车服务需求进行逐日预测研究。首先,对司机订单数此类非集计类型数据进行聚合,获取各网约车平台订单量统计数据;其次,考虑不同网约车平台的运力差异,提出基于不同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R),并结合网格搜索法选取最优超参数,构造基于逐日网约车服务需求预测模型;最后,以厦门市网约车服务需求数据为例,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与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网约车平台,带不同核函数的SVR表现性能不同,整体上带径向基核函数(rbf)的SVR具备较好的预测性能,其平均相对误差约10%;针对不同的时序模型进行对比,其在逐日服务需求预测性能上表现存在差异,其中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整体趋势接近标签值,但在预测精度方面差与BP神经网络以及带核函数的SVR,整体上带核函数的SVR优于其他两类时序模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4)
伴随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发展,经济型网约车在交通服务行业发展迅速,而传统出租车历史悠久,对满足交通服务需求与社会稳定都有着关键意义。满意度是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水平的关键体现,成本效益是两种出租车形式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这两项指标对于出租车行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关键意义,因此展开了相应内容的研究。本文首先从传统出租车与网约车的经营模式概念加以概述,进而结合市场实际数据调查,对两者的组成成本比例、单项效益、总成本及总效益进行了对比,结合与满意度相关的六个维度方向的调查对两者的乘客满意度进行了对比,最终结合两者成本效益与满意度情况,提出了促进整体行业发展的提升措施,以期为传统出租车与经济型网约车两者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做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