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Planning》2018,(11)
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标志,人类正步入人工智能时代。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制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新规划对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作出前瞻布局的同时,还呼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研究。人工智能将逐渐影响法律服务行业,渗透人们的生活。面向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的背景下,我们只有理智应对人工智能对相关法律制度带来的各种挑战,才能推进滞后的法律制度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以一种强势的姿态进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经济、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人类的法律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2015年德国大众汽车的"机器人杀人"事件,智能产品爆炸事件,人工智能泄露隐私,侵犯他人著作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法律的规制。法律界的担忧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人工智能是否能独立地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我国立法并未赋予其主体地位,关于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所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是适用现行法律规定还是针对该问题制定新的法律规范来规避风险在法律界存在很大的争议,故本文将对这一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7)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其它行业中的应用,促进了其它行业的发展,改变了其它行业的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人工智能在快速的发展过程,在其它行业的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必须根据实际应用过程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论文主要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人工智能法律风险的防范路径进行阐述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希望为研究人工智能存在法律风险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6):188-189
近些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计算机领域等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人工智能同样也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从教育、娱乐、出行以及支付手段的变化,人工智能现在正在慢慢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人工智能在发展中所存在太多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最让人普遍担心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新时代中的"人机关系"法律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于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伦理以及社会问题研究,最后,为今后我们的智能社会,划定出了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真正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2):180-181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高端技术,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潜在风险。在大数据时代,要对人工智能法律风险进行防范,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阐述,综合分析防范法律风险的措施,希望为推动降低法律风险发生率、增强人工智能安全性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8)
随着网络银行发展速度的加快,相关的监管问题也慢慢的显露了出来。网络银行相关监管法律制度用法律的途径为网络银行的监管提供了规范,但由于网络银行自身的特点与其风险,网络银行相关监管法律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更加影响着银行业乃至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银行相关监管法律制度现存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建议,促进网络银行相关监管法律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6)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从客观层面来看,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刑事风险。鉴于此,本文从回归自然人刑法主体角度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下可能出现的刑事风险,最后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下刑法的应对措施,以此确保社会与人工智能之间可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6)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现存法律规范无法调整的新问题,法律人工智能化和人工智能法律化一度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人工智能在带来方便的同时,还产生了许多规范无法调整的问题,尤其在民法方面产生一些与现今法律规范的冲突点、空白点,面对这些快速更新的新的问题,我们应及时发现新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人工智能带来的民事法律新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1)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问题,人工智能是否应当具有法律主体地位在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虽然支持者以法律主体范围扩张、其产生的智力成果等理由予以支持,但个人认为,其显著的工具性特征、不符合法律主体的相关条件以及难以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后果等,使其难以成为法律主体。除此以外,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我们既要对其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又不能阻碍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3):16-18
随着世界前沿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相比之前的初级的人工智能时代,当前的人工智能尤其是高级人工智能越来越趋向于"类人化",由于现有的法律体系上对于人工智能法律人格规制的缺失,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人工智能的权利义务规定无法界清,对其行为的认定和责任的承担缺乏法律价值的指引。本文着眼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特别是高级人工智能的发展,针对一些现实问题,对高级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的法律认定与规制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以及人工智能的自主行为、责任承担和被侵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以达到抛砖引玉,引起相关专家学者重视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