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生产性保护"逐渐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对活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育民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百色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以壮锦、绣球、刺绣为例,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性保护"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构建政府支持性机制、加大产品文化创意、实施文化脱贫致富、开发电子商务市场、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等民族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生产实践保护离不开创新,而不断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是传统手工艺能够流传至今的积极因素。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和传统手工艺的创作特征,阐述相关主体在传统手工艺实践保护中的职能和相互关系,提出从传播保护、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新型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调整创新保护策略,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并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树立人民群众文化自信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联动的微观层面,以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依托家庭、社区、学校、市场及社会等载体,分别从活态化、生态化、区域化的视角,构建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相适应,以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传承人保护模式、旅游利用模式以及区域整合模式,为探索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新道路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生 物环境等自然地理因素和民族传统与宗教风俗、区域的历史背景、情感文化等人文地理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 对不同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响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形成各地纺织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各具特色的重要原因,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地理环 境的影响,其原始形态、选材用料、生产工艺和题材选择上主要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和演变则较多受 到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许多高校成立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机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阶段都有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方向。这样的教育应该如何进行,需要讨论和厘清以下问题:一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体系问题。二是明晰直接参与实践和体验是研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基于这样的特点,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问题讨论。三是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要有关于技能训练的前修课程。目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应当在高等级的层面上进行。如果要在本科阶段实施,则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安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记录、保护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6.
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项目"多"、内容"特"、空间"广"的特征而被广泛关注.因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介入乡村振兴中所彰显的文化氛围改善、经济价值发挥和社会效益提升,而使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了与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耦合的现实意义.在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介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政策衔接阻滞、生存环境恶劣、嵌融深度不够和经营运作滞后的实践困境.基于政府、社会、实施、市场视野发展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介入乡村振兴,并助推乡村振兴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的非物质水文化遗产是巴渝水文化的核心构成部分,类型丰富,分布广泛。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一些重要的非物质水文化遗产正日渐从我们的视野里消逝,在重庆开展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的清查,优先扶助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水文化遗产项目,扩大宣传和教育,提高对非物质水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传承团队的资助水平,创立具有重庆区域特性的非物质水文化遗产品牌,加快发展包含有水文化舞蹈、水文化竞技竞赛和水民俗等内容的特色旅游开发利用,尝试进行生产性保护,推动重庆地区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科学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发展与文化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陕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陕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的价值特征;提出了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通过对非遗传承人进行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全方位构建了以传承人为核心的口述史、实践和传习资源。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资源——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教学流程再造为例,探讨非遗技艺隐性知识的教学转化与应用,研究保护、传承非遗技艺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Vlog是视频创作的流行趋势,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中要不断融入新兴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探寻 Vlog 视角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研究认为:第一,Vlog平台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专业化Vlog受众数量过少、缺少已认证的专业化Vlog账号、保护内容碎片化、Vlog内容同质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产业化程度低五个方面。第二,Vlog平台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育、加强与专业传承机构协作、融合新媒体技术、建立合适的创作机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 Vlog 促进非遗产品销售这五方面入手。第三,“ 纺道服途”团队的Vlog平台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反响良 好,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晰传承人和环境人在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中的策略选择,构建了传承人和环境人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求解演化博弈模型的局部均衡点,并对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仿真软件对传承人和环境人交互行为的演化路径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所隐藏的价值和环境人支付的初始成本直接决定了两者在演化博弈进程中的策略选择,同时超额收益的分配系数和环境人的惩罚系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系统的最终演化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含义、基本状况,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以湖北"杨楼子榨坊榨油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为例,探讨了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措施。认为生产性保护可激发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是积极、有效的保护传承方式,应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有利其代代相传为原则。应注重传承方式创新,以技术与知识的传承为重点,突出产品的个性与差异,着重体现人而非机器的价值,需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泛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泉州北管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被称为"天子传音"的泉州北管音乐在社会相关机构的努力下也逐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地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文章将在分析泉州北管的历史源流、发展过程及现实传承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民间传统音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人文传统和自然环境,深入探索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泉州北管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徐州梆子,是产生与活跃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地方戏曲,是梆子声腔大家庭中一个颇具特色独立的剧种,尤其是其戏曲音乐,虽与豫剧、山东梆子颇多渊源关系,但个性鲜明,在梆子声腔体系中卓然特立。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徐州梆子,是产生与活跃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地方戏曲,是梆子声腔大家庭中一个颇具特色独立的剧种,尤其是其戏曲音乐,虽与豫剧、山东梆子颇多渊源关系,但个性鲜明,在梆子声腔体系中卓然特立。  相似文献   

16.
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饮食烹饪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现状,梳理和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动中国饮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以西安地区传统“老字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传统老字号及其商业区历史发展演变的调研和其衰落现状的分析,从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殊关系的角度提出了西安城老字号保护与延续发展的新思路,主要包括结合“老字号”本身特定的建筑和空间环境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1月21日至23日,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在徐州工程学院隆重举行。来自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系统等与会代表共130余人出席会议。这里发表一组文章,系根据与会专家所作报告或讲话记录整理。限于版面,其他专家的论文或发言稿将在下期揭载,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9.
传统棉纺织技艺在中国纺织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门类.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棉纺织技艺的非物质文化属性,对传统棉纺织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做进一步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传统手工棉纺织技艺呈现出的新时代特征,应从树立土布文化新观念、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制订土布认定标准、规范土布产品市场,开拓土布设计思...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传承、发展和利用价值,适合采取生产性保护方式.目前在生产性保护中还存在专业人才匮乏、保护的针对性不强、过于迎合商业性需求等问题.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应坚持活态传承原则、分类开发原则、创新驱动原则、产业融合原则.构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在创意环节可侧重于实行产业融合发展,在生产环节要发挥不同主体的不同作用,在流通环节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载体的作用,在销售环节可实行线上与线下营销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