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盗窃罪是目前为止我国高发财产犯罪之一,如何正确判断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对于能否正确适用法律规定,能否有效打击盗窃财产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如何判断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问题理论界和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对接触说、隐匿说、转移说、失控说等判断盗窃既遂未遂的理论学说的分析,认为失控说加控制说能够真正区分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当然在司法实践中具体运用失控说加控制说来真正判断盗窃既遂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盗窃的行为时间、地点等具体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54-57
盗窃罪是侵犯公民财产权利犯罪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学者对盗窃罪相关问题的研究也非常深入,但是盗窃罪不同于盗窃行为,有盗窃行为不一定就构成盗窃罪,因"盗窃"广泛分布于刑法条文之中,所以文章就刑法中出现的"盗窃"进行简单梳理,并就部分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8)
秘密窃取是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对于盗窃罪的重要区分标准,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部分学者指出,传统刑法理论对于盗窃罪的认识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社会,故引入"以平和手段取得他人财物也成立盗窃罪"的观点,但是从审判实务而言,几乎不能找到支持其观点的判例,且其并不符合我国现有国情,更不能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因此学界通说观点仍然坚持"秘密窃取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愈发严峻并呈高发态势,其中盗窃罪是未成年人最常见的犯罪种类之一,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盗窃前科能否作为成年后盗窃入罪的要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创造力的提高,使得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越来越多变,通常一个犯罪分子为了实现其犯罪目的往往会不择手段,大多数不会按照刑法条文规定的情节进行犯罪,给司法实践中的审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盗窃罪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罪名,更是如此,像扒窃,入户盗窃等常见情节的认定,等等。本文将以盗窃罪为切入点,通过司法实践中案例分析的方式,浅析盗窃罪中情节的认定,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9)
侵占罪中行为人占有对方财物之后也有拒不归还的行为,其与合同诈骗的区别在于产生非法占有目的先后的差异和占有对方财物手段的不同。合同诈骗罪中,在行为人对财物的处置情况和违约责任的承担上,应与拒不执行判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4)
盗窃罪作为一种古老且常见的侵犯财产类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盗窃行为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对盗窃罪是否应限定为秘密窃取产生了质疑。本文认为盗窃罪的秘密性是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等其他财产类犯罪的本质要件,也更符合我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快递公司员工在分拣作业过程中利用暂时接触、经手邮包的便利条件窃取邮包后私自取出内装财物自用的行为,仅仅是单纯对财物有所接触,对财物并没有监管与独立支配的权限,就不能认定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构成职务侵占罪,而应当认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犯罪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解释,这为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集资诈骗案件时提供了指导意见。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罪的主观方面认定仍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该罪要求行为人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故意。但何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其应如何认定?实践中没有统一标准,理论界亦无统一学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5)
盗窃罪是刑法中最常见的犯罪,借条是民法中最常见的民事法律合同,当刑法中的盗窃行为和民法中的借条相撞时,应当如何来处理?侵财类犯罪的本质是使他人的财产遭受损失,这里的损失包括被害人应增加的财产未增加;不应减少的财产减少了。而行为人窃取借条,是为了“赖账不还”时,出借人的经济利益往往难以通过民事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得到弥补,从而遭受必然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围绕盗窃借条行为,分别从盗窃借条行为的争议点、对各个观点的批判、盗窃借条行为的定性分析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