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滨海地区软-硬二元地层中深长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土体变形响应特性及分布规律,以厦门枋钟路隧道明挖基坑为例,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对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土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及立柱变形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实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水平位移呈现中间大两头小“鼓胀”式分布,最大水平位移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0.16%~0.50%,且大致位于开挖面以下10 m深度处;基坑邻近地表沉降呈“凹槽”形分布,最大地表沉降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0.25%,发生在距坑边0.3倍基坑深度的位置;相较而言,立柱竖向变形分布较为均匀,最大竖向位移约为5~10 mm。  相似文献   

2.
对长沙某二元结构土层中一个地铁车站明挖基坑对周边高层建筑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工程地质条件、周边建筑情况、基坑施工及监测方案;然后,分析连续墙的侧移和坑外沉降,并重点分析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形的历程和特点。与软土地区的多层建筑的沉降相比,高层建筑的沉降受周边连续墙的施工和坑内降水的影响很小;建筑物的沉降小于邻近地表沉降,且出现了转动和隆起;建筑物的沉降、变形与建筑的长宽比、距基坑的距离呈一定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3.
郑田波 《广东建材》2023,(3):55-58+7
为研究软土地质条件下,明挖隧道深基坑开挖的变形机制,本文以长山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敔山湖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的手段,对明挖隧道深基坑的冠梁水平位移、钻孔灌注桩水平位移以及支撑轴力进行实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深基坑长边方向右侧和左侧的冠梁水平位移变化范围均在±5mm之间,基坑短边方向的冠梁水平位移为1.0mm;在明挖法隧道开挖24d内,围护桩水平位移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在开挖24d以后,围护桩水平位移曲线变现为明显的中间“膨胀”,而桩顶和桩底的水平位移较小;第一道钢支撑的极大值为2455kN,第二道钢支撑的极大值为1400kN,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现场检测的手段,获取了大型明挖隧道结构施工期内衬开裂的分布规律。检测结果反映了长度约100m的明挖结构内衬开裂分布范围、规律。裂缝长度从0.3m~6.2m不等,典型裂缝宽度约为0.36-0.75mm,裂缝深度约为20-35mm。主要分布于下一层板刚度改变位置。通过分析裂缝分布规律,给出了施工过程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地下明挖隧道深基坑工程中不同围护结构下的结构内力及土体位移变化规律,文中以杭州某地下明挖隧道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实测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相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围护结构下三者变化规律类似,均在基坑开挖至底板时变化量最大;支撑轴力在土体开挖第一天变化量最大,支撑拆除后约4~5d内未拆除的支撑轴力逐渐增大至峰值后趋于稳定。此外,对于存在规划地铁下穿拟建隧道的情况可采用SMW工法桩。  相似文献   

6.
基于济南市济泺路穿黄隧道工程,研究了BP神经网络和灰色GM(1,1)模型分别对隧道开挖影响周边建筑物沉降的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预测深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均能够取得较好的预测结果;对建筑物的沉降量进行中长期预测时,BP神经网络模型更适合进行预测;灰色GM(1,1)模型的特点需使用的实测数据少,该模型适用于短期预测,在监测数据较少时能够发挥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杭黄铁路桐庐隧道处于富水厚卵石地层中,某段明挖基坑临近高速公路且开挖较深。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明挖基坑施工过程各阶段基坑和地层受力变形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围护结构变形、钢支撑受力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地区常见的住宅小区车库基坑开挖实例分析无撑开挖的可行性.强调要在对基地土质和周边环境充分认知的情况下,辅以围护加强或边坡强化,按"时空效应"挖土和严密的信息化监挖是实现无撑开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依托西安市南门隧道上穿近接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工程,采用Midas GTS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5种不同工况下各施工阶段及施工完成阶段下的基坑变形和地铁管片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在原状土不采用旋喷加固处理的情况下,基坑最大隆起变形值为11.3 cm,地铁管片最大隆起变形值为5.8 cm,均大大超出了变形限值;采用随挖随填施工的情况下,基坑隆起变形有一定减少,沉降变形有一定增加,但变形值均超出变形限值;在对原状土进行旋喷加固及采用抗拔桩措施的情况下,基坑及管片变形值均大幅降低,且小于变形限值。研究结果可为明挖基坑上穿既有地铁隧道变形计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预制桩用于基坑支护具有施工速度快、经济性显著的优点,在满足支护结构强度及变形控制要求情况下深受市场欢迎。但是预制桩支护同时也具有密集挤土效应,因此导致建筑物在支护桩施工及基坑开挖全过程中发生隆起—沉降变形。本文以某软土基坑预制桩支护施工过程为实例对其周边建筑物进行了全过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在支护桩施工期间建筑物先迅速隆起,后在基坑开挖期间缓慢沉降。建筑物隆起及沉降均在基坑中部最大,具有显著空间效应。同时,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进一步表明,建筑物基础对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形态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10标芳芯路站为实例,通过轴力伺服系统和普通钢支撑两种支撑下的实测数据对比,分析总结了轴力伺服系统在富水软土地层下超深明挖深基坑中对基坑变形的控制作用。通过芳芯路站主体基坑的应用实践,证明了轴力伺服系统对控制基坑变形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温州市域铁路S1线SG11B工程采用明挖基坑施工,拟建工程区内大范围分布深厚层软土,其具有易触变性、高压缩性、强度低等特性,工程性质差。在施工过程中,对围护墙顶位移、围护墙体水平位移、立柱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基坑外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分析来研究软土明挖基坑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竖向位移与坑底土的回弹、结构自重等密切相关;应根据工况选择水平支撑的架设位置;在降水量较大时期应做好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锋  董小卫 《土工基础》2020,(6):685-688+720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具体结合一工程实例,针对基坑开挖和结构支护进行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具体分析了基坑施工引起的深层水平位移和基坑周围的地表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过程是一个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内土体、基坑周边土体共同作用的问题,支护结构和支护方法对基坑周围环境的影响明显,周边土体和基坑内土体对基坑性状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由于杭州城区周边建构筑物、管线较多且环境复杂,这对杭州城区明挖电力隧道基坑挡墙结构、内支撑结构选型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今结合杭州地区地层与电力隧道结构特点,分析几种适合杭州地区的基坑挡墙结构与内支撑结构,并总结其各自的优缺点与造价情况,以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施工监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三要素之一,在隧道施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南京市快速内环东线工程标段三场地地质条件极差,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延伸长度长,宽度相对较宽,基坑施工期的稳定性及抗渗、抗管涌流沙问题较突出,因此制定监测方案对开挖过程中基坑的变形及稳定情况进行跟踪,确保了施工期基坑的安全稳定,为今后明挖隧道基坑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方法基于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和无损无缝驳接技术施工过程中,受到单一区间隧道施工和整体车站施工的相互干扰影响,导致细部施工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既有成型盾构隧道新增明挖车站结构细部施工技术研究。以某市地铁的一号线一期工程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出土量实现土压平衡模式掘进,调节密封仓内土压力。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对管片拼装进行精细化管理,支撑加固地层。通过在管片处设置环向连接钢带,进行防水细部施工。模拟盾构始发洞口设置,对咬合桩细部施工,由此完成新增明挖车站结构细部施工,保证地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李波  张延庆 《市政技术》2010,28(5):139-141,167
通过对美兰机场隧道明挖基坑的监测,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结构位移与内力的关系,总结出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从而更好地指导施工。经分析得出:基坑变形与土方的开挖、桩后土体的强度、锚索的锚固力以及钢支撑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市天府新区综合管廊XL路段明挖深基坑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明挖深基坑整体变形,借助ABAQUS软件构建土体与支护工程的三维结构模型,将软件分析计算输出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予以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建模计算所获得的数据结果与施工监测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小宽深比基坑的变形特性,结合上海虹桥地区23个小宽深比基坑实测资料,在与普通基坑变形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形状、不同支护形式的小宽深比基坑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小宽深比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移值(δ_(hm))的平均值为0.16%H_e(H_e为基坑开挖深度),明显小于普通基坑的δ_(hm);(2)小宽深比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移点埋深(Hd)范围为(H_e-6,H_e+6);(3)小宽深比基坑墙后最大地表沉降值(δ_(vm))的平均值为0.15%H_e,小于普通基坑的δ_(vm);(4)小宽深比基坑中井形基坑的δ_(hm)和δ_(vm)均小于狭长形基坑,表现出较强的变形控制能力;(5)小宽深比基坑的δ_(hm)和δ_(vm)与支护形式有关,钢板桩、SMW工法桩、钻孔灌注桩对应的变形依次减小;(6)小宽深比基坑墙后地表沉降呈梯形分布,其沉降影响范围小于普通基坑;小宽深比基坑中狭长形基坑墙后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大于井形基坑;(7)小宽深比基坑δ_(vm)/δ_(hm)的平均值为0.96,主要与土层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某近接隧道明挖深基坑项目为研究背景,对基坑施工时的变形与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基坑施工对地表沉降、基坑底部隆起和既有隧道的影响。并基于开挖顺序的不同对隧道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式,分析了基坑施工对隧道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