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1)
新疆拥有璀璨夺目的文化。然而,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疆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因此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2.
张艳茹  沈一 《山西建筑》2009,35(33):20-21
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构成着手,探索研究了西昌市城市发展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城市才会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才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流传于河南省的二夹弦是一种地道的民间艺术,也是一个有着深厚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剧种,本文以二夹弦为例探讨了该剧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3)
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是实现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非常重视并开展此项工作。在此趋势下,对非物质文化进行数字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文化保护与文化信息传播的效能,并在保护方法和实现技术上不断创新,以更有效地传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研究命题,论文结合新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及策略,最终达到恢复城市记忆,传承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4)
基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现状,文章分析其保护传承的措施,提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大力宣传和经济法律的支持,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河南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的发展,建立专业的传承队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改革创新,从而推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大且类型非常丰富,它的形成与发展因其文化生态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对于不同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方式、方法也应不尽相同。文章仅以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结合其现状,按照文化遗产项目的实际特点分类,提出因类而宜,实施各不相同的分类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牡丹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牡丹江发展史的见证,是牡丹江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牡丹江流域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牡丹江流域多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同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其最大特点是文化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性,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将其提升到文化资源的高度,认真分析研究它的潜在价值及开发保护机制,这对于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牡丹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
我国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一些误区,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即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文化传统的混淆。由于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足,将文物保护和文化传统保护混为一谈,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出现偏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讲求的是"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而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讲究的是"原封不动"。  相似文献   

10.
曹勇 《山西建筑》2011,37(11):9-10
通过对岭南古建筑围龙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和阐述,论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建筑研究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只有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才能了解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规律,进而完善古建筑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