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土方量计算中的断面法、方格网法、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法、三维建模法的基本原理,文中通过两个不同的案例来进行计算对比,比较了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精度,讨论了它们适用的地形条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工程建设中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断面法、等高线法及基于DEM数字地面高程模型的计算方法等。基于各种土方量计算方法各自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针对资溪县工业园区的地形情况,采用了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并重点讨论了在不同地形坡度下会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最后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对成果做出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文中简单介绍了多层数字高程模型的含义、特点、表示方法及其发展与研究现状。其次,主要介绍了多层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获取和其数据结构。数据获取包括数据采集,多层DEM数据结构有离散点结构、规则格网结构、不规则三角网结构、等高线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种。最后介绍了多层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构建、内插及其应用。构建多层DEM的方法有规则格网法(GRID)、不规则三角网法(TIN)和混合法(GRID-TIN)等;DEM内插主要有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和逐点内插三类。多层DEM主要应用于滑坡体的变形提取,为预测和防治滑坡灾害提供了必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一种获取矿区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新技术。基于煤矿区地表形变的基本特征,在介绍雷达干涉测量高程模型的基础上,叙述了利用InSAR技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和过程,并对影响数字高程模型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框架数据之一,其中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是数字城市空间信息的基础,它的建立对城市建设的各方面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数字线划图更是建立大比例尺城市DEM的一种原始数据,文中研究了从数字线划图(DLG)获得高程数据,建立DEM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杨赤中插值原理构造GIS的DEM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GIS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杨赤中滤波推估法,可将离散的DEM数据经插值计算转换为格网DEM数据。其大致过程是:将地形测图中得到的地形碎部点高程观测值看作一种包含规律性变化和随机性变化的复合变量,利用二项系数加权游动平均对观测值序列进行逐遍滤波,显现出基本变化成分,建立估值数学模型,求得各格网点高程估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露天矿土方量计算方法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Li DAR点云数据的露天矿土方量计算方法。以某露天矿为例,首先对获取的原始Li DAR点云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然后采用逐点插入法构成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r irregular network,TIN),通过距离倒数加权法插值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最后通过不同时期的DEM进行了土方量计算。试验表明:所提方法自动计算的填方量、挖方量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6%和97%,对于提高露天矿土方量的计算精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本内核,其应用的广泛性不言而喻。关于DEM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但要生产高精度DEM,一般是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借助于立体模型对DEM进行可视化编辑、修改。这种方法能够达到制作高精度DEM的要求。该文主要论述应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制作高精度DEM及其精度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ArcGis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的作业过程,探讨了DEM制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一定区域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及其高程的数据集或者是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数据集。DEM用途广泛,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区调等工作以及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都需要高精度的DEM支撑。本文分析了用InSAR技术构建矿区DEM的方法及其在矿区开发和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法,分别进行了暴雨计算和产汇流计算,并基于水量平衡法,根据来洪过程线、排洪系统不同流态下的泄流曲线以及调洪库容曲线,分析了不同计算方法下尾矿库水位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性。计算结果表明,推理公式法采用概化多峰三角形过程线,计算的峰值流量较大且分布较为集中,库水位存在陡增陡降现象,计算结果偏保守,而瞬时单位线法主雨峰时段分布较广,计算的流量峰值较小,库水位增幅和增速均较小,更切合实际。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为尾矿库洪水计算方法的选取和具体实践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兴华 《金属矿山》2014,32(9):21-25
露天转地采矿山一般选用基建周期短和采矿成本低的地下采矿方法,如崩落法。然而,随着环保和土地保护的要求,矿山的开采一般不允许产生新的地表塌陷,转而采用充填法,对露天转地下矿山过渡时期的经营不利产生不利影响。由于露天开采已经对露天境界内地表造成了破坏,允许二次破坏,桑园铁矿提出了上部采用崩落法,下部采用充填法技术方案。为此,采用工程类比法和Laubscher法初步选定崩落法开采的高度,采用离散元的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崩落采矿高度和碎石覆盖层厚度联合选择研究,最终确定崩落法采矿的深度为108 m、碎石覆盖层的厚度为40 m。经济分析表明,桑园铁矿采用上部崩落法下部充填法联合开采,不仅可推迟充填站建设时间,而且节省约1亿元采矿成本。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软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安全性,提出了基于不同加载速率和地基处理方式下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研究方法。结合土体弹塑性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不同工况下软土地基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仿真计算。算例结果表明,软土地基的形变速率大小同地基所处的状态稳定等级并无紧密联系,需考虑多种因素后综合决定。而加载速率对软土地基的变形速率影响明显,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软土地基的不同处理方式将对其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地基排水性好,将大幅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且其稳定性不宜采用单一的变形速率指标来界定。研究可为软土地基下的工程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单排单锚抗滑桩的一种新的更可靠的计算方法,即新地基系数及预应力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有限杆单元法。此法可在初步设计和一般工程中应用。所有的这些方法经在工程中应用,与以往的方法对比,更简单且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简要阐述了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通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例.论述了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运用价值工程使国家投资的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的具体措施。说明了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推广运用价值工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部近水平煤层煤矿地下水库有效储水空间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地下水库上覆各分界岩层的垂直位移轨迹方程计算各分带岩层冒落前后的体积差,从而确定煤矿地下水库不同分带内岩层的有效储水空间,解决了现有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系数难以确定,导致地下水库储水空间计算困难的问题。基于工作面上覆岩层断裂分带划分结果,确定煤矿地下水库的主要储水空间为垮落带与块体铰接带垮落岩层的空隙、裂隙与离层空间,得出了近水平煤层垮落带与块体铰接带有效储水空间的计算表达式。基于结构力学与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垮落带分界岩层可能形成的3种不同结构形式,推导了砌体梁结构、台阶岩梁结构及完全垮落情况下工作面上覆垮落带、块体铰接带分界岩层的垂直位移轨迹方程,得出了上覆不同岩层结构煤矿地下水库的有效储水空间理论计算表达式。以大柳塔煤矿近水平煤层煤矿地下水库工程实践为依托,采用UDEC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断裂结构,研究得出了地下水库上覆各分界岩层的垂直位移轨迹曲线,发现地下水库四周边界位置较中间位置的垂直位移量小,即四周边界位置具有更大的储水空间。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分界岩层的垂直位移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得出了煤矿地下水库的有效储水空间。基于不同计算时步上覆岩层垂直位移曲线的差异,分析了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空间的时空演化规律。通过在大柳塔煤矿进行现场抽放水试验,验证了上述煤矿地下水库有效储水空间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及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VB语言良好的界面定制功能及其数据运算存储能力,研发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尾矿输送水力计算程序。通过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用户只需根据界面提示输入相关参数,程序便可自动完成计算。通过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该程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程序能方便、准确快捷地完成相关计算,且计算结果精度高,对尾矿输送的工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露天矿真三维可视化是矿山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三维可视技术以3DMine软件为平台,集地质、测量、采矿、管理为一体,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图形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用一定的方法建立矿床地质模型,对某一地区的地质地形进行准确而详细的描述,具有对地质地形信息存贮、查询、修改、计算地质储量、绘制地质地形图件,进行地质分析等功能的信息系统。它通过将各种地质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载入数据库来加以成图,能够直观的反应出矿山的三维可视化图像,很大程度上方便的了矿山的总体设计、储量计算及矿山的管理。本文以义煤集团青海公司木里矿为例介绍了我公司在此软件的基础上实现真三维可视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王滢 《金属矿山》2016,45(1):157-160
环境保护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公告(公告 2013年 第36号)中指出: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尾矿库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由于其特殊性,目前尚未形成共识。结合某尾矿库项目环评实例,根据尾矿库风洞实验确定尾矿库扬尘源强公式,根据尾矿库扬尘产生特性,对SCREEN3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在保持尾矿砂一定含水率(湿度小于1%)及尾矿粒径组成(尾中砂和尾细砂<30%)情况下,地面贡献浓度达标的距离不会大于1 500 m,折算到尾矿库坝基外侧,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