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GN在固定本地网智能化改造中的引入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文学 《世界电信》2005,18(7):40-45
阐明网络智能化是解决固网现存问题的最合理选择以及它主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指出固网智能化为NGN提供发展机遇和平台。从引入NGN.搭建业务交接中;引入HLR.架构用户数据中心;采用开放的业务应用平台,构建智能业务中心等3个方面分析了NGN在固网智能化改造中的引入建设方案。阐述了网络智能化为固网带来的价值和变革。探讨了NGN在网络智能化引入后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2.
廖小伟  崔涛  吕廷杰 《电信科学》2003,19(10):11-15
本研究认为.处于固定网络边缘的用户驻地网络才具有自然垄断性,并从用户驻地网的市场机制设计人手.就如何在固定网络业务市场中引入竞争问题,进行了双向拍卖机制分析以及如何导入该机制的研究。首先,本考察了双向拍卖市场机制的均衡稳定性、收敛速度以及组织边界等问题。其次,探讨了固定网络局部存在的自然垄断性问题。再次,剖析了关于用户驻地网络开放与否的两种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网络中业务执行环境框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不断融合,网络能力开放和业务引入的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分析下一代网络开放式的编程接口——Parlay API的特点及其功能,提出了一种安全、高效的基于Parlay框架接口的应用侧框架系统结构,对其系统结构及关键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从IPTV业务属性出发.分析了TPTV承载网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将CDN网络引入到IPTV系统中的解决思路。通过描述CDN网络的构成、原理和关键技术.指出了现有CDN网络直接用采承载IPTV业务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将CDN网络用于IPTV业务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业务融合模型及其特征,探讨了如何向电信领域引入Internet(因特网)业务开发模型.分析比较了开放业务的生成技术之后,提出了一种开放业务开发模型,指出了开放业务环境下业务开发各个环节需要作出的适应性调整。结论是:开放电信网络环境下,业务处理的对象将由传统意义上的物理资源简化为虚拟网络资源,因此业务的开发过程将更多的表现为对虚拟网络资源的配置处理.最后通过“语音呼叫路由器”业务仿真实例,演示了开放业务的开发过程及其针对开放电信环境的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6.
5G网络能力开放的业务需求随着5G网络的规模商用正不断涌现,对网络能力开放的安全保障也逐渐成为运营商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对5G网络能力开放的安全架构和流程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3GPP定义的网络能力开放框架CAPIF的相关功能实体和架构;其次,分析了CAPIF安全架构中各个接口的安全策略和流程,并对运营商针对各个接口的安全策略进行了建议;最后,对CAPIF安全架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NGN业务平台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下一代网络(NGN)业务平台面向以分组为基础的网络开展业务,同时又是开放的,所以有很多安全问题需要解决。文章从开放业务接口及业务开展两方面对NGN业务平台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对开放接口的安全性问题。可以通过增加业务接入网关和业务管理平台两个设备解决,其中业务接入网关给开放业务接口增加的安全特性包括身份认证、授权、审计、加密、完整性保护等;对业务开展的安全性问题,可以通过发给用户数字证书、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进行负荷量控制、对用户属地进行管理、实时显示用户接入IP地址等手段解决。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网络处理器的高性能安全路由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路由器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设备,可编程的网络处理器解决了安全路由器实现中面临的灵活性、业务丰富能力及可扩展性等难题。本文分析研究了安全路由器的技术体系、IXPl200网络处理器的功能特点.给出了一种基于IXPl200网络处理器的高性能安全接入路由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对传统的业务定义方式提出了挑战.3GPP等标准组织从业务定义转向了业务能力的定义。并通过业务能力的标准接口开放支撑第三方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的发展。对3GPP、SDP、OMA等标准组织对业务网络架构体系分析人手,阐述了为何引入业务网络的概念,并结合标准的分析.对业务网络的体系架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网格作为资源共享和任务协同处理的方式之一.逐渐成为业务研究的热点,针对现有电信增值业务体系架构中的多种缺陷.在分析现有OSA技术的网络资源开放能力和网格技术的网络资源共享能力、结合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NGN和NGI网络融合条件下业务融合技术、统一资源开放和资源共享技术;描述了一种基于OGSA和Padav/OSA的新一代电信增值业务平台以及面向OSA的支持NGN和NGI融合的统一业务生成技术;描述了基于电信增值业务网格的可控制、可管理、可扩展的服务组合问题.并络出实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PC2PHONE(互联网终端与传统话音网终端之间的语音通信)的业务特征,提出了解决QoS与安全问题的思路,并根据网络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PC2PHONE作为基础电信业务的初期方案及作为增值业务开放给各SP的远期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网络业务开放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为此业务开放将显得非常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下一代网络业务开放所采用的合适的接口、业务平台、Web服务、安全与性能、开发运营方式,并且还涉及了国外Parlay产品及其部署.本文最终的结论是目前下一代网络业务开放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产品及其应用上都相对成熟,国内运营商应在合适的时间给予部署,但需要解决好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对GSM、UMTS和LTE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体系、安全目标、安全机制和安全缺陷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未来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是多种接入网络融合的通信网络,是开放的、弹性的、可编程的网络,其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网络架构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新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网络能力提供形式单一、动态性差、效能低、运维僵化以及难以适应未来复杂场景下专业化、个性化业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全维可定义网络能力。基于“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开放网络各层能力,实现通信主体、网络功能、网络资源、安全等全维度网络能力可定义,支持动态加载和演进发展。通过业务需求自映射和网络能力自组织灵活适配业务发展需求,以多种接口形式主动向终端业务输出多样化网络内生能力,自然适应未来业务的复杂不确定演进。  相似文献   

15.
夏勇 《中国新通信》2005,(12):86-88
本文在研究IMS网络架构以及应用协议、业务构架的基础上,对于IMS的引入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包括.IMS的引入方式、IMS的引入对已有网络的影响、IMS对终端的要求以及IMS和软交换、NGN的关系等。以便对3G运营商引入IM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启诚 《通信世界》2003,(39):52-52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加深,网络安全已成为业界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电信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其安全问题也引起了运营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是因为,随着Intemet的普及、IP业务的发展.新时期的电信网将主要以IP网络为主,与Internet相关的应用将越来越多。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使电信网络的安全面临更多更大的威胁。如何在新时期的电信网络上采取措施保障信息服务的安全.将电信网络建成真正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基础网络,是新时期电信企业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LTE核心网中,通过引入PCC机制,来实现应用层业务数据流QoS需求到核心网承载层QoS分组过滤器之间的一致性映射和匹配问题。文章在详细介绍和分析LTE核心网中承载层QoS机制和PCC总体架构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基于PCC和网络能力开放平台的QoS控制,从而提升运营商掌控网络提供业务的能力并改善用户的业务体验。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网络对业务的快速开发和部署需求越来越迫切,需要在网络能力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业务的能力.本文对与下一代网络的业务开发和控制相关的两大主要标准化组织3GPP和OMA进行了详细研究,阐述了3GPP IMS作为下一代网络业务开放的统一的控制平台的工作机制,分析了OMA业务环境OSE的概念和思想,并详细分析了OSE与IMS的关系.最后以PoC业务为例阐明了下一代网络的业务开发模式及业务之间的调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下一代网络发展新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给出了下一代网络的主要业务发展需求以及网络总体架构,并将下一代网络区分为业务网络和基础网络,进而分析了业务网络与基础网络的主要发展趋势,包括集中用户数据管理、统一业务管理平台、构建开放业务环境(提供能力开发API以及用户为中心的业务生成环境)、差异化承载控制等,另外还介绍了标识管理(IdM)的当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给出了下一代网络的主要业务发展需求以及网络总体架构,并将下一代网络区分为业务网络和基础网络,进而分析了业务网络与基础网络的主要发展趋势,包括集中用户数据管理、统一业务管理平台、构建开放业务环境(提供能力开发API以及用户为中心的业务生成环境)、差异化承载控制等,另外还介绍了标识管理(IdM)的当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