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晓红 《山西建筑》2012,38(27):130-132
以AC-16混合料的3种级配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分析了3种级配在不同SBS改性剂掺量下的高温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BS改性剂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DS会明显增大,车辙深度RD会明显减小;较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明显高于较细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不同含量的废旧橡胶颗粒进行车辙试验研究,分析了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抗车辙的路用性能,从而验证了以废旧橡胶颗粒作为骨料的形式掺入沥青混合料中,其高温稳定性比未掺入废旧沥青混合料要好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李红勇 《山西建筑》2007,33(11):350-351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采用四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来分析对比浸水车辙和非浸水车辙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非浸水车辙试件的车辙深度相对较小,同时指出混合料的类型、荷载、材料本身等也是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董强  郑宇 《山西建筑》2005,31(6):114-115
从沥青混合料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探讨了其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并从影响机理和试验数据上进行说明,分析了其高温稳定性,将为车辙处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泽军  肖启劲 《山西建筑》2014,(17):141-142
从橡胶沥青及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入手,采用针入度、软化点、135℃粘度评价橡胶沥青高温性能,并采用车辙试验分析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粉能够显著改善橡胶沥青及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车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荷载、气候难以预测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混合料设计,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是可行的办法。然而混合料参数对性能的影响非常复杂,为了简化工作,需要筛选出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关键材料参数。本文应用灰色理论分析沥青混合料材料参数对其的高温稳定性能影响的显著性,找出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要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首先应改善混合料级配,关键是使其形成骨架密实结构。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指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伍国富  邹宏德 《市政技术》2005,23(6):345-348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四种评价指标(动稳定度、车辙试验相对变形、单轴蠕变试验劲度模量、Superpave混合料最大旋转压实次数下的残余空隙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采用不同评价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其基本规律是一致的;车辙试验的相对变形指标比较直观、准确;单轴蠕变试验与SH RP Superpave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评价方法较为接近。车辙动稳定度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采用其它三项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评价指标,在各自最佳油石比下成型ARGM,CR/SBSGM,SMA三种车辙板,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动抗压强度、综合稳定指数、残余服务寿命指标,得到不同沥青混合料的四个指标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黄梅 《建筑知识》2014,(3):405-405
本文采用室内试验数据的比对分析方法,分析沥青混合料室内试件空隙率大小对试件渗透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新 《山西建筑》2011,37(14):104-105
对几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以评价其高温抗车辙性能,通过试验研究,认为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和SMA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能,使用改性沥青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1.
童姝娟 《市政技术》2006,24(6):441-443
对两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击实温度下进行了大量的马歇尔室内试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击实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密度和空隙率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道路工程中常用的基质沥青与橡胶粉拌制橡胶沥青混合料,然后通过大量室内车辙试验对橡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与橡胶沥青胶结料177℃旋转黏度、软化点、针入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与胶结料177℃旋转黏度及软化点之间相关性良好,胶结料177℃旋转黏度及软化点可以作为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评价指标.美国评价标准(ASTM D 6144—97)中177℃旋转黏度与软化点值偏低,如按该标准进行胶结料的质量控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可能难以满足国内关于聚合物改性沥青规范(JTJ F40—2004)的要求,故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工程的经验,提出了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值.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受到不同性质橡胶粉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问题,通过真空饱水试验深入探究沥青混合料内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动稳定度 随饱水率的变化规律,并对多功能改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内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有较大影响,各参数随饱水率的增大而降低;多功能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内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几乎不受饱水率变化的影响,表现出极强的抗水温耦合特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车辙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研究了聚酯纤维和SBS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纤维适宜掺量为0.20%~0.25%(质量分数);采用聚酯纤维和SBS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综合改性,可使其路用性能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5.
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卫群  周彬  丛菱  杨军 《建筑材料学报》2009,12(3):285-287,291
为研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设计了分别添加3种抗车辙剂的Sup20沥青混合料,并采用改进车辙试验,以回归段动稳定度(DRS)与相对变形率δ等指标评价了这3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动稳定度(DS)评价指标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DRS与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更适用于评价DS值较大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对于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高温稳定性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选择2种沥青、3种级配共计6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的室内车辙试验,测定了不同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为最大公称粒径、软化点、粉胶比、空隙率、0.075 mm集料通过率、针入度、油石比、沥青饱和度和4.75 mm集料通过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了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融雪盐条件下的冻融循环试验,随后测试其空隙率、劈裂强度以及马歇尔模数,分析冰冻温度、融雪盐浓度和冻融循环次数对混合料空隙率、劈裂强度以及马歇尔模数的影响,同时对融雪盐条件下冻融循环后混合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探讨融雪盐条件下冻融循环后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冰冻温度、融雪盐浓度和冻融循环次数都会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劈裂强度和马歇尔模数产生较大的影响;融雪盐晶粒对沥青黏结性的破坏以及冰晶在混合料内部的膨胀和消融是造成混合料水稳定性能下降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
基于AC-13连续型级配,将橡胶颗粒等质量替换部分集料内掺入混合料中,通过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在不同等级路面条件下的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橡胶颗粒掺量可减缓冻融后的劈裂强度损失。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增大,劈裂抗拉强度有所降低,且橡胶颗粒的掺量与粒径对他们影响较大。对于一级公路路面,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仍可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对于低等级公路路面,细集料的增加可以提高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条件和应力水平下进行静态蠕变试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得到了稳态蠕变速率,讨论了温度和荷载应力对沥青混合料稳态蠕变速率的影响,并通过稳态蠕变速率与温度、应力水平的量化关系获得了应力指数和蠕变激活能,并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蠕变行为与机理.研究表明:虽然3种沥青混合料的稳态蠕变速率均随温度和应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大,但它们的应力指数相差不大,均小于3,属于矿料界面位错机理控制的扩散蠕变;沥青混合料蠕变激活能与车辙动稳定度相关性较好,可以反映该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其中中型级配AC-16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激活能最高;公称粒径大小不是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冻融循环作用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特性,论文采用小梁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了油石比、冻融循环次数和级配对抗弯拉强度、弯曲劲度模量和弯拉应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初期,抗弯拉强度、弯曲劲度模量和弯拉应变急剧降低,而当冻融循环次数大于15次时,三者均趋于稳定;随着油石比的增大,抗弯拉强度和弯曲劲度模量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油石比为5%时,两者有最大值,而弯拉应变一直增大;当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抗弯拉强度和弯曲劲度模量的大小顺序是:AC 13AC 16AC 10,而弯拉应变的大小顺序为:AC 13AC 10AC 16。综合来看,AC-13混合料的低温弯曲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