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磬 《福建建筑》2016,(4):21-2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域特色的传统庭院空间消失,人居场所精神沦丧。寻找失落庭院,重塑人居场所精神,用当代建筑的表现形式演绎传统文化的现代庭院,是当代住宅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庭院空间和场所精神,提出了在居住建筑中设置下沉庭院、空中庭院、屋顶庭院、架空庭院等设计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当代中国传统的居住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西方概念所取代,表现在居住形式的逐渐更替以及个性化居住理念的变化,、面对房地产市场中居住同质现象的加剧以及城市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本土建筑师在不断探索、挖掘传统民居富有人文内涵的居住空间形态,使之适应当代居住生活模式。传统的生活习惯、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审美情趣价值观和民居空间特点等对当代住宅模式的延续和定型有着一定的影响.当前住宅从开始对传统民居的符号的引用,上升到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体现在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的传承表达,突出了建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关注个人行为空间的设计。房地产业正刮起一股“中国风”,众多楼盘都力图营造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意境。体现中式情结的住宅空间模式。本论文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进行空间解读.并分析其对当代住宅空间的影响和启示以及具备在当代应用的可能性;通过结合当代住宅继承庭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的可行途径.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为以后的住宅空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住区公共开放空间是指住宅建筑外部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内建筑与建筑间的空隙或是由住宅建筑围合所形成的场地,具体包括住区内的道路、庭院、广场、游园、景观绿地等。它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连接住区空间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桥梁,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住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概念在现代才被提出,但在中国传统的人居模式中早有体现。上海里弄与北京胡同是我国南北方两大典型的传统居住空间类型,是时代、历史与当地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在居住小区的设计中,形式新奇的居住建筑成为普遍审美,且传统居住建筑设计变得符号化。为了传承中国庭院精神,回归中国文化,对传统庭院文化如何融入现代居住区设计进行了思考。文章主要从古代庭院建筑和现代住宅建筑创作的冲突入手,分析中国庭院精神的内涵,寻求中国庭院精神的传达载体,并以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江油关社区为例,探析了中国庭院精神在现代小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空间意境再现——现代中式住宅庭院空间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式住宅的出现不仅使其具有丰富住宅空间、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等重要作用,而且促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价值a文章主要从庭院空间角度来解读传统空间意境,分别以低层和多、高层的现代中式住宅的水平庭院和垂直庭院为客观载体.探讨现代中式住宅对庭院空间所进行的重新演绎及全新的空间形式。通过分析指出中式住宅庭院空间设计的不足,为现代中式住宅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许俊萍  韩嵘 《山西建筑》2003,29(10):1-2
介绍了居住行为与住宅中起居空间的关系 ,阐述了中国的传统住宅与传统的居住行为 ,从不同的角度 ,论述了现代住宅设计与居住空间的私密性 ,指出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郭恒 《山西建筑》2007,33(27):34-35
从中国传统庭院其本体开始,对近几年来居住建筑设计中逐渐回归的庭院文化进行了合理性和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分析,指出庭院生活在现代居住中扮演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从居住生活层面对中国人失落的传统人文精神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集合住宅的使用已成为我国解决居民的生活需求的主要居住形式,由于其高度和体量的问题,集合住宅不及传统住宅,居住环境不够优越,因此,庭院空间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庭院空间在平面和空间上的营造会使住宅形式更加灵活、丰富和私人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传统聚落的研究,指出低层高密度的庭院住宅主要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选材容易,结构简单,故造价较低,建造容易,而且院落空间组合有一定的灵活性,有利于居民参与更新。其次,在小城镇住宅建设的过程中,对传统住宅进行“类设计”的合院住宅可融入乡民的集体记忆,保持小城镇肌理,实现有机更新。第三,有利于创造丰富的过渡空间,实现从私密空间到半私密空间再到公共空间的过渡,形成了多层次的人际交往空间,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具有领域感、人情味、私密性的生活场所。最后,有利于发挥较高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结合农业生产发展庭院经济。同时文章阐述了其在小城镇住宅建设中的意义,得出低层高密度的庭院住宅可以成为小城镇居住土地使用的经典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迈向聚合居住--论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蕾  刘云 《华中建筑》2005,23(1):81-83
高层住宅的大量建设从整体上将“居住”向“狭义居住”演变,降低了居住生活质量,如何在高层住宅中营造居住场所的公共空间,或者实现住宅的“厂义居住”,应借助于探讨传统居住方式的居住需求在高层中实现程度,进而探讨在高层住宅中满足这些需求的活动类型、空间构成方法,在此多功能的空间聚合的设计方法就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