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3.
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0 前言绿色环保是 2 1世纪的主题 ,绿色纺织品是衣着消费的发展趋势。人们不仅要求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而且要求纺织品具有更为广泛的功能性 ,其中绿色环保、抗菌保健更为人们所关注。赋予纺织品抗菌保健功能最早开发并使用的是采用后整理的方法 ,随着化纤工业的发展 ,加抗菌素对化学纤维进行改性是目前使用的方法 ,但以上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不少缺陷 ,无法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的要求。近年来日本、欧美各国积极开发利用甲壳素纤维 ,采用纯纺、混纺、包缠、交织、涂层等手段开发出甲壳素纤维抗菌纺织品 ,这种纺织品无需抗菌整理 ,就具… 相似文献
4.
牛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介绍了牛奶纤维的特性.针对牛奶纤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用牛奶纤维和撕断的精梳棉条进行棉包混和;在开清棉工序适当加重棉卷的定量;梳棉工序为减少棉条断头,生条定量偏重控制;粗纱的捻系数偏大掌握,使用橡胶假捻器,提高加捻效率,采用较小的粗纱张力;为了与较大的粗纱捻系数相配合,细纱后区工艺采用大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前区采用小隔距,可适应牛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6.
对各种混纺比的聚乳酸纤维/棉混纺纱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提出了适纺性能较佳的纺纱混纺比为80/20和35/65,为聚乳酸纤维的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PTT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成纱质量,针对PTT纤维的特点,采用棉包混棉和棉条混棉的二步混棉法与棉纤维进行混和,同时,正确确定PTT纤维与棉纤维在棉包混棉时的投放比例,加强对抓棉机生产过程的监控,加强对并条重量的控制,并合理配置各工序的工艺参数,适当降低各部的速度,可确保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8.
9.
10.
为了设计高质量的蜂窝光触媒纤维/棉混纺纱线,本文通过提高环境湿度,利用抗静电剂对蜂窝光触媒纤维进行预处理,纺出6组不同混纺比的蜂窝光触媒纤维/棉混纺纱线,在此基础上测试各组纱线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和条干均匀度等指标并分析不同混纺比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以探究最优混纺比。研究结果表明:当蜂窝光触媒纤维比例增加至35%之前,纱线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将随之增加,当蜂窝光触媒纤维比例大于35%时,断裂强力下降,断裂伸长率依然呈递增趋势;条干均匀度和毛羽指数均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为开发出抗菌混纺针织纱,利用海藻纤维所具有的抗菌性,将其与彩棉纤维、牛奶蛋白纤维进行混纺,通过优化设计混纺比保证了混纺纱的抗菌性、强力及可纺性,并采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分析了混纺比和细纱捻度对成纱结构的影响.纺出的海藻纤维精梳彩棉牛奶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纱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纺制精梳棉Formotex纤维混纺竹节纱,根据Formotex纤维性能特点,合理选择工艺流程,清梳工序多松少打、多梳少落,优选速度、隔距等工艺参数,减少纤维损伤、提高棉网清晰度;并粗工序优选后区牵伸、罗拉隔距和粗纱捻系数,注重改善纱条均匀度;细纱工序合理选用胶辊、钢丝圈和集合器,控制毛羽和减少纱疵,最终使纺纱质量指标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竹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竹节纱的开发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介绍了竹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竹节纱的生产工艺配置。在竹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竹节纱的生产过程中,竹节工艺参数的设计极为重要,竹节工艺参数包括竹节纱周期长度、捻度、竹节长度、粗度和竹节密度。竹节工艺参数的大小与织物的用途密切相关,若设计不合理就会产生纬向有规律的竹节布而成为疵布,因此竹节工艺参数是极为重要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16.
探讨纺制精梳棉/桑皮纤维60/40 11.7tex混纺集聚纱的工艺配置与技术要点。采取棉精梳条与桑皮纤维预并条进行三道混并的方法;对桑皮纤维适量添加油剂,防止静电的产生;开清棉适度打击、梳理、混和,保证成卷质量稳定;梳棉低速度、轻定量、紧隔距,清除桑皮纤维较多的杂质;细纱工序对DTM129型细纱机进行四罗拉集聚纺改造,并在细纱牵伸区中加装了压力棒隔距块,顺利纺制出精梳棉/桑皮纤维11.7tex混纺集聚纱。认为:采用集聚纺纱方法和压力棒式隔距块可使所纺制出的精梳棉桑皮纤维混纺纱条干均匀度较好、成纱毛羽较少。 相似文献
17.
聚乳酸棉混纺纱混纺比对成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混纺比对聚乳酸棉混纺纱成纱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聚乳酸纤维含量分别为20%、35%、50%、65%、80%的聚乳酸/棉混纺纱的条干CV值、强伸性能、毛羽值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并采用Borda数法对混纺纱的成纱性能优劣进行判断。试验结果表明,混纺纱的条干CV值、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值均与混纺比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聚乳酸/棉混纺比为50/50时,其成纱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纤维径向分布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并利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的方法分析了四种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棉纤维在混纺纱中优先向内转移,大豆蛋白纤维优先向外转移,这样的分布能较好地体现出大豆蛋白纤维的优良特性,而混纺比对转移指数的影响不大,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进一步研究纺纱工艺以提高混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探讨精梳棉羊毛37 tex混纺雪花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精梳棉和羊毛纤维的性能特点和纤维规格,分析了纤维性能对纺纱工艺和成品纱质量的影响。为了纺制具有星点雪花状外观的精梳棉羊毛混纺纱,在混和、梳棉和预并条工序中,分别制得有色预并条和白色预并条,并将5根有色预并条与3根白色预并条进行两道混并条、过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最终纺成精梳棉/羊毛70/30 37 tex和精梳棉/羊毛80/20 37 tex两种混纺雪花纱。认为:通过采取相应的工艺和技术措施,使所纺精梳棉羊毛混纺雪花纱产品质量和风格能满足开发要求。 相似文献