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2)
由于司法改革,各级检察机关都调整了内设机构。审查起诉和刑事申诉分属不同部门,刑事被害人救助归属刑事申诉部门;在审查起诉环节开展司法救助,对有效保护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审查起诉环节的司法救助的开展还需改进: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告知程序、细化困难证明标准、与刑事业务的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产生于本世纪初并获得了较快发展,最近则被纳入到大司法救助体系之中。展望未来,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救济模式上从困难救助转向被害补偿,理论基础上从社会福利说转向"三元整合理论",规范形式上从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法规转向全国统一的单独立法,立法宗旨上从救贫和维稳转向保护被害人权益和实现正义,立法技术上由粗疏转向细密立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2009年3月,中央八部委出台规定,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被害人救助的具体实施办法,开展具体救助工作。无锡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包头市人大常委会都制定了相应地方条例,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局限:与其他救助衔接方式不明,救助条件过于严苛,权利主体混乱,权利告知义务缺失和标准不确定。针对这些局限提出对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议:明确与其他救助结合方式,协调相互关系;关注犯罪危害结果,给予有需要的被害人切实帮助;确定救助性质,弄清权利主体;规定告知义务,方便权利主体行使权利;与审查机关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证救助标准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刑事被害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被害人权益在刑事司法中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透射出刑事诉讼机制本身有不可克服的缺陷,而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而生。本文从恢复正义、人道主义、法经济学、目的刑论多维理论论证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理论可行性;通过分析英美国家、日本、我国台湾地区被害人补偿制度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的实践探索,相互印证,勾勒出我国具有建立该项制度的现实可能性,为我国尽早构建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
犯罪率持续走高的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建立起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该制度只有少数地方进行了初步尝试,且因各地规定不统一,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有待国家对此作出较为全面的立法。本文先概述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以及我国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最后对我国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出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5)
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是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而在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至今仍被强大的国家公诉权所掩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2)
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已适用得相当普遍,而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却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如何突破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阻碍,使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权利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是司法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针对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和司法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7):123-124
古之中国,反映封建时代之特征的法律原则与制度甚多,其中尤以“保辜制度”最为显著。本文对各朝代的保辜制度分别进行阐述,探究各朝代保辜制度之特征、效用,结合现下刑事和解制度之司法适用状况提出拙见,并启示应如何在我国构建被害人国家补偿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7)
作为犯罪阻却事由之一的被害人承诺,是指基于被害人对自身可支配权益的许可,允许他人对自己的上述可支配权益实施侵害的行为。很多国家均在刑事立法中明确了被害人承诺的效力,我国刑法中没有对其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承诺问题已较为常见。对被害人承诺进行研究,对行为人定罪量刑甚至排除其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刑事和解制度寻求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考虑到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结合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因理论和实践层面不足而体现出适用乏力的现状,本文将分别阐述其重要价值意义和适用现状,并通过借鉴域外相关国家模式以探求更契合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适用的完善思路,使其在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中发挥固有和应有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