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螺栓加强板对横隔板弧形切口的加固作用,通过现场监测随机车流下加固前和加固后的弧形切口的应力响应,获得了加固前和加固后的弧形切口应力谱。基于等效损伤原则获得加固前、后弧形切口构造细节的等效应力幅和加载次数,结合AASHTO规范开展了加固前、后弧形切口构造细节的疲劳评价。研究表明:横隔板弧形切口主要受面内应力影响,螺栓加强板增加了横隔板的厚度,明显降低了弧形切口的应力水平,横隔板厚度过薄是导致该桥弧形切口疲劳开裂的原因,螺栓加强板可以改善弧形切口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
赵欣  孙嘉伟  李颖 《结构工程师》2021,37(4):174-180
目前国内钢吊车梁直角突变式支座发展出疲劳裂纹的现象十分普遍,为改善该类支座的抗疲劳性能,提出了三腹板的加固构造方式.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分析支座处加固前后各应力集中部位沿焊缝长度方向的结构应力分布及过渡板对三腹板构造的影响;基于热点应力法,探究了边腹板长度、厚度、间距对三腹板构造加固效果影响的一般...  相似文献   

3.
曾海  顾松 《预应力技术》2007,11(3):34-36
为解决具有深绞缝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变连续梁桥的升级加固中存在的锚固装置多、构造复杂、造价昂贵以及易对梁产生损伤的问题,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邢现军高工提出了“等应力束技术”的设想。本文介绍了预应力等应力束在东洋河大桥加固工程中的设计和实施方法,指出该等应力束加固法可有效节约预应力钢材,减少锚具用量,并对桥梁的整体结构受力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民中心钢牛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深圳市民中心钢牛腿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了原设计方案在构造方面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即钢牛腿根部S20点处存在着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针对该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措施,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发现:加固前,S20点荷载-应力曲线上升迅速,在设计荷载处更是接近于屈服,应力达到413.3MPa;加固后,该点的荷载-应力曲线上升速度明显减缓,在设计荷载处其应力值仅为319.2MPa,比加固前降低了22.8%。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的钢牛腿模型能有效地改善其构造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韩志宾 《四川建材》2012,38(4):119-120
本文从旧桥的加固设计、新旧桥混凝土收缩徐变变形差异对连接后结构性能的影响、连接部位的构造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能为今后的旧桥拓宽和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范晓  屈妍 《山西建筑》2007,33(26):114-116
详细介绍了梁增大截面的加固设计方法,及保证加固后的混凝土梁能整体工作所必须的构造措施和施工工艺,同时还介绍了梁加固后在使用阶段钢筋应力的计算及控制,以推广增大截面加固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增大截面法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工程实例 ,论述了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具体应用 ,并据此分析了增大截面加固法的受力特征、一般的构造处理及钢筋应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锚固结构的细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宁市邕江大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为背景,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锚固在原结构一般梁截面的锚固结构进行细部分析,根据获得的空间应力分布特点,考虑采用槽钢、螺纹钢和钢筋层对锚固结构进行局部加固的构造措施,分析表明:在锚固结构与原结构交接部位设置槽钢、螺纹钢,能有效地降低该位置混凝土的应力集中,使得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局部应力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同时,工程实践表明,该有限元细部分析方法较为符合实际锚固结构的受力特点,其计算结果和局部加固的构造措施,可作为同类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锚固结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南京金都大酒店加层结构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原建筑物的加固、基础改造、加层部分与原建筑物之间的构造处理、预应力加固施工中应力控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袁善堤 《浙江建筑》2010,27(7):43-45,49
通过对混凝土桩基承台加固方案的探讨分析,对比多种常规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孕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提出暗梁包圆措施解决承台抗冲切的加固原理,增设抱攀改变传力途径,解决了混凝土局部应力强度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考虑公路扩建工程中新、老路修建历史的差异,建立了软土地区公路新建和扩建全过程力学响应分析的平面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新、老路软基未加固和搅拌桩加固的4种地基加固方式下新、老路面对差异沉降的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拓宽前老路基顶面沉降呈“盆形”分布。新路基荷载下老路中心处发生回弹。老路软基搅拌桩加固时老路基顶面沉降由“盆形”分布逐渐发展为“倒钟形”分布。新、老路软基均未加固时面层顶部的最大水平拉应力最大,新、老路软基均搅拌桩加固时面层顶部的最大水平拉应力最小。老路软基搅拌桩加固时新路面层顶部受拉,其余3种地基加固方式下新路面层顶部受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两根采用围套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初始应力水平指标β、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构造措施等因素对试件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构造措施来保证新旧两部分整体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高层建筑混凝土柱抗震加固方案探讨(一)》[1]的续篇,阐述了高层建筑混凝土方柱采用湿式钢构套加固设计方法,给出了加固设计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原柱混凝土平均压应力水平指标β,确定原柱混凝土加固后强度提高系数α和钢构套角钢材料强度降低系数γ。为了保证钢构套结构与原有混凝土方柱很好的协同工作和有效的受力,制定了必要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一具体工程的结构加固,介绍了加固方案的选择、相关构件强度的计算、节点构造的处理等主要加固步骤。工程实践表明,不同受力构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加固方案,节点构造必须保证加固前后的部分能够共同工作。加固后结构的良好工作性能证明,选用的加固计算理论和构造措施合理。  相似文献   

15.
1.钢筋混凝土构造加固的背景钢筋混凝土构造是目前运用最为普遍的构造方式,特别是在工业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所占比严重,但是钢筋混凝土构造在超越运用年限后,会呈现明显的损伤。这些建筑物有的由于运用超出建筑物自身的运用极限;有的由于建造质量差;在这种状况下,常常不会因而而撤除重建,构造均需求停止加强,补强,改造和维修。混凝土构造的加固能够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个品种,在设计人员设计时可依据实践状况选择适宜的办法和施工技术。直接加固的普通办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加强塑料加固法、绕丝法、锚栓锚固法等。间接加固法包括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滑面上应力控制的边坡主动加固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边坡加固的内部机制,建立边坡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在给定控制点上,以边坡加固后应力状态与边坡未开挖时应力状态为边界条件,提出了基于滑面上应力控制的边坡主动加固计算方法.该方法给出了滑面上应力控制点选取模型,并以等效应力作为应力控制的判别准则,建立了边坡加固应力控制函数.以应力控制函数为目标函数,以外部加固荷载及分布为约束条件,借助遗传算法建立边坡应力控制智能优化模型,实现了基于滑面上应力控制的边坡主动加固设计计算.最后,经过实例计算及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通过优化控制外部加固荷载大小与分布,可有效地控制和修复边坡内滑面上应力损失.所提出的方法是一种以稳定性为前提的边坡主动加固计算的新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所得结论可为边坡加固治理及施工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设计的缩尺模型是以一栋八十年代典型三层砖砌体办公楼为原型,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对其进行加固;探讨了该模型试验设计全过程的关键技术,包括墙体竖向压应力的模拟和钢丝网、水泥砂浆、砖砌体的材料协同工作等方面;给出了模型材料的选择、相似关系的确定、构造措施的做法、加固面层的做法、附加质量的确定以及仪器仪表的布置等;结合数值分析给出了在地震作用下该模型加固后的初步预测结果,为下一步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验证该加固方法对砖砌体房屋整体加固的有效性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路基夯实加固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强夯加固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路基拓宽加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指出在路基拓宽施工中应加强强夯施工的精细化操作,以期在满足拓宽需求的前提下,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介绍了等应力束技术的工程背景及特点;然后结合东洋河大桥升级加固工程,介绍了等应力束技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如总体张拉工艺、纵向张拉设备、纵向张拉端、横向张拉设备及装置、预应力钢束的起弯点和落弯点处的构造等;介绍了应力束技术施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如精确控制钢束张拉应力,单点张拉和双点张拉的差别,首孔横张顺序对预应力效果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对某厂房罕见牛腿裂缝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检测,对牛腿顶部混凝土进行了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理论分析与牛腿裂缝形式非常吻合。分析表明温度应力在设计中不容忽视,边梁的扭矩对与梁整体浇注的构件有影响。设计时应考虑温度应力的作用,支座在构造做法上应采取合理措施释放温度应力及扭转约束应力。对此罕见牛腿裂缝,提出了可行的处理方案与加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