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用于阻尼夹层板传声损失计算的等效参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研究空气薄膜阻尼结构的隔声问题,采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估算薄膜阻尼结构的隔声量,在高频范围内理论预估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为其隔声设计提供了理论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薄膜阻尼结构的有关参数变化对隔声量的影响关系,得出了一些对工程应用有指导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种用于阻尼夹层板传声损失(TL)计算的等效参数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给出一种用于阻尼夹层板传声损失(TL)计算的简化方法──等效参数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对称及非对称阻尼夹层板的TL计算,并与按照复杂的Chonan&Kugo关于复合板的波传递理论经数值计算得出的TL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在噪声控制工程中人们感兴趣的频率范围,这种简化方法能够给出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单层隔声窗传声损失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建立了单层隔声窗传声损失(TransmissionLoss)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厚度玻璃的隔声性能。研究表明隔声窗在低频附近传声损失曲线显示振荡的特性,在中频附近则显示平稳的增长趋势,玻璃厚度的增加同样会增加隔声窗的隔声性能。  相似文献   

5.
考虑轻钢龙骨薄板间壁隔声中的龙骨传声时,连接板与龙骨的螺钉传声作用也很重要。它与螺钉的数量有关,常以沿龙骨布置的螺钉中心距离作为表征。钉距小则螺钉密集使板与龙骨成线状连接,传声效率高,间壁的隔声量将有所下降。钉距大时则可视作点状连接,间壁隔声量有所提高。两者的区分还与频率有关,大致取板材弯曲波长之半为界。许多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不同钉距对间壁隔声量的影响,文中还对其预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一种基于划分粘黏剂涂抹区来实现的阻尼复合板隔声优化方法。首先,以铝板和木质胶合板为基板,基于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Hybrid FE-SEA)法建立其阻尼复合板隔声量预测模型;随后,通过模态贡献度分析与振型分析相结合,划分出粘黏剂涂抹区域。与传统的全区域涂抹粘黏剂相比,优化后两组复合板的计权隔声量提升0~0.1 dB,平均隔声量上升0.05 dB~0.2 dB,且粘黏剂使用量下降55%~70%,符合成本节约及轻量化设计原则,具有工程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降低飞机舱内的噪声首先要弄清引起舱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降噪措施。进入飞机舱内的噪声一般可分成两大类:空气声激励和机械激励下舱壁的声辐射。前者对舱内声场的贡献称为空气传声,后者称为结构传声。本文根据飞机壁板在机械激励和声场激励时,声辐射系数的差异,借助声强方法推导出两种不同激励下壁板辐射声功率的区分公式,并利用这些公式分别对均匀平板和加肋板进行了区分空气传声和结构传声的实验,计算区分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缝隙的存在一直制约着传统隔墙结构隔声性能的提高。以错缝双层石膏板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错缝深度和错缝距离对隔墙传声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错缝结构比直缝结构具有更好的隔声性能;缝隙深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隔墙面密度和声波传播路径的变化;而当错缝距离与隔墙厚度接近时,其隔声量最高,这是由于声能在墙体和错缝缝隙中的透射程度相当,从而弥补了缝隙在隔墙结构中的透声"短板"。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消声器传声损失测量通常是在单末端边界条件下,将消声器上、下游侧作为2个独立声学系统,分别测量上游侧入射功率和下游侧透射功率,进而计算确定其传声损失,该方法未能完全考虑消声器下游侧末端反射波对上游侧的耦合效应,限制了传声损失的测量精度.因此,为了完整计及下游侧末端反射波对上游侧的耦合,提出了基于传递函数的4传声器位置、双末端边界条件传声损失测量方法.并给出了提高传递函数测量精度的传递函数修正算法.在此基础上,对典型扩张式消声器进行了传声损失测量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传递函数的消声器传声损失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传统的消声器传声损失测量通常是在单末端边界条件下,将消声器上、下游侧作为2个独立声学系统,分别测量上游侧入射功率和下游侧透射功率,进而计算确定其传声损失,该方法未能完全考虑消声器下游侧末端反射波对上游侧的耦合效应,限制了传声损失的测量精度。因此,为了完整计及下游侧末端反射波对上游侧的耦合,提出了基于传递函数的4传声器位置、双末端边界条件传声损失测量方法。并给出了提高传递函数测量精度的传递函数修正算法。在此基础上,以B&;K的声学材料测试系统为硬件平台,对典型扩张式消声器进行了传声损失测量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针对有限大三明治蜂窝板的隔声预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三明治蜂窝板被看成是正交各向异性的,通过对蜂窝板正交方向上切割下来梁的简单测 试,可以得到三明治蜂窝板的等效刚度,结合正交各向异性板的振动方程,把板的振动展开成模态叠加的形式并求解,最终可以得到一块有限大三明治蜂窝板的理论隔声公式,理论预报结果与实验室测量结果对比良好。  相似文献   

12.
声子晶体在低频段存在振动带隙特性。该特性使声子晶体在减振降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三组元声子晶体。通过改变填充率、拓扑结构、层数等,分析结构参数对声子晶体隔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填充率越高,声子晶体的隔声性能越好。声子晶体的层数越多,声子晶体的隔声性能越好。在低频段,声子晶体的拓扑结构对声子晶体的隔声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泡沫铝复合结构传递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铝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吸声、减振的优良性能。将泡沫铝材料与基板组合成复合结构,分析该复合结构的隔声性能,与该复合结构的传递损失计算方法。用数值计算分析不同厚度的泡沫铝对复合结构的传递损失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双层复合板传递损失的实验值与理论预测吻合性较好,泡沫铝层厚度对复合结构的传递损失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镁合金蜂窝板隔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Z31镁合金板材、AZ31镁合金蜂窝芯、铝合金蜂窝芯制备了镁合金蜂窝板和镁-铝蜂窝板,并测定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蜂窝板的隔声性能。预期高隔声镁合金蜂窝板应用于交通运输装备上,将可提高地板或壁板的减振降噪能力,极大改善乘坐的舒适性,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5.
单层薄板在共振频率区隔声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圆形薄板在夹持和自由放置等情况下的振动模态,揭示了单层板在共振区隔声量下降的机制,并计算出试样在共振区的隔声量,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最后提出了声管隔声量测试中低频段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复合板隔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隔声设计中单层墙和双层墙应用广泛,复合墙板也受到广泛关注。以波传递理论为基础,推导了一般情况下具有中间夹层结构的复合板的隔声公式。并且分析了在复合隔声结构的设计中特性阻抗和波数等参数对隔声性能的影响,对隔声量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文清  陶猛  刘泽 《声学技术》2018,37(2):105-109
基于驻波管中三传声器测量传声损失的方法,建立了计算蜂窝空腔板传声损失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比3D打印的蜂窝空腔板的驻波管实验的实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数值结果,验证了该模型总体上是可靠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蜂窝空腔板的传声特性,讨论了空腔单元的中心间距、空腔单元壁厚、板总厚度、损耗因子以及杨氏弹性模量对蜂窝空腔板传声特性的影响,指出空腔单元壁厚、板总厚度和杨氏弹性模量对其传声损失有较大的影响,为此类结构的工程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驻波管中的隔声量测试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探讨了在驻波管中采用吸声末端的小试样垂直入射隔声量测试方法 ,提出了驻波分离法 ,与直接比较法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根据实验探讨了吸声末端的吸声性能对隔声量测试的影响。实验结果指明 ,吸声末端的吸声系数大于 0 .99时可使隔声量测试误差小于± 1dB。驻波分离法可提高测试精度 ,减少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高速列车夹芯地板结构隔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递矩阵法,建立高速列车内地板的声学特性分析模型,探索不同三明治夹芯板材料和结构对高速列车内地板隔声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内地板结构的传递损失评价具有不同参数的三明治夹芯板的隔声性能。通过不同的表层材质(木材、铝材、钢材)、厚度和蜂窝夹层密度,进行了内地板隔声量变化规律的分析和比较。探寻拟定隔声性能优越的三明治夹芯板材料类型和结构型式。结果表明,(1)表层夹板厚度一定,钢材作为表层材料,内地板隔声量最好,其次是铝材,最后是木材;(2)表层厚度影响,木材夹层板,厚度每增加1 mm,各个频段隔声量增加1 dB ~1.5 dB。铝材夹层板,厚度每增加1 mm,各个频段隔声量增加1 dB ~3 dB。钢材夹层板,厚度每增加1 mm,各个频段隔声量增加1 dB ~5 dB;(3)蜂窝板密度降低一半,内地板隔声量有增加趋势,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