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3)
刑法及司法解释规定了自首的成立条件,明确了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的认定标准,但是司法实践中,对自动投案的认定仍然存对如实供述的认定条件如何把握也存在一定差异,理清自首的成立条件中部分规在争议,如对口头传唤、电话通知等形式到案的犯罪嫌疑人,是否认定自动投案等,定的内涵和外延,进而准确适用自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
自首是我国刑法中重要的一项量刑制度,"主动投案、如实供述"对自首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精要提炼。但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的行为是纷繁复杂的,"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的原则性规定,很难满足对不同个案的评价。本文结合相关司法实践,从自首制度的价值取向和本质要求的角度,对自首认定在司法实践中若干疑难问题进行初浅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1)
随着各国沉默权制度的完善以及人权保障理念的加强,在中国确立沉默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默示沉默权在中国目前是否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认识。由于我国现实司法环境的制约和打击犯罪的现实需要,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义务",这一制度是对沉默权的直接否弃。我国应根据本国国情,加快促使犯罪嫌疑人积极履行如实供述义务的配套制度设计,推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司法改革,协调好如实供述义务与"默示沉默权"之间的关系,并逐渐过渡到明示沉默权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刑事诉讼法既新增保障人权和不得自证其罪,也留有33年前的应当如实回答,两者似不矛盾。在讯问语境下,虽应告知嫌疑人如实供述可以从宽处理,但因也可不从宽处理,实未告知任何权利;而若要求如实供述,则涉嫌强迫自证其罪,故应当如实回答的立法原意应是"如实"回答,而非"应当"回答。对此语用模糊,可作有权解释以明确其具体含义,也可告知被讯问人权利,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如保持沉默的言论自由,以使不当法律适用无需违宪审查即自行废止。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8)
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其心理情绪、保障诉讼的进行。因在主体、地位、目的、策略等方面心理疏导和诱供、骗供有着本质的区别,犯罪嫌疑人经过心理疏导后作出的供述并非非法证据。为了更好地适用心理疏导,应该从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提高适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证心理咨询师的第三方中立性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4)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中载有"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为自首"的相关规定,该规定引起广大媒体以及学术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交通肇事后报警并保护现场能否成立自首问题成为现实中和理论界亟待解决和探讨的问题。从案例出发对交通肇事案中自首认定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肯定交通肇事后报警可以成立自首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2)
最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基于此,刑诉法上首次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这一制度。然而,无论是在法律规定上,还是在实践运行中,认罪认罚从宽这一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侦查阶段是否可以适用认罪认罚从宽,被追诉人认罪认罚是否出于自己的内心真意等等。对此,笔者将选取其中的一点,即从侦查阶段是否可以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这一问题出发,陈述一些学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进一步阐释认罪认罚从宽在侦查阶段应用的正当性,并对该制度在侦查阶段的适用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以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践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6)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大量存在,不仅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处于主要地位,在个案中所占证据总数的比例也不可小觑。如何规范供述的获取途径和方法,如何排除非法供述成为了侦查机关、检察机关甚至是审判机关都必须掌握的本领。关于重复自白的证据如何认定与排除,成为了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空白,给下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李文成 《建筑工人》2010,(11):39-39
<正>律师同志:我有一个朋友从事财会工作,私下贪污公款3000多元,单位领导听到反映后找他谈话,他如实交代了自己的问题,并且退回了贪污的公款,又在家人的陪同下向检察机关做了交代。请问,他这样做是否属于自首?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大庆市2004年3月8日烧毁17台机动车辆特大火灾事故的案例,利用现场痕迹和特征,确定起火部位和起火点,在没有电线熔珠、没有接头的情况下,运用剩磁检测的方法,分析和认定火灾原因。这起火灾原因认定的结论,在抓到犯罪嫌疑人后与供述的事实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