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高炉锰铁是炼钢所需用最为广泛的铁合金原料之一。由于我国使用的锰矿均为贫锰矿,在现有条件下,为了提高高炉冶炼锰铁的技术经济指标,节焦增产锰铁,除在原料,操作制度方面进行改进外,根据冶炼锰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蛊钢1号高炉投产以来的实绩,介绍了1号高炉节焦增铁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以及目前正在开发实施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延长1号高炉寿命,为其他高炉装备新技术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唐钢是个钢多铁少的企业(钢年生产能力120万吨,铁只有20万吨),为了节省燃料,取消化铁炼钢,铁水开始热供一炼钢厂。由于热供铁水经济效益显著(热供铁水炼钢比化铁炼钢使炼钢成本下降26元/吨)和生铁资源日益不足,迫使高炉 相似文献
6.
武钢4号高炉(有效容积为2516m~3)在1979年9月30日建成投产时,设有两个渣口和两个铁口,近年由于原料条件改善,烧结矿槽下过筛,富氧、喷吹、高压等技术的采用,以及高炉操作水平提高,加强设备维护,降低休风率,冶炼强度已从投产初期0.6t焦/(m~3·d)左右,上升到1989年的0.929t焦/(m·d~3),利用系数从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江苏冶金》1980,(1)
[本刊讯]1980年2月24日至28日,江苏省冶金工业局在仪征县召开节焦增铁会议。全省十七个钢铁厂的领导干部、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人与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到会同志还参加丁同时错开的省金属学会钢铁冶炼学术交流活动。会议总结交流了七九年全省节焦增铁的经验,较深入地讨论了存在的问题,着重研究了各厂1980年节焦增铁攻关计划。省冶金局副局长尹惠民同志作了会议总结。1977年以来,我省节焦增铁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省焦比不断降低,三年连跨三大步,继突破历史最好水平(689公斤)之后,1979年全省平均焦比降至675公斤。通过此次会议讨论,全省各炼铁企业一致决心再接再厉,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米的方针,使1980年全省炼铁平均焦比降至650公斤。会议总结了1979年节焦增铁工作,认为以下几方面生产技术与管理的措施对降低焦比发挥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杭州钢铁厂三号高炉(255米~3)自1979年一月中修恢复生产以来,炉况不稳。检修后炉容缩小(上小下大),故风量小,风压高,鼓风动能低。又因进风不均匀,进风量小的风口焦炭回旋不活跃,影响炉料均匀下降。三号高炉是马基式布料器。中修后一段时期装料制度仍以正花装为主,有时采用正花装加倒花装,或全部倒花装。这段时期炉况顺行不够理想,塌坐料较频繁,炉温波动较大,生铁炉外脱硫炉数较多,焦比在6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梅山铁厂有两座高炉,有效容积均为1060米~3,炉顶为双钟马基式布料器.设有14个风口,二个渣口,一个铁口.热风炉为内燃式,蓄热面积为66米~2/米~3,全部使用高炉煤气加热.炉料结构为烧结矿85%左右,配澳大利亚块矿约15%.1979年以来,生产条件相对稳定,但在客观条件暂时难以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主要从加强管理、改善原燃料冶炼性能和改进技术操作着手,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鞍钢2号高炉在现有原料条件下,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对风口布局,风口面积,料线,批重,装料方式,风压,压差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使上部调剂和下部调剂相适应,解决了2号高炉长期不顺的问题,实现了优质,高产,低耗和和长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梅钢2号高炉炉前出铁操作、工艺设备改进、渣铁沟维护及异常情况处理等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操作结果对炉前出铁技术进行了总结。炉前技术进步是高炉的稳定、顺行、长寿及效率提升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宝钢2号高炉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并组织投产的第一座4000m~2级大型高炉。该炉投产过程甚为顺利,尽管因受焦炭供应不足而限产,但各项指标并不低于同期1号高炉的水平。本文就投产及开炉后半年内操作技术与1号高炉相比所作的改善,择其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