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了探明脲醛树脂餐具、密胺树脂餐具及脲醛树脂与密胺树脂混合餐具中甲醛迁移行为的规律,采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的甲醛迁移量,研究了浸泡液类型、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密封程度、加热方式、使用次数及表面覆盖纯密胺树脂涂层对于脲醛树脂餐具、密胺树脂餐具及脲醛树脂与密胺树脂混合餐具中甲醛迁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溶液对餐具中的甲醛迁移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则甲醛的迁移量增大;浸泡时间延长则甲醛迁移量相应增加,在密闭环境中浸泡则甲醛迁移量剧烈增长;水浴加热的餐具的甲醛迁移量相对于烘箱加热稍大;使用次数增加,脲醛树脂餐具、脲醛树脂与密胺树脂混合餐具的甲醛迁移量增大。在餐具表面热附纯密胺树脂涂层对甲醛有很好的防护作用。脲醛树脂餐具、脲醛树脂与密胺树脂混合餐具中甲醛的迁移规律与密胺树脂餐具中甲醛的迁移规律基本一致,但是同种工艺条件下,脲醛树脂餐具、脲醛树脂与密胺树脂混合树脂餐具更易析出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4.
6.
密胺塑料中三聚氰胺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研究食品模拟物种类、接触时间、接触温度、乙酸浓度、乙醇浓度、重复使用和微波加热等迁移条件下,密胺塑料中三聚氰胺在水、4%乙酸(w/v)、10%乙醇(v/v)、95%乙醇(V/V)和异辛烷等5种食品模拟物和牛奶样品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模拟物的属性对迁移行为有显著影响,迁移量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增加而变大。酸性食品和牛奶中的三聚氰胺迁移风险较高,且需控制密胺塑料的使用温度、盛放时间、重复使用次数及微波加热功率和时间以降低密胺塑料中三聚氰胺迁移风险。 相似文献
7.
8.
密胺餐具由于其耐热、牢固、价廉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密胺餐具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其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PET膜中增塑剂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含量较高,其会向PET膜所包裹的食品中迁移,本文设计实验对DEHP在猪肉中的迁移进行研究。研究首先用PET膜将肉进行包裹,并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恒温储藏,并采用皂化蒸馏法提取肉中中的DEHP后用气相色谱法对DEHP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DEHP在猪肉中的迁移量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及随接触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性的增加。在90℃下储藏0.5 h的迁移量最大,达到了1892.86 mg/kg,而在低温5℃时接触时间小于40 h的状况下,在猪肉中没有DEHP的检出,其他检测状况下,DEHP的迁移都超过了EC所规定的迁移量上限60mg/kg。此外,DEHP的迁移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定量法测试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抗氧剂2246和乙醛向酒精溶液中的迁移行为。实验条件对二者的迁移行为有明显影响,其中降低实验温度和酒精浓度可以抑制二者在实验条件下的迁移。当酒精浓度为8%,实验温度为20℃,测试时间为90 d时,乙醛的迁移量为0.11μg·g~(-1),抗氧剂2246的迁移量为0.19μg·g~(-1),均处于较低水平。虽然提高酒精浓度和实验温度会造成二者迁移量上升,但在40℃下,将PET板材浸泡于浓度为60%的酒精溶液中90 d后,乙醛和抗氧剂2246的迁移量也仅为0.21μg·g~(-1)和0.70μg·g~(-1)。 相似文献
12.
美耐皿餐具中残余三聚氰胺单体向食品中的迁移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合成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并与不同浓度的纤维素混合,配制成的模塑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模压成美耐皿制件,研究了纤维素含量、模压温度、模压时间、浸泡介质和浸泡时间对美耐皿制件中残余三聚氰胺单体向介质迁移行为的影响,观察了浸泡前、后制件的表面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美耐皿制件中残余三聚氰胺单体向乙酸稀溶液中的迁移量最大,众多因素中纤维素含量对残余单体迁移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浸泡300 h后达到迁移平衡,乙酸稀溶液对美耐皿制件表面存在溶解性腐蚀。 相似文献
13.
以汉中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定期采集某水稻田不同深度的土样和水样,测定土样水解性氮含量和水样总氮含量,分析水稻田氮元素分布迁移规律.结论为:1.水稻田0-10cm土壤水溶性氮含量受施肥和降雨天气的影响不大,而10-15cm土壤水溶性氮含量受施肥和降雨影响较大.2.施肥后,水样中氮元素含量迅速增大;遇到降雨后,水样中氮元素含量迅速降低建议施肥前关注天气变化,合理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镉一碘化钾一罗丹明B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优化法对实验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检测条件下,镉浓度在0.1~3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19+0.0154C(μg/25mL),相关系数r=0.9982。利用该法对模拟土壤环境中镉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镉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以华北地区的峰峰低硫肥煤和山西中硫焦煤为原料,利用1 kg热解试验装置进行模拟炼焦试验,并对所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产品中硫元素形态和质量进行测定,揭示了炼焦煤中硫元素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炼焦煤挥发分差别不大,硫元素迁移规律基本相同;炼焦过程中,不但原料煤中硫酸盐硫得以保留,还有其它形态硫经过复杂的热解化合反应生成新的硫酸盐硫;无机硫中的黄铁矿硫和有机硫中的脂肪硫、硫醚、硫醇等在炼焦过程中以H2S形式转移到煤气中,转移效率一般低于50%;原料煤中黄铁矿硫含量越高,H2S的转移率也越高;其他噻吩硫等在炼焦过程中不分解,留在焦炭中。 相似文献
18.
汞是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痕量元素,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排放不仅与元素的性质、含量有关,而且与煤中痕量元素的赋存形态有关。基于固定床热解反应系统,研究了神华褐煤热解过程中汞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汞的迁移率随热解终温的升高而急剧上升,当热解终温在350℃以上时,热解终温再升高,汞的迁移率的升高幅度变缓,当热解终温达到500℃时,汞的迁移率已达95%左右。原煤和热解半焦的逐级化学提取实验表明,经热解后,煤中可交换态、硫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的汞含量大大降低,且在400℃以前已基本释放。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