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智能模糊控制策略的有源消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源消声是一种有效的低频噪声控制方法,由于空间有源消声过程具有时变性和非线性,传统的自适应算法不能进行很有效的控制。本文采用智能模糊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智能模糊控制策略的有源消声系统,通过实验与传统自适应控制算法的消声效果作对比分析,证明智能模糊控制器不但控制速度快,易于实现,而且消声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两种消声钢轨的具体构造,及五种构造方案的消声对比试验结果。测试数据说明在道轨上加设消声套后取得了良好的消声效果。  相似文献   

3.
消声瓦声参数匹配与水下目标的回波消声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洪  徐海亭 《声学技术》2000,19(4):222-225,235
覆盖消声瓦是水下目标隐身的一个主要方法,对敷瓦消声效果的预报是敷瓦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预报的关键是对消声瓦吸声效果的数值分析和目标回波强度的计算方法。本文分析了消声瓦的吸声机理,据此,采用传递矩阵法和参数匹配方法求得敷瓦多层结构在任意方向的反射系数,再通过物理声学方法计算目标回波强度,给出预报值,并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有源消声的理论进展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源消声的成功和发展持续不断地激发着人们的研究热情,使其成为噪声控制领域非常活跃的一个方面。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有源消声研究的深入和高速信号处理芯片的问世,有源消声逐渐朝着三维空间尤其是封闭空间,自适应消声方向发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有源消声所取得的成就。指出了一些最主要的最新研究动态,就今后一段时期有源消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并指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巧妙利用声学原理在较小的空间内,完成了大消声量、低阻力、低造价的大风量高压风机消声降噪设计。  相似文献   

6.
吕广庆 《声学技术》1989,8(2):44-49
本文在回顾有源消声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消声次级系统的特性分析,指出了这一领域尚存的问题,明确了当前研究的重点和技术关键。指出了对一维管道问题,单级系统是较为简单的次级结构,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现代控制技术的使用,可望近期有简单应用产品;对于三维空间的有源消声,当前的首要问题应是在弄清消声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寻找简单而可行的消声次级单元,它的实用化仍需借助现代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罐式消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消声罐是一种超级诽气消声器。它采用了独创的“气声分离,罐变频衰减降噪和罐干涉消声”三项新技术(简称为罐式消声技术),使降噪量高达60dB(A)以上,能实现低声音排放。它适用于柴油发电机组排气、空压机放气、锅炉放汽、工业气体放空以及各种发动机排气等强气流噪声高效低阻全频降噪。  相似文献   

8.
复杂封闭空间有源消声系统的建模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具有两个弹性板的复杂封闭空间的有源消声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计算机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拓宽了利用结构声辐射进行有源消声的范围,可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封闭空间。  相似文献   

9.
调研了多孔陶瓷材料在声学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其作为吸声材料、隔声材料及消声器使用时的声学原理。基于多孔陶瓷作为消声器使用的相关研究较少,为确定影响多孔陶瓷消声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两种试验工况下对不同规格的多孔陶瓷管进行排气试验。孔隙率是表征多孔陶瓷的基本参量,它与多项物理性能存在紧密联系,为排除它的影响,选择40 %孔隙率的多孔陶瓷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壁厚越厚,消声效果越好,孔径为20 μ的多孔陶瓷管消声效果最佳。随着温度的升高,多孔陶瓷管的消声频谱特性曲线向高频移动。  相似文献   

10.
以船舶典型通风管道为对象设计8种插入式阻性消声筒,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消声筒的消声性能。在100Hz至5 000 Hz频率范围内,基于管道结构和声腔的单位模态密度划分有效频率分析范围,分别采用有限元法(FEM)、统计能量法(SEA)以及混合法(FE-SEA)计算各频段下消声筒的传递损失和插入损失,通过实验验证了消声筒的消声性能。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结果相接近,验证了所运用数值仿真方法的可行性,其中方案N6中在1 000 Hz的传递损失达到10 dB,消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一种封闭空间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优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遗传算法(GA)引人封闭空间自适应有原噪声控制(AANC)系统优化设计,以解决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确定封闭空间次级声源和误差传感器最优位置方法的问题。以小阻尼矩形空间为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此方法对封闭空间AANC系统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遗传算法的指向性声源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讨论了自由声场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AANC)中,初级源为无限大刚性障板上的圆面活塞辐射器,采用一个和二个点源做次级声源时,使AANC系统获得最大降噪效果的次级声源和误差传感器(以下统称为执行元件)的布放问题,并利用遗传算法(GA)确定次级源和远场误差传感器的最优位置。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的比较,证明了采用遗传算法可以准确地得到传统的梯度搜索优化算法难以得到的位置优化解。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实际系统中有源声吸收自适应控制方案。首先提出三种控制准则:反射声功率最小、弹性板表面声压平方和最小及有限点声压平方和最小;然后根据求声功率的近场方法、求耦合声波/振动方程的声弹性理论及无约束最优化技术,推导了三种准则下声吸收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仿真实例,研究了采用不同准则时,次级力源与监测传感器个数和位置对吸声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水下有限长圆柱壳为对象,实验研究水下结构声辐射有源控制。实验中通过引入次级力源,以单个或两个误差点处的声压最小为目标函数,分析次级激振器和误差传感器布放(位置和数目)以及激励频率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源控制能够有效控制水下圆柱壳线谱噪声;增加次级激振器和误差传感器的数目,能够增大降噪区域;有源控制在3 000 Hz高频处对壳体噪声控制依然有效。有源控制能够对多线谱信号激励壳体辐射噪声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阐述自由声场中基于多点声源阵的有源噪声控制策略.结合实验测量的某型号110kV变压器噪声数据,运用多声源阵有源控制策略对其低频噪声进行有源控制.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总结出控制系统中次级源与误差传感器个数、它们的空间排布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理论上次级源与误差传感器的个数越多,控制效果越好.但过多的次级源与误差传感器必然...  相似文献   

16.
分布声源的有源消声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次级声源为点源时的空间有源消声特点,以远场声压为零为出发点,导出了初级源为分布声源时计算次级声源复强度的表示式。分析表明空间声压为零条件与系统辐射功率最小条件是一致的。最后本文计算了几种典型初级声源时次级源强度,所得结果利用Nelson 理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研究影响通风有源隔声窗降噪效果的各种因素。隔声窗为错列双层玻璃结构,内外层玻璃上交错开口以便隔声窗内外侧自然通风;玻璃间的风道内铺设吸声棉和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来吸收额外噪声。实验分析错列隔声窗中,四通道有源控制系统在不同次级源布放位置、不同次级通路建模长度下的降噪性能,结果表明:要使隔声窗表面都有较好降噪效果,次级声源安装位置应使次级声场作用区域尽可能覆盖隔声窗内部空间,降低隔声窗内的噪声能量;或者指向隔声窗内侧玻璃表面,直接控制透过玻璃辐射的噪声。次级通路建模时,如无法精确得到最优值时,可适当取较长的建模长度,以避免其小于最优长度导致控制效果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扫描声强法声功率测量的扫描路径误差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单极子、偶极子及四极子声源为例,建立了矩形测量面上三种扫描路径(方波、锯齿波、直线加半圆)的误差函数数学模型;在扫描速度恒定的条件下,得出各路径及声源对扫描线的误差分布函数图形。结果显示:锯齿波误差最小;声强标准推荐的直线加半圆路径误差略大于方波;无指向性声源各扫描路径均误差较小(单极子源),对于指向性声源,扫描路径的形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有源吸声结构近场声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源吸声结构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利用有源控制技术吸收低频反射声的智能结构,对其近场声学性能的分析将为系统优化设计、次级源和误差传感器布放及控制目标选取等关键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在最小反射声功率条件下,对控制前后吸声结构近场观察面声强及吸声系数的变化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从近场法向声强的幅值、辐射形式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有源吸声结构的近场声学特性,并从结构表面吸声系数变化的角度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封闭空间中结构声辐射的有源力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推导了在初级力源和次级力源共同作用下的弹性结构振动声辐射公式,对封闭空间中的有源结构声控制(ASAC)建立了有源力最优控制模型。模拟实验研究了弹性结构由力源激励所产生的封闭空间声场的特点、有源控制力向量的位置、幅值和次级力源个数的选择等问题。结果表明,弹性结构在力源激励下的封闭声场,是由激励力大小、结构模态和空腔模态间的耦合决定的;对于单模态振动声辐射,应选取振幅最大处作为次级力源的位置,同时优化力的大小;另外,合理选取次级力源个数可有效控制多模态振动声辐射。这些结论为建立封闭空间中结构声辐射有源力控实验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