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1):161-162
我国在课程教育改革中,不断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这就要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应用新的课堂模式,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高中思政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具有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同时也是现代课程教育改革下,教学进步的集中体现。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高中思政课实行"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方法、作用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2)
家用电器维修"四步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益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有:"四步教学法"的含义;"四步教学法"的操作过程;运用"四步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3)
课堂是思政课程育人的主渠道,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探索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作用。在丰富、优化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建设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以构筑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院校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联动的实践育人体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4)
“两主导六结合”教学法源于具体教学实践。一方面,它主张通过减少教师课堂“满堂灌”授课频次,提高学生听课的投入度和教师授课的受欢迎度,调动教师课堂授课积极性;另一方面,它坚持通过改变学生课堂全程被动的“填鸭式”授课现象,加强课堂特定时段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导性,满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意愿,给予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示机会,调动学生上思政课的积极性。最后,它通过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教学双驱合力,提升“毛概”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实效。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筑专业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也要通过思政内容的融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挖掘建筑专业课程隐含思政元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组织方式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本文主要探究了建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以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案提出,以期促进建筑专业课程思政的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思政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分析了各章节思政元素,重点从课程大纲、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土力学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通过课程思政和试验思政,力求双管齐下让学生进入和走出"小课堂",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实现土力学德育和智育深度交叉融合的合力育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6)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五步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在案例《基因在染色体上》中的应用,先介绍五步教学法理论根据与必要性,再具体到每一步的操作步骤:明确目标、学案导入、引导解疑、训练反馈、拓展延伸,最后通过案例"基因在染色体上"充分说明五步教学法的应用,以及用五步教学法讲课的反思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Z1):82-8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体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目前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教育回归实践、回归生活成为了目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因而高中思政课吸收和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课程教学实践中,能够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对生活的关注,促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0)
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中职学校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思政"金课"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对思政课思想上不够重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发展失衡、缺乏完善稳定的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等问题。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就要从思想上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课程制度体系、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全社会共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42)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重要的教育地位,承担着树立学生正确思想与价值观念的责任。高中思政教学内容难度提升,教师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很难理解高中思政教学中大量的专业术语。为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将抽象的思政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高中教师应努力适应教学改革,充分利用视频资源这一新型教学资源。科技水平的提升使得很多电子化教学资源涌入课堂,高中思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视频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